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數千年的封建歷史上,有不少雄才大略的皇帝開創了盛世,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明成祖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其中,有著“千古一帝”稱號的唐太宗李世民無疑是最耀眼的。
他一手創造了“貞觀盛世”,讓大唐的威名享譽四海。
正是因為唐帝國給世人留下了無與倫比的震撼,所以在之后的上千年,海外之人都習慣把中國人稱為“唐人”。
讓人好奇的是,唐太宗死后,史書上對他的死因諱莫如深,并沒有詳細的記載。
據說這是因為太宗之死有些奇葩,說出來很是丟人,所以修史之人都為尊者諱。
到底這位文治武功無人能及的帝王是因何而死?為什么史書都不好意思記錄呢?
從天策上將到太宗皇帝
公元617年,隋朝的滅亡已經進入倒計時,華夏大地上梟雄并起,到處都是烽煙。
在這種情況下,隴西李閥于晉陽起兵,正式打出了爭奪天下的旗號。
當時李淵坐鎮中軍,征戰之事全部由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做主。
這兩人自小就被李氏精心培養,文治武功無一不精,在當時的年輕一輩中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只不過老大李建成很多時候要幫助老父李淵處理一些政務,所以征戰天下的事情更多的都是李世民在做。
李世民天生就是個軍事奇才,行軍布陣老成持重,遇到戰機又敏銳果敢。
因此上他所率領的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短短幾年就為剛剛建立的大唐帝國打下了大片的國土。
虎牢關一戰李世民三千玄甲軍破王世充十萬大軍更是成就了他千古戰神的威名。
這一仗徹底奠定了大唐立國的基礎。
戰功赫赫的李世民班師回朝之后,唐皇李淵認為自古以來舊的官階與特殊功勞不相稱,故而拜李世民為“天策上將”,封秦王。
當時李世民的地位只在皇帝李淵和太子李建成之下,是大唐帝國手握重兵的第三號人物。
到了此時,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化解,雙方的斗爭漸漸開始白熱化。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的建議下,率領秦叔寶、尉遲敬德、程咬金、侯君集等人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太子李建成和齊國公李元吉完全沒有想到李世民會如此狠辣,措手不及命喪當場。
李淵得知消息的時候已經無力回天,最后只能咬著牙冊封李世民為太子。
公元626年9月3日,李淵下詔傳位于太子李世民,至此大唐帝國迎來了一個天命所歸的皇帝。
李世民繼位后大赦天下,輕徭薄賦,很快就迎來了貞觀盛世,徹底把大唐的國力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
國家發展進入正軌后,李世民最大的心愿就是培養一個合格的繼承者,他絕對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繼續走他曾走過的老路。
千古一帝的女人和孩子
唐太宗李世民能夠登上皇位并開創“貞觀盛世”,有一個女人是功不可沒的。
她就是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
作為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她從小就飽讀詩書,聰慧異常。
嫁給李世民之后,她一個人操持著家業,不但要撫養孩子們長大,還要全力爭取李淵和他的后宮對李世民支持。
正是因為有她的存在,所以李世民在外征戰的時候,李淵從來都沒有對其有過任何猜疑。
玄武門政變當天,巾幗不讓須眉的長孫氏出面替李世民勉慰諸將士,穩定軍心,這才讓李世民可以有驚無險的奪過太子之位。
作為一個馬上皇帝,李世民的脾氣是比較暴躁的,所以執政的過程中經常大發雷霆。
每當這個時候,只有長孫氏出面才能夠緩和他的情緒,讓他聽進去大臣的諫言。
可以說“貞觀盛世”她有不小的功勞。
除了在政務上幫助李世民外,長孫氏還是后宮的定海神針。
因為有她在,所以李世民的后宮一直都比較融洽,從沒有出過什么幺蛾子。
她總共給李世民生下了三子四女,這些孩子都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后輩。
其中長子李承乾在李世民繼位之后就被封為太子,一直是李世民寄予厚望的接班人。
次子李泰雖然身體肥胖,但卻頗受太宗和皇后喜愛,特許“不之官”。
女兒李明達是太宗李世民最喜歡的一個孩子,因為她身體不好,李世民還親自給她取名叫“兕子”。
在她十二歲不幸夭折后,李世民痛苦萬分,傷心的連續好幾天都無法上朝。
因為父母都是天底下最厲害的人,所以這些孩子也都非常的驚才絕艷。
聰明的孩子想法都多,李承乾和利泰更是如此,兩人為了太子之位明爭暗斗,一度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
在長孫氏還健在的時候,她可以管束的住兩個兒子,不至于讓他們斗得太難看。
但公元636年7月28日長孫皇后崩逝后,李世民忙于政務,讓兩個兒子的爭斗愈演愈烈。
公元642年,性情越來越暴戾的太子李承乾試圖暗殺越王李泰,結果沒有得手。
這不但沒有引起李承乾的警覺,反而是更加讓他瘋狂了起來。
第二年,他聯合漢王李元昌、駙馬都尉杜荷、陳國公侯君集等人圖謀不軌,騎兵造反,結果被早有準備的李世民輕松鎮壓。
不忍心看寄予厚望的長子死于非命,太宗皇帝下死力保下了李承乾的性命,把他廢為庶民,流放于黔州。
李承乾離開后,利泰也被降封順陽郡王,安置于均州鄖鄉縣。
兒子們的不省心讓李世民心中痛苦萬分,身體也越來越差。
某種程度上來說,太宗皇帝52歲駕崩跟這一切都是有關系的。
患有遺傳病的李氏一族
太宗李世民繼位后,曾經把藥王孫思邈召入京師,給他賜予了爵位,想讓他在長安為官。
但當時已經70多歲的孫思邈根本上就對此不感興趣,只愿意懸壺濟世,所以最后還是謝絕了太宗皇帝的好意。
離開的時候,藥王告訴李世民他患有風疾之癥,一定要少喝酒、少吃肥肉、少生氣,不然可能會對性命有礙。
古代所謂的風疾之癥其實就是現如今的心腦血管疾病,一般表現為四肢麻木、頭痛眩暈等。
這種疾病可以說是李氏一族的家族遺傳病,高祖李淵晚年的時候就患有嚴重的風疾。
唐高宗李治在晚年的時候也患上了嚴重的風疾,一度不能處理任何政務,這才讓皇后武則天乘機上位。
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最害怕的就是形成血栓堵塞,所以平時的飲食一定要清淡,酒精之類的東西更是要盡可能的遠離。
但李世民根本上就沒有把藥王的叮囑放在心上,每天依舊大魚大肉不停,喝酒更是家常便飯。
這種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讓他的身體越來越差,史書上記載公元636年的時候,太宗的風疾之癥就時有發作。
這一年在太宗皇帝的人生中非常重要,他摯愛的皇后長孫氏就是在636年7月病逝于立政殿的。
枕邊人的離開讓太宗皇帝痛不欲生,為了緩解心中的苦悶和思念之情,他開始無節制的酗酒。
之所以他的風疾在這一年出現,有很大的可能跟文德皇后長孫氏的離開有關。
心腦血管這種疾病在現如今都是無法被完全治愈的,患者除了吃藥控制外,更重要的是日常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
只有這樣,這種疾病對身體的影響才可以降到最低。
但唐太宗李世民是掌控天下的皇帝,富有四海的他每天有很多的政務要處理,休息時間并不多。
在加上他飲食方面愛吃肥羊肉,愛喝烈酒,所以他的身體垮的很快。
公元645年,身體本來就已經不好的李世民于冬天征伐高句麗,由于天氣寒冷,路途遙遠,太宗皇帝患上了嚴重的癰病。
癰病其實就是外科上常見的皮膚感染。
但由于古代的時候沒有特效消炎藥,所以這種感染治療起來會非常麻煩,經常久治不愈。
癰病加上風疾讓太宗李世民的身體越來越虛弱,無奈只能班師回朝。
在回國之后,因為氣候的變化,他又患上了嚴重的感冒。
接二連三的生病讓太宗皇帝本來不堪重負的身體愈加的難以為繼。
自古艱難唯一死,惜命是人的本性,掌控天下的皇帝就更加如此了。
為了與天搏命,太宗皇帝開始求神問藥,并完全不顧御醫的勸阻服用一些來歷不明的丹藥。
這種孤注一擲的做法不但沒有挽救他的生命,反而給他晚年的人生留下了一個不太光彩的結局,讓史書都有些不好意思記錄。
太宗皇帝的奇葩死因
公元648年,一人滅一國的大唐傳奇外交官王玄策攜大勝從天竺回國。
這一次他不但俘虜了阿羅那順及王妃、子女等人,還帶回來了男女萬二千人、牛馬二萬余向太宗皇帝獻俘。
打了一輩子仗的李世民聞聽此消息非常高興,當即就加封王玄策為散朝大夫。
在這些被俘虜的人里面,有一個叫那羅邇娑婆的天竺和尚。
他本來以為到了大唐自己必死,但沒想到太宗李世民不但沒有殺他,還赦免了他的罪行。
這個那羅邇娑婆是個非常善于察言觀色的人,他看出來李世民的身體抱恙,于是便乘機進言,說自己有長生之術,可以為太宗延壽。
在年輕的時候,李世民最不相信的就是這種方士之言,他還曾譏笑秦始皇堪不破生死,妄想服丹長生。
但此時的李世民已經到了生命的最后時刻,虛弱不堪的他為了抓住這個救命稻草,自欺欺人的相信了天竺妖僧的話。
于是他命人在全國各地采來了許多上年份的藥物,然后讓天竺和尚那羅邇娑婆煉制延壽丹藥。
這個和尚多少懂一點醫術,對煉丹也頗有研究,所以還真的讓他把丹藥給煉了出來。
身體已經非常虛弱的太宗皇帝知道自己大限將至,所以抱著最后一絲希望,把天竺妖僧煉成的丹藥服了下去。
這丹藥看著雖然非常漂亮,但其實含有很多的重金屬和其他一些古怪的物質。
因此上太宗皇帝服下去后,立刻就開始上吐下瀉,讓早已危如累卵的身體更加的雪上加霜。
知道自己做了一件蠢事的太宗皇帝讓人砍了妖僧那羅邇娑婆的頭,然后開始給長孫無忌等人交代后事。
公元649年,茍延殘喘的太宗皇帝命皇太子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此時所有的文武大臣都知道,太宗皇帝的駕崩只是時間問題了。
7月10日,唐太宗駕崩于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享年52歲。
《舊唐書·憲宗本紀》中曾記載:
文皇帝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古詩云:‘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誠哉是言也。《舊唐書·本紀十二·憲宗本紀》
這里的文皇帝指的就是李世民。
一代千古明君以這樣可笑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不得不說是件非常諷刺的事情,也難怪史書上不好意思對其詳細記錄。
不過話說回來,面對死亡的時候又有多少人可以坦然面對呢?
普通的老百姓在臨死的時候都要想辦法多活一會兒,更不要說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了。
五十二歲就草草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這對打下萬里江山的太宗李世民來說確實是有點不公平。
可這一切又怪得了誰呢?
結語:
自從秦始皇讓徐福出海找長生藥開始,中國歷史上就不缺求仙問道的皇帝,丹藥更是成為了很多皇帝追求長生的法門。
只可惜這些重金屬超標的丹藥只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劇毒陷阱,吃的越多死的越快。
但唐朝的皇帝都比較頭鐵,明明有不少的祖宗都“現身說法”,但后來者還是沉迷于于此道。
從太宗李世民開始,憲宗李純、穆宗李恒、宣宗李忱、武宗李炎、南唐烈祖李昪的死因都是服食丹藥。
不得不說,太宗皇帝真的是開了個很不好的頭。
參考文獻:
《舊唐書》
唐太宗為何荒唐早逝?——深藍.政府法制.2011 (15)
唐太宗李世民死亡之謎——李國榮.蘭臺內外.2008 (03)
葬送于丹藥的唐代六帝——邱玏.中華醫史雜志.2005 (03)
唐太宗的敗德弊政:餌丹藥與興土木——穆渭生.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 (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