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旅傳媒網西南編輯中心羅常虎報道:在當今時代,文旅產業正逐漸成為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關鍵力量。它不僅關乎經濟的繁榮,更在政治、文化、健康等諸多領域發揮著深遠的影響。做好中國文旅工作,意義重大且任重道遠。
經濟引擎:文旅項目帶動地方繁榮
文旅項目如同一座座經濟引擎,為地方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從古色古香的古鎮到現代化的主題公園,從自然風光旖旎的景區到充滿創意的文化街區,每一個文旅項目都吸引著大量游客前來。游客的到來帶動了餐飲、住宿、交通、購物等多產業的協同發展,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以杭州的宋城景區為例,它不僅自身門票收入可觀,周邊的酒店、餐館、紀念品商店等也因之生意興隆。這種產業聯動效應極大地拉動了內需,促進了地方經濟的循環發展,為地方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持,改善了當地的基礎設施,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讓地方在經濟競爭中更具活力。
政治紐帶:文旅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與進步
從政治層面來看,文旅產業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它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解決了許多待業人員的燃眉之急。無論是景區的工作人員、酒店的服務人員,還是與之相關的各類產業從業者,都因文旅產業的繁榮而有了穩定的收入,從而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增強了家庭的穩定性,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同時,文旅項目往往能夠帶動貧困地區的發展。許多貧困山區擁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通過開發文旅項目,將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幫助當地居民脫貧致富,縮小了貧富差距。這不僅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公平性,也增強了人民的幸福感和對國家政策的認同感。此外,文旅產業的發展還促進了民族融合。不同民族的人們在旅游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增進了民族之間的感情,讓各民族在共同的文化體驗中凝聚成一個更加團結的大家庭,為社會主義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文化橋梁:旅游提升人民文化素養
文化是文旅產業的核心內涵,旅游則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每一次旅游都是一場文化的探索之旅。人們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深入了解不同地方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走進故宮,仿佛穿越了時空,感受到了中國古代皇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漫步在云南的少數民族村寨,能領略到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和獨特的建筑風格。這種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不僅豐富了人們的閱歷,增加了相關知識,還激發了人們對學習更多知識的自覺性。隨著人們對文化旅游的熱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去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背景,閱讀相關書籍,參加文化講座,從而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質。同時,文旅產業也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平臺。許多傳統手工藝、民間藝術等在文旅項目的推動下得以重新煥發生機,讓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得以延續和發展,增強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健康助力:旅游促進身心全面健康
從健康角度來看,旅游是一種極佳的身心鍛煉方式。在旅行過程中,人們需要步行、爬山、觀光等,這些活動在不經意間增加了身體的運動量,鍛煉了體質,增強了免疫力。同時,旅游帶來的愉悅感還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感到快樂和放松,有效緩解了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減少了心理疾病的發生。一個身心健康的民族,才能更好地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從國家層面來說,旅游帶來的健康效益還能為國家節約大量的醫藥費用,減輕社區的醫療負擔,讓國家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其他重要的領域,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做好中國文旅工作,需要各省市區縣政府,文旅集團和相關企業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為此,各省市區縣文旅單位要做好相關宣傳,策劃,推廣等工作,助力文旅產業的發展。所以,政府應加大對文旅產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秩序;企業要不斷創新,提升文旅產品的質量和內涵,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旅品牌;社會各界則要積極參與,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只有這樣,文旅產業才能在經濟、政治、文化、健康等多個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助力中國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羅常虎系中國文旅傳媒網西南編輯中心主編,曾任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原重慶站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