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政策 “加buff”,助力 “00 后” 濱湖區長成 “夢想港灣”
人才匯聚,活力奔涌;坐標濱湖,群賢畢至。
2月28日,濱湖區人才生態大會舉行,從海外引才網絡全球布局到“人才特區”政策落地,從國際人才社區啟用到“揭榜掛帥”項目攻堅……全面升級的“人才生態系統”,助力“最美湖灣”加速蛻變為“夢想港灣”。
本次活動由無錫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濱湖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主辦。
一個夢——讓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
作為“00后”的濱湖區,是長三角最年輕的市轄區之一。近年來,濱湖區堅持把“得人”作為“興區”之本,面向經濟主戰場強化產才融合,緊扣“五灣五城”建設、“543+X”產業需求,發揮獨有山水資源優勢,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18萬名各類人才、近2萬名高層次人才在這片湖灣熱土上誕生夢想、暢談夢想、實現夢想。2024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89%,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超120件;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濱湖區每10萬人中,大學以上占比35%,全市第一。
引才育才、愛才敬才,濱湖創新推出“以才薦才”政策,適用于“人才強區戰略顧問”等4類群體,根據引進人才的層次和成效進行獎勵,貢獻突出的人才還將被授予“特聘引才官”稱號,連續3年享受“濱湖人才卡”服務保障。獎勵上不封頂,最大力度催化人才“朋友圈”資源轉為發展“新增量”。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亞勤、“奮斗者”號總設計師葉聰等8位重量級嘉賓獲聘為首批“人才強區戰略顧問”。
作為無錫“含科量”最高的區域,濱湖深諳“人才即未來”之道,政策迭代與機制創新雙輪驅動,構建起覆蓋人才全生命周期的生態體系。自2017年啟動以來,“濱湖之光”人才工程從1.0版迭代到4.0版本,人才專項資金已躍升至1億元,連續6年舉辦“智匯濱湖”創新創業系列賽事,累計培育“濱湖之光”人才項目495個,總投入2.3億元。會上,脈得智能科技(無錫)有限公司研究院執行院長、創新中心總監牟立超等8人被授予“創新領軍人才”獎牌,江蘇云途半導體有限公司總經理耿曉祥等7人被授予“創業領軍人才”獎牌。
以開放姿態和前瞻視野,積極延伸引才觸角。濱湖聚焦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人才需求,開展“登峰助跑”行動,建立海外引才聯絡站,舉辦“智匯濱湖·海納英才”海外引才系列活動,向全球廣發“英雄帖”。會上,濱湖發布海外引才全球工作網絡,10家海外引才工作站將串點成線、織線成面,成為構建全球引才網絡的重要紐帶。
濱湖區委書記孫海東表示,濱湖將面向全球、不拘一格,延攬產業“帥才”、科技“創才”、智造“匠才”、名校“高才”,以人才之盛、固發展之基。
一個“區”——打造更具影響力的“東方硅谷”
太湖北岸的濱湖,得山水之勝,攬一城山水,擁半城湖光。靈動的山水滋養著這片土地,璀璨的人文賦予其獨特魅力。不足無錫市6%的陸地面積承載著全市近90%的院所資源,截至目前,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8名,專業技術人員近8000人,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25項,全區人才總量達18.5萬人。
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濱湖吸引人才的底氣從何處來?在無錫“創新濃度最高”“人才聚集最密”的“太湖創新之眼”——山水東路科創谷,能找到答案。
這里匯聚了全區80%以上的科教資源,“奮斗者”號、“蛟龍”號載人深潛器、高端機載多功能氣象雷達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在這里誕生,聚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海空天核心裝備、數字影視文化三大核心產業為主導的高科技企業超3000家。此前,由山水東路沿線11家科研院所組成的科創谷協同創新聯盟,在推動人才引育、合作交流、項目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協作,更好地推動山水東路科創谷建設。2024年院所經濟稅收貢獻達7億元,全區高新技術產業投資近100億元。
如何以人才鏈的“強”、激發創新鏈的“活”、托舉產業鏈的“優”,進一步將“高精尖”的創新資源轉化成“看得見”的生產力,全力放大技術溢出、人才溢出、公司溢出效應?會上重磅發布《山水東路科創谷“人才特區”政策》。在人才引育方面,加碼補貼力度,編制全區緊缺人才需求專業目錄,給予每年最高3萬元的租房補貼,累計支持2年;實施“青研工程”,支持設立產業創新班,給予辦班主體最高2萬元/人的經費支持。在成果轉化方面,培養100名左右技術經理人,對技術轉移機構提供的科技成果確權、交易等服務給予最高50%的補貼;對從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人才,試點向科創谷內高校院所下放人才項目評審權,給予“急需緊缺類”人才舉薦名額。在人才服務方面,大學生租房補貼提升至30%,對重點用人單位再延長一年;打造濱湖人才港·山水科創中心,實現人才所需“一港集中、一網通辦”。
若干條量身定制的重磅政策,全力支持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科研人才自主創業,也彰顯了濱湖打造更具國際影響力“人才特區”、“東方硅谷”的決心。孫海東表示,濱湖將進一步深化與大院大所的對接合作,加快落地建成高能級科創載體、企業孵化平臺,布局更多新研機構,暢通多元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加大企業成長全周期、定制化服務供給,讓“真本領”找到“用武之地”、為“好成果”嫁接“最優資源”,讓大家創業無憂、創新無限、創有所成。
聚焦“543+X”產業,濱湖區堅定不移實施創新強區首位戰略,不斷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全區“543+X”產業規模1530億元、增長15%,低碳環保、數字影視等七大百億級產業集群集結而成。當天,埃姆維智能3D取放系統、健適醫療外科縫線產品創新研發及產能擴充等一批“揭榜掛帥”攻堅項目發布,將以技術革新帶動產業規模持續增長。
一個圈——涵養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坐擁108公里最美太湖岸線和全市90%的旅游資源,旖旎的自然風光是濱湖吸引人才的一大王牌。但濱湖給予人才的,不僅是湖光山色中的“詩和遠方”,還有如沐春風的“人才生態”。
濱湖積極回應人才“優居”之盼,設立全市首個區級人才安居集團,吾珈·錦繡大廈、吾珈·蠡湖華庭等一批人才公寓建成投用;組建“企業人才服務專員”隊伍,解決人才出入境、政務辦理等“關鍵小事”;“濱湖人才卡”從出行、旅游到體檢休療,誠意滿滿……引才有道、留才有情、惜才如金,濱湖區以最高禮遇和最大誠意全方位滿足人才需求。
今年,“人才生態系統”還將繼續優化,從全周期健康管理,到人才子女的“教育直通車”,再到最高30萬的“人才購房券”……全力保障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歸屬感”。
這里的服務“一站集成”。打造集人才工作展示、高層次人才服務、人才項目路演等功能為一體的人才服務樞紐站點,積極導入機構資源,提供投融資、成果轉化、人力資源、知識產權等全鏈條企業孵化服務,推動形成人才服務生態圈。通過AI賦能,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追人”,創新“需求熱力圖”,讓人才與企業“云端握手”,打造人才的“來濱第一站、創業加油站、成果轉化站”。
這里的服務達到“國際標準”。2023年,濱湖創新發布“濱湖人才卡”,提供交通出行、醫療保障、園林旅游等全方位人才禮遇。此次發布的“濱湖人才卡”2.0,將國內服務拓展至全球服務,可以保障全球超700家機場、超240家高鐵站貴賓通道,以及全國超700家醫療機構就診優先預約、住院綠色通道等服務,真正實現“一卡在手,生活無憂”。
樂業必先安居。當天還發布了《濱湖區“人才購房券”實施辦法(試行)》,符合條件的人才在購買濱湖區新建商品住房時,最高能獲30萬元購房券補貼,購買首套或第二套住房時可直接抵扣首付。吾珈?天空樹國際人才社區啟用,人才公寓差異化定位,滿足不同安居需求,通過手機小程序完成在線預約看房、簽約續租、水電繳費、保潔維修、補貼申領等功能。
“不管您來自哪里,到了濱湖就是‘家里’。”孫海東說,濱湖將加快構建“濱湖人才港生態服務圈”,堅持“無事不擾、有事必到”,幫助人才解決“成長的煩惱”,培養更多“耐心資本”,包容“十年不鳴”、靜待“一鳴驚人”,讓更多創新成果在濱湖落地開花,讓更多優秀人才在濱湖奮斗出彩、振翅高飛。
通訊員 陳驍 李貝貝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李楠 段麗娟
圖片由大會主辦方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