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早慧少女文淇21歲,戲齡近12年,14歲憑借《血觀音》拿下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成為金馬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18歲當導演(作品入圍兩大電影節并獲獎),20歲做制片人(劇本入圍平遙創投),21歲主演的電影《想飛的女孩》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對角色的塑造能力,過往的表演經驗,以及金馬獎對其演技的肯定,都讓文淇在同齡演員里有著高辨識度。
但最讓人欣賞的,是她作為新生代00后,對女性力量的認知和態度。
從9歲開始文淇就“流浪”在不同的劇組之間,她坦言自己太早進入到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人教,只能自行觀察,自我尋找成長的答案。也正因如此,文淇就像曠野生長的樹,有著強烈而旺盛自由的生命力,恣意鮮活,豐盈靈動。
野心對她而言,從來不是貶義詞。作為“大花幼年體”,她在演員與導演事業上不斷探索,無時無刻都在用一種野心勃勃的姿態迎接每一個新機會。
在《山下聲》的博客節目里,她毫不避諱地談論起了女性當下依然存在的困境,“劇組里面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女性是不可以坐在那個開工箱的,因為他們覺得女性不干凈”。
同時,她提到了伍爾夫《一間只屬于自己的房間》,提到了女性主義前驅者在一百年前的思考,更提到了這一代女性應彰顯的姿態,“很多人覺得有一些女性電影是不是太尖銳了,太刻意去為女性發聲,但我總覺得不夠,不夠,要一直拍下去,直到有一天(女性)可以坐那個工具箱了,覺得它跟性別沒有關系的時候,我覺得那樣才是一個黃金時代。”
她的每一次表達,都是女性力量的鮮活注腳。她說:“我要當影后,就像伍爾夫說女人必須寫書,有人嫌我演戲太狠不像女孩,可伍爾夫早說了:才華不分性別,伍爾夫點出我們要有獨立思考的力量,因為我們沒有臂膀可以依靠,只能自己前進。”
文淇的這份野心是如此的張揚,如此的通透,她要在影視界占據一席之地,不是為了要成為被獎項和名聲束縛、被世俗所捆綁的女性,而是成為一個拒絕標簽、不被定義、與男性能平等共事的自由女性。
伍爾夫說過,女性要擁有一間屬于自己的房間。
文淇的“房間”是流動的。劇組房車上貼著《洛麗塔》書摘,酒店床頭永遠摞著《演員的自我修養》,書包里裝著她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當評委時寫滿批注的場刊。當同齡人還在為即將進入社會焦慮時,她已經學會用閱讀搭建起屬于她的房間來對抗浮華的精神結界。
刻板印象和標簽主義大行其道,00后緊隨當年的90后,成為一個被刻板印象框架框住的群體。
文淇用她的行動,力圖打破框架:00后并不是垮掉的一代,也有努力生活、熱愛美好文化的00后,如她。
相比完美,文淇更喜歡不完美的真實主義,她拒絕“少女感”標簽,社交平臺充斥著懟臉素顏照。有次直播,她突然暫停說:"等一下,我泡面要涼了。”之前在某個頒獎禮后臺,記者拍到文淇蜷縮在化妝間角落寫作業,禮服裙擺下露出可愛的毛絨拖鞋。或許,這就是00后的生活哲學——拒絕活成標本,而是活成會呼吸的、帶毛邊的真實存在。
正如伍爾夫書中所寫:“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濺,不必成為別人,只需做自己。”
從不被社會中的條條框框所規訓,自帶堅韌的少年意氣,知世故而不世故,有天賦卻更有敬畏心,始終保持本真,勇敢追求自我,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力求為女性發聲,有著21歲少女的明媚陽光,又有著一種超乎年齡的成熟與野心。這樣的00后女生文淇,很難讓人不喜歡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