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一位是匈牙利總統歐爾班,一位是斯洛伐克總理菲佐。最開始,很多人都感覺,這倆人很像是俄羅斯安插在歐盟的臥底。別說不愿意給烏克蘭掏一毛錢,甚至還挺直了腰板,堅持拒絕譴責普京。
但現在看來,咱們或許還是想的過于簡單了。
這二位,越來越像是歐盟內部專門安排來唱雙簧的。
典型的就是這回。在歐盟最新的一次大會上,由于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反對,歐盟“被迫”暫停了一項擬對烏克蘭追加200億歐元軍事援助的計劃。
原來,這個歐盟搞的是“共識決定制”法則,在重大議題上,任何一個成員國都擁有一票否決權。無關該國的大小強弱。
可以說,光靠匈牙利這一個反對票,相關計劃都能給攪和黃了。斯洛伐克這票,算是友情助力。
更耐人尋味的是,最近這三年,大部分時候,一些驚天動地的援烏議題,幾乎全靠匈牙利在這兒一票否決。
畢竟,要是都通過了的話,歐洲或許早已經破了產。
大家都知道,澤連斯基四處求援奔走呼號,給出的理由主打一個“販賣戰爭焦慮”——你看,多虧了我們烏克蘭擋在前面抵抗俄羅斯,你們這些歐美老爺才能高枕無憂,不然你們可要遭老罪了,所以你們得打錢打錢再打錢...
從地理位置上看,相對于美國,歐洲人確實有這方面的陰影。
無論是老沙俄的鐵蹄還是蘇聯的鋼鐵洪流,很多國家都曾實打實的經歷過。
但如今的俄羅斯,它既不是沙俄,更不是蘇聯,經濟總量都快退到全球十名開外了。人口不及蘇聯巔峰時代的60%。
畢竟,當年蘇聯最厲害的時候,雙方也只是冷戰而已。俄羅斯現在都這樣了,還能不管不顧的推到歐洲腹地打三戰?
更何況,開戰前,俄羅斯和歐盟的經濟結構是互補的,能源合作十分愉快。
你看,這兩位德國總理,都是普京的老朋友。
以至于咱們看到戰爭的頭一年,歐盟對俄羅斯的集體制裁,簡直更像是歐盟自己把自己給制裁了——取暖靠抖,出行11路、公交車或者自行車,洗澡只洗四個位置....
之后歐盟確實也掙扎著擺脫了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轉而主要購買來自美國的油氣。
代價就是,要花掉多的多的錢。
結果,各個成員國都被搞得雞飛狗跳,民怨沸騰,面臨著不同程度的系統經濟問題。
在能源價格持續走高和通貨膨脹的大環境下,歐盟各國的右翼,甚至是極右翼勢力均展現出了一副崛起之勢。
你當歐洲納稅人的錢是大風刮來的?
這樣的情形下,歐盟各國政府但凡想好好過日子的,打心底其實都不愿意再下血本折騰了。
可要怎么促成這個“節流”目的呢?
等著匈牙利兜底,一票否決唄。
有這么好的剎車片誰還不敢踩油門了,大不了還有斯洛伐克這個二道險。這不往死里許愿立人設,還等什么呢?
歐盟動不動就說今天討論要援助多少,明天說準備給多少,聽起來十分大方——先吹出去,再由歐爾班唱黑臉,扔下個否決票。
然后歐盟兩手一攤,無奈的說,你看我們盡力了,但擱不住總有這個“刺頭”攪局,沒辦法啊。
搞到現在,似乎都已經形成路徑依賴了。
這方面,但凡稍微琢磨一下,咱們也能想明白,如果歐盟國家真的誠心要援助烏克蘭,以自己國家名義直接打錢就好了,干嘛非要通過歐盟?
歐爾班再刺頭,他最大能量也只限于在歐盟投個反對票,是沒能力去干涉各國內政的。
所以,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某些國家,真的是在等匈牙利投否決票。
最后有人會問了,那邊的英國可是已經脫歐,澤連斯基美國遇挫后,就轉頭去了英國化緣,并受到了英國首相和國王的熱情接待。
但注意了,澤連斯基的這趟很高調的倫敦之行,其實也只拿到了22億英鎊的貸款(要還的那種),而且還是英國人從凍結的俄羅斯資產里出的...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和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