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說,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提高20元。2024年7月1日之前是103元,2024年7月1日提高20元之后,就變成了123元,增幅是19.42%。現在,2025年,又提高20元,變成143元,增幅是16.26%。
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主要保障對象是農村居民和部分城鎮非從業居民的基本生活。全國最低標準為各地設定本地基礎養老金的下限,各省市可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財政能力進一步提高標準。因此,對于農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其養老金由兩項構成:
一是中央政府財政給的部分,這一部分今后就是143元。
二是地方政府財政給的部分,這一部分因地方財政實力不同而金額有所不同,一般是每月二三十元,財政實力較好的省份,也會達到每月200元以上。
例如,就2024年來說,江蘇省從2024年1月1日起最低標準是228元(包括中央政府財政給的123元和江蘇省給的105元,下同),福建省的最低標準為170元。四川省從2024年7月1日起最低標準為163元。上海市的基礎養老金標準全國最高,達到每月1490元,其中中央政府財政支付123元,上海市支付1367元。
有人說,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123元太低了,解決不了農村老年人的生活問題。但專家解讀說,一般來說,農村農民絕大部分的日常飲食都是自給自足的,米和菜都是自己種的,不花錢,每月一二百元的基礎養老金用來購買一些生活用品,基本能滿足日常的生活開支。專家的解讀,有點牽強,也很無奈,城市老年人退休之后就不用干活了,而農村的老年人卻還要自己種糧種菜。
但不管怎么說,有了這一二百元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確解決了農村老年人的需要問題,給了農村老年人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并且從大的方面來說,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月最底標準有著重要的意義。
1.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基礎養老金是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此次最低標準提高20元,雖然金額看似不多,但對于依靠養老金生活的農村老年群體來說,能夠有效緩解生活壓力,提升他們的基本生活水平。
2.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養老問題日益突出。提高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是政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3.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此次養老金調整覆蓋范圍廣泛,涉及全國各地的城鄉居民,體現了國家對不同地區、不同收入群體的關懷,有助于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養老保障差距,促進社會公平。這種政策調整不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也有助于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穩定性。
4.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養老金的增加直接提升了老年人的消費能力,使他們有更多的資金用于日常消費,如購買食品、藥品、日用品等。這不僅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能為經濟增長注入動力,促進消費市場的活躍。
5.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的提高是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的重要體現。這一政策調整與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等措施相結合,進一步優化了我國的養老保障體系,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全面、多層次的保障。
6.增強社會信任感。養老金的調整反映了政府對民生問題的持續關注和積極回應,傳遞了國家發展成果全民共享的理念。這種政策信號有助于增強社會對政府的信任感,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總的來說,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不僅是對農村老年人和部分城鎮非從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實質性改善,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社會公平、拉動消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因此意義重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