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高端化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
撰文/陳鄧新
編輯/黎文婕
排版/Annalee
眼下,小米風頭正盛。
2025年伊始,小米市值先是突破9000億港元,再連續突破萬億港元以及萬億人民幣大關,目前正在沖擊1.5萬億港元。
資本市場之外,消費市場也亢奮起來。
2025年2月27日,小米15 Ultra暨小米SU7 Ultra新品發布會如期舉行,小米SU7 Ultra的定價52.99萬元,大幅低于此前的預售價81.49萬元,一時成為互聯網熱議的焦點。
這一次,又被雷軍秀到了。
那么,小米的品牌高端化,到底走到哪一步了?沖高之下,小米與蘋果終有一戰?從致敬保時捷到比肩保時捷,小米底氣幾何?
正面挑戰蘋果是早晚的事
毋庸置疑,高端手機成為行業的“必爭之地”。
隨著手機市場的洗牌,國產品牌逐漸取得行業話語權,戰略重心也從“規模增長”轉向“品質效益”,高端化自然成為行業的核心訴求。
小米,也未例外。
回溯來看,小米曾推出note系列、MIX系列試水,并沒有一蹴而就,畢竟“由高打低易、由低打高難”,直到小米10發布,2020年才正式拉開邁向高端的序幕。
于是乎,Ultra系列成為沖高“排頭兵”,這其中小米12S Ultra尤為值得一提。
小米12S Ultra牽手大名鼎鼎的徠卡,補上了手機影像的短板,“銀杏科技”曾報道其借此一度維系了長達20個月的硬件優勢,這在快消品領域里是極為罕見的。
一言以蔽之,小米找到沖高的最后一塊拼圖。
現如今,小米又交出新答卷,帶來與徠卡在移動光學領域最先進的研究成果。
官方資料顯示,小米15 Ultra搭載徠卡光學專業四攝,分別為5000萬像素徠卡1英寸主攝、5000萬像素徠卡超廣角、5000萬像素徠卡長焦、徠卡2億像素超長焦。
其中,徠卡2億超級長焦具備超強解析力、超大進光量能力以及超遠無損變焦能力,且鏡頭保護玻璃則采用全新的“徠卡超低反鏡頭玻璃”,能夠提升全焦段鏡頭成像畫質,大幅減弱“鬼影”問題。
徠卡相機公司CEO馬蒂亞斯·哈施曾表示:“小米×徠卡光學研究所’集合雙方最精銳團隊,打造引領時代的移動影像光學系統。”
徠卡超純光學系統
不難看出,小米15 Ultra主打拍攝“夜景封神”,再遠、再暗、再黑都不懼,對標的是專業影像設備。
雷軍表示:“Ultra,就是極致的追求和純粹的向往。這是小米最近5年高端探索的答卷之作,也是小米向超高端進發的開始。”
如此一來,小米15 Ultra或成為iPhone系列的心腹大患。
圖源:小米手機官方微博
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排名位列前三,這也是小米連續第17個季度位居前三。
這意味著,蘋果、三星與小米三足鼎立的全球競爭格局已成。
問題在于,蘋果近年來擠牙膏式創新屢屢被詬病,逐步喪失了先發優勢與絕對優勢,與“華米OV”持之以恒地卷技術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背景下,蘋果成為“華米OV”圍獵的對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央視《經濟半小時》曾報道,消費者在線下排隊搶購小米和華為的手機,現場人滿為患,大家有序排隊畫面和諧,而這樣的場景曾經只有在蘋果門店才能看到。
小米15 Ultra
關于此,從業績也可見一斑。
2024年第四季度,蘋果在大中華區的營業收入為185.13億美元,同比減少11%,是蘋果主要市場中唯一出現收入下滑的地區。
而《北京青年報》報道,2025年2月14日,雷軍在 2025 北京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發表《堅守創業初心 弘揚中關村創新精神》演講,披露小米2024年業績增速超 30%,預計2025年繼續保持30%以上增速。
事實上,這個壓力并非局限于國內。
小米在非洲、拉丁美洲等市場頗為活躍,正在縮小與蘋果的差距:Omida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蘋果雖然依然是第一,可市場份額同比下跌了1.4%,而位列第三的小米,市場份額同比增長了15.4%。
由此可見,小米正面挑戰蘋果是早晚的事。
打“新豪車”牌,小米憑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手機高端化見效,也有小米 SU7的一份功勞。
2024年小米 SU7的銷量為13.5萬輛,成為一款現象級產品,讓更多人了解純電新能源汽車,并購買純電新能源汽車。
破圈之下,品牌得以塑造獨特性與高端化的聯動印象。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小米 SU7的進階版被命名為Ultra,即小米試圖將Ultra烙印為超高端的代名詞。
此外,雷軍表示小米SU7 Ultra要重新定義豪車標準,即性能比肩保時捷、科技緊追特斯拉、豪華媲美BBA,“我們都在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新能源汽車的時代、一個國產品牌全面崛起的時代,小米SU7 Ultra就是我們為這個時代打造的‘新豪車’。”
更為關鍵的是,52.99萬元售價炸裂,出乎外界的預料。
“不覺得高價就有面子,要讓真正喜歡的人買得起。”雷軍如是說。
這意味著,只需一半的錢就可買媲美百萬元級的高性能車。
盡管如此,也不乏疑慮之聲:“高配低價”雖然很香,但多年以來傳統超豪華品牌經歷了全球市場的持久考驗,從而牢牢占據消費者的心智,品牌勢能改變非一朝一夕可成。
所幸,汽車并非一個可以倚老賣老的產業,“傳統品牌一發力,國產新能源汽車賣得更好了”就是最好的佐證。
即便超豪華品牌,也難與時代抗衡。
乘聯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11月銷量排名前三的超豪華品牌賓利、瑪莎拉蒂、法拉利,分別同比下降71%、23%、43%。
實際上,以創新為價值量尺重塑消費心智,成為國產品牌的共識。
目前,仰望、尊界、小米、蔚來等品牌,紛紛推出超高端產品,觸及國人曾經不敢想的領域。
圖源:雷軍微博
一名市場人士表示:“短短幾年,國產新能源汽車就從被馬斯克‘呵呵’,到了有對標BBA,甚至邁巴赫的底氣,這跟中國科技、產業、供應鏈等全面崛起不無關系,也是華為小米比亞迪這樣有技術實力,并且肯真金白銀砸錢砸人奮斗干出來的結果。”
具體來看,小米SU7 Ultra打了三張牌。
首先,與保時捷惺惺相惜。
小米 SU7 Ultra搭載小米超級三電機系統,超級電機V8s 最高轉速為27200rpm,采用寧德時代麒麟II賽道版高功率電池包;最大馬力為1548PS,零百加速為1.98s,設計最高時速為350km/h,百零制動距離30.8米……
以上可見,這是一款追求速度與激情的高性能車。
更為重要的是,2025年2月14日小米SU7 Ultra以2分09秒944的成績刷新了上海國際賽車場官方認證的最快量產車圈速紀錄,打破此前由保時捷Taycan Turbo GT保持的紀錄。
這意味著,在保時捷國內的主場,小米SU7 Ultra成功踢館。
對此,保時捷官方予以祝賀:“此刻,點贊中國制造,也致敬所有心懷夢想的挑戰者和探索者。生于賽道,馳于公路是保時捷不變的信條。讓我們在下一個賽道再見!”
由此可見,小米 SU7 Ultra被保時捷視為一個平等的對手。
復盤來看,小米造車一直在致敬保時捷,但出發點不是對標價格與外形,而是對標保時捷的性能與審美,從而與保時捷進行良性競爭。
其次,智駕跟上第一梯隊。
在汽車賽道,智駕邁入“端到端”時代,由于更懂人、更辨路、更識物,一躍成為消費者重要購車決策之一。
這么一來,端到端大模型成為華為小米比肩傳統超豪華品牌的底氣所在。
其實,由于下場較晚,小米在智駕一途上處于追趕狀態,也是不爭的事實,隨著2025年2月26日Xiaomi HyperOS 1.5.5及時推送,小米 SU7 Ultr實現了端到端全場景智駕覆蓋,跟上了智駕第一梯隊。
圖源:小米汽車
“當前階段,智能駕駛不是自動駕駛,仍需要駕駛人隨時關注路況,必要時及時進行干預,確保安全第一。”小米汽車提醒道。
再次,注重情緒價值。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仰望U8原地掉頭、U9原地跳舞,實不實用另說,情緒價值拉滿了,而小米SU7 Ultr講了一個賽道崛起的熱血故事,勇氣成長的精神內核很符合年輕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味。”
實際上,沖擊超高端不僅要硬件配置全面拉滿以及技術有獨到之處,更要滿足用戶的情緒價值,某種意義上這才是傳統超豪華品牌的“護城河”。
“新渠道-李霸天”表示:“這就好比相親,自己大談有幾套房子、幾輛車、多少存款,多尷尬呀,最好讓中間人、第三方去透露。男孩子只需跟姑娘講講自己成長的故事、曾經的夢想、實現夢想路上的挫折,還有途中遇到的趣事,這樣一來,姑娘會覺得你既有實力,還低調,更有個性、故事和趣味。”
總而言之,品牌高端化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小米有了可圈可點的成績,但也不能松一口氣,畢竟外界對小米15 Ultra與小米SU7 Ultra有更高的期望。
那么,小米需要積累更多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