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因為退休潮,縣城里每年都會招15~40個公務員(只計算省考),這些人會被分配到各個縣直單位和鄉鎮。
有些強勢單位每年都會進入1~2個年輕人,所以沒幾年,就積壓了一籮筐的年輕干部。
邊緣單位的年輕人雖然少,但不意味著就容易提拔,極少有股級干部被直接提拔為單位副職。
財政供養人員有公務員、事業編、工勤人員、公益性崗位等,我們今天主要討論公務員和事業編(管理崗),因為這兩個群體屬于所謂的"正式干部"。
體制的一大特點就是論資排隊,別管你年齡多大、學校多好,只要來單位的時間比較晚,那就得排到后面。
年輕干部晉升難,異地沒天線的年輕干部晉升更難。
即便你是同一批入職的干部里最年輕的,而且學歷是985/211,性格積極,學富五車,未來看著充滿各種可能。
但其實,如果沒有好的家庭背景托舉,那就只有遴選這一條路。
縣城晉升通道是很狹窄的,縣局副科實職就已經是副局長這個層級了。
如果你是一個勤勉工作的三無干部(無背景、無資源、無人脈),大概率以二級主任科員/管理七級(正科級待遇)退休。
但如果工作不順,和領導同事的關系處得也不怎么好,那大概率是以三級主任科員/管理八級(副科級待遇)退休。
牢記這個故事:砍柴的和放羊的一起聊天,半天過去,羊吃飽了,柴一根沒砍。
考進縣城體制里的公務員/事業編,學到的第一件事往往是認清現實,并接受現實。 有些人的性格、家境天生就是向上攀爬,有些人則不然。
就像師兄進入體制后才理解為什么體制里的一些人看上去過得很好,但有些人則表現得郁郁不得志。
此外,選擇往往大于努力!
有人從不加班,下了班就拼命備戰遴選,終于去了上級機關單位,這里職數多,提拔晉升順風順水。
有人加班加點干工作,力求完美,在瑣碎的工作中耗完了精力,沒有全心全意備考遴選,一直在縣直單位當老黃牛,到提拔時才明白,有些職位那么近又那么遠。
我建議年輕干部自進入縣鄉體制時,要認清自己:
如果你認為自己鶴立雞群,要么融入雞群,要么離開雞群!
圖片
此外,因為鄉鎮合并,鄉鎮干部的安置占據了大量崗位,讓縣直部門年輕干部的競爭更加激烈。
有些縣城本就面積不大,近些年人口驟減,而且鄉鎮數量還多。于是,合并部分鄉鎮成了一個有效降低行政成本的辦法。
鄉鎮之間怎么合并呢?
有些縣城是把一部分鄉鎮降格為便民服務中心,定位是周邊某個鄉鎮的派出機構。等把大部分領導都消化完,就收回公章,裁撤掉便民服務中心。
在鄉鎮合并的過程中,最難的是干部的安置。沒有領導崗位空缺,安置不了怎么辦?
那就只能壓著,等待慢慢消化。所以,只要是正在合并鄉鎮,或者剛完成鄉鎮合并的縣城都積壓著大量干部。
但是這又沒辦法,農村人口越來越少,現在年輕人都進城了,留在村里的大都是老年人。
人口越來越少,但是一個鄉政府至少有三四十號人,鄉鎮人口數量和干部人數是有一個比例區間的,所以鄉鎮之間合并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干部年輕化,不代表每個年輕干部都會被重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