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陜西某鑒寶節目現場, 聚光燈下,一位頭發花白的旅英華人,正從褪色紅木盒里取出件黑底藍紋的袍子, 全場突然陷入寂靜,老人說這是 一件繡皇帝穿的龍袍 !
"這針腳比繡娘頭發絲還細!"專家做了一下前期點評, 只見玄色錦緞上, 金龍雙目 炯炯 ,龍須用金箔捻線繡得根根分明。
四位專家輪番查看后,張姓專家面對觀眾質疑“龍袍不都是黃色嗎”?他這樣解釋:這倒是沒什么問題,此件 龍袍工藝精湛, 其樣式與清朝道光時期的服飾相仿, 顏色采用了獨特的石青色,而非通常所見的黃色。
“皇帝一般在正式場合才會穿黃色龍袍,其他時候的常服顏色多樣。”張專家說,然后他突然話鋒一轉,突然指著龍袍胸口:"問題其實出在這里!"
鏡頭下,金龍呈現罕見的"升龍"姿態: 龍頭朝上龍尾在下。
"按《大清會典》,這是親王服飾規制,皇帝龍袍必須是正團龍紋, 頭尾相交不能朝下。 "
他又拎起窄小的馬蹄袖 :"這種箭袖設計多見于武官服飾,和文獻記載的龍袍、蟒袍常服形制均不符。"
專家似笑非笑的搖搖頭:這件并非皇帝穿的龍袍!有觀眾也起哄:“倒像是過去唱戲的“戲服”。”
"各位觀眾,我們節目有銷毀贗品的傳統。"主持人此時插話,保安也蠢蠢欲動準備拿走銷毀,觀眾席炸了鍋,有人喊"快住手",有人嚷"假貨活該"。
老人氣得直顫,阻止了現場的喧鬧,怒道:"你們可知我太爺爺是誰?"
此時專家們突然意識到不對,老人還留有后手?忙問他到底怎么回事。
老人從貼身口袋掏出本藍布包著的族譜,赫然蓋著內務府的朱紅官印。原來他叫愛新覺羅克力, 祖上原是正黃旗皇商,認識不少宮中管事,太爺爺在宣統退位前一年,花十根金條從宮里收來這件龍袍。
那時候時局混亂,溥儀帶頭從宮里“偷運”文物出去,他太爺爺白紙黑字的從宮中買到,可以說是來路更加正大光明!
說罷他展示了 泛黃冊子,首頁赫然是宣統三年(1911年)的購貨契書,滿漢雙文記載著"購得行服一件,計黃金十兩整"。
沒多久太爺爺去世傳給了爺爺,后來舉家遷居倫敦,傳到克力手上的時候,他曾找到 蘇富比專家估價,高達三千萬英鎊,后來更是有國內古玩商估價達到5個億人民幣。
老人忽然哽咽:"可我父親臨終前說,龍袍總要葉落歸根,所以我帶回國鑒寶,如果是真品我就捐給博物館!"
得知來龍去脈,專家團隊馬上“變臉”,表示要重新鑒定一下。然后經過幾位專家的再次鑒定, 王姓專家說道:“ 這金線摻了孔雀羽,確實是江寧織造的手藝! ”
另一位專家更是喊著:“我想起來了,我在 《欽定大清會典圖》見過這種款式,確實是真品,但并非皇帝龍袍,而是親王的蟒袍! ”
最終,這件文物被鑒定為真品,親王所穿五爪蟒袍! 節目最后成了大型真香現場。張專家紅著臉解釋:"我主要研究宮廷正裝,對行服體系確實有所欠缺。”
后來有網友調侃:"得虧老爺子脾氣暴,要不五億國寶就成碎布條了!"當然,鑒定成親王蟒袍后估計就不值五個億了,但老人家還是很開心,表示不管如何都要捐出去的,只要不是假的那就滿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