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章發出后,有讀者在留言區說了一個觀點,
細節不多探討,整體上的邏輯,沒啥問題。
而且這事早就發生過了。
2021年及之前,市場熱度高的時候,就是二手房漲的快,新房限價所以價格低,二者之間有了價差,有了倒掛,很多核心地段的新房,買到就是賺到。
還把股市上的一個詞,打新,拿到了新房市場來用。
有利可圖啊,新房比二手房便宜,資金就拼命往里面沖。很典型的就是2020年底,深圳科技園板塊的華潤城潤璽,當時都說買到一套就賺500萬,搞得非常夸張。
當然,現在這種情況早就沒了。
因為二手房價格跌了好多,和新房沒什么差價了,有的只是繼續下跌的預期。當時的預期利潤,現在看來也消失了,想出掉的話,不賠錢就不錯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想讓新房市場熱鬧起來,還是得讓二手房漲起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
眼下的實際情況是,購買力不夠用了,需求不夠用了,新房的庫存,和二手房的庫存,成了競爭關系。
原因是,二手房市場很難穩住,市場沒這么多需求和資金。
地方也會著急,他們要賣地,要消化新房庫存,等不了你的二手房先漲起來,有限的需求,得先來滿足我的新房市場。
不知道你們看到那個消息了沒,住建的領導說,要讓新房變得更好,得房率更高,層高至少要3米。
這會有什么結果?
什么各種老破小、老破大,各種按照舊規建的次新房,通通都沒了優勢。
潛在的購房需求,會等著買新房。
二手房的業主們,就......
當然,我這里只說了一個維度,那就是產品的維度,要是綜合考慮地段、配套,那就沒這么簡單。
想搞懂這件事,就得搞明白整個房地產的核心是什么。
一句話,最大頭的資金,是土地交易時出現的。
不是什么建造成本,也不是裝修成本,更不是維護成本。
高房價本質上是一種稅,在房價上漲的階段,這事被掩蓋了,業主可以跟著喝口湯。
到了房價下跌階段,這種痛感就很明顯。
上面這些要是沒看明白,那你就考慮一件事:
利潤誰拿走?成本誰承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