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人類最本能的追求,因此在人類文明之初,處于不同地域的人們便開始不約而同地探尋追求那自然之美。漸漸地,隨著文化發展那文明之初所流傳下來的美,也逐漸的演變成代表著不同文明特色的風格之美。
而中國的傳統紋樣,便是專屬于中華文明的審美傳承,他們多來自于自然之美,經過幾千年的演化發展,隨著歷史的更迭,在每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中融入不同的風貌,為人們展現了傳統審美的博大精深和無限魅力。
接下來,小君將會和大家一同聊聊,傳統紋理之美。那么今天,我們就就從祥云紋理開始吧。
祥云,從古至今便廣泛的應用服飾、家具、建筑以及早期的青銅器中,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吉祥圖案。它象征著平步高升和吉祥如意的寓意。
對于祥云的喜愛,最早來自于對神秘自然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在中華文明之初的新石器石器的彩陶紋理中便已初見雛形。如這個半山遺址中發掘的彩陶上那螺旋紋樣就極似商周時期云雷紋的雛形,因此學界將其視為傳統云紋的早期形態。
在先秦時期,云紋多見于青銅器上。先秦青銅器多為禮器,因此這個時期的云雷紋主爻體現了人們對自然和祖先的崇拜。這一時期的云雷紋多以旋渦狀排列,其中圓形“回”構造稱為“云紋”,而方向連續構圖稱為“雷紋”。此時的云雷紋鐫刻在青銅器具上,厚重肅穆,又不失強烈的流動感,莊重又不失浪漫。
云紋的鼎盛時期在漢代,此時出現了許多新式樣使得云紋的款式空前豐富。
漢代的云紋少了些先秦時期的厚重和肅穆感,卻更加的輕快和生動了起來。其獨特的卷云紋在簡化云雷紋后,構成的鉤卷元素逐漸成為了云紋的標志性特色。且漢代創新地為云紋引入了“云尾”的元素,使得云紋視覺感越發輕盈的同時還表現出了強烈的力量和速度感,體現了其勃勃生機和恢弘的氣勢。
到了隋唐時代,云紋的發展進入了成熟時期,此時的朵云紋成為當時裝飾紋樣的主流,并延續到了宋朝時期。所謂朵云紋便是云頭主體呈如意狀,且云尾相接形成接近自然云朵的形態。唐代的朵云造型豐滿,形象飽滿,整體充滿富麗且奔放的姿態,充分的展示了大唐時期的繁榮氣象與壯美風格。
唐宋之后,云紋的發展和演變依舊繼續著,總體呈現結構日趨復雜化,造型越發豐厚化,形象愈加精細化發展。而這種發展趨勢也從側面體現了中華民族在審美上不斷追求的努力。
后云紋時代的發展主要以元代繁復的疊云紋;明代的擁有完整構圖且代表了吉祥與力量的團云紋,和清代抽象流暢且極具裝飾性和立體感的疊云紋為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