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周易》是關于變化的哲學,那天地間最容易被古人察覺的變化就是日月輪轉四時更迭的自然規律?!吨芤住氛枪湃擞^察天地萬象所得,自然也與自然規律的變化脫不開關系。
“一陰一陽之謂道”?!吨芤住穼⑹篱g萬物的變化發展,凝練為陰陽兩極的互動規律,用“一”代表陽,用“--”代表陰,貫穿全書。
陰陽在《周易》中不僅僅是簡單對立關系,而是有著一組系統的變化規律:從對立到消長再到平衡的關系,正如,日夜與寒暑的相互消長。
因此,若將《周易》的體系放在一日之間的小循環中,陰陽便是日夜,四象便是,一日之中的四個節點,太陰對應子夜,太陽對應午晝,少陰、少陽便是酉時和卯時。而放在一年之際的大體系中,陰陽則代表著寒來暑往的消長更替,四象便是一年之中的四個節點:少陽為春,太陽為夏,少陰為秋,太陰為冬。
正是《黃帝內經·素問》所曰:“陽之動,始于溫,盛于暑;陰之動,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
《周易》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季由寒暑消長而生,因此四象所對應是四季,由四季又衍生出最早產生的八大節氣。
節氣的產生也有個歷史演化的過程。
在商代的時候,最開始只有四個節氣確立四季,分別是:仲春、仲夏、仲秋、仲冬,正應四象。到了周朝才發展到了八個節氣,分別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便是“四象生八卦”的結果,這八個節氣正好與先天八卦:乾、兌、離、震、巽、坎、垠、坤相對應,結果便是:艮為立春;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困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東;坎為冬至。
這其中震、離、兌、坎為四正卦,對應春、夏、秋、冬四季,《說卦》中有云:“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震一陽始生,萬物復蘇,是生命生發的現象,因此為春;“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離為火,象征太陽,是炎熱夏季的表現,因此為夏;“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兌卦為和悅之秋,是萬物守城的時節;“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笨藏灾鞫?,萬物休息歸藏之時。
四季與節氣的更迭,體現的其實即是太陽光在南北回歸線間移動導致的寒暑變化。
從上面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從冬至開始,太陽沿著順時針方向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直到春分到達赤道,在夏至時陽光直射赤道,這對于我們所處的北半球來說,正是獲得太陽能量越來越多階段,在《周易》中便是陰消陽長的階段,陽氣越來越多,而陰氣不斷減弱。
可見陰陽消長,正印證了寒暑更迭。而陰陽衍生八卦對應四季節氣的變化,也是將《周易》的思想高度抽象化,概括了思辨的理論,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化為高深莫測的玄學理論。只不過八卦理論終究還是脫離不了四季更迭的周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