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感恩送錦旗
微創技術顯神威
新泰市中醫醫院成功治愈肺結節患者
近日,新泰市中醫醫院外二科副主任醫師楊方良醫療團隊憑借精湛的微創手術技術,成功為一位肺結節患者實施了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患者術后恢復迅速,僅五天便順利出院。為表達對醫護團隊的感激之情,患者類先生及其家屬兩次致電醫院宣傳科,并于3月10日親自送來錦旗,感謝楊方良醫療團隊的高超醫術和貼心護理。
肺結節不再是“心頭大患”
微創手術帶來新生
類先生今年50歲,家住汶南鎮,平時身體健康,但在一次例行體檢中,胸部CT檢查發現左肺結節。盡管沒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類先生對肺結節這一健康隱患感到擔憂,遂前往新泰市中醫醫院就診。接診的楊方良副主任醫師根據類先生的具體情況,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經過半個月的消炎治療,復查發現肺結節未有變化,楊醫生建議進行手術,并詳細介紹了微創手術的優勢,消除了類先生對手術的恐懼。
在楊方良醫療團隊的精湛操作下,類先生順利接受了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術后第三天拔除胸腔引流管,第五天便康復出院。類先生感慨道:“術前我擔心要臥床一個月,沒想到術后第二天就能自己走動了!傷口非常小,連家人都驚嘆醫學的神奇。”
微創技術:小切口,大療效
傳統開胸手術需要切開長達20-30厘米的傷口,創傷大、恢復周期長,而微創胸腔鏡技術僅需1-3個1-4厘米的小孔,借助高清攝像系統和精密器械,醫生可以精準定位并切除病變肺葉,同時最大程度保護正常組織。類先生的手術切口僅4厘米,術后疼痛輕、出血少,避免了傳統手術對肌肉和肋骨的損傷。
楊方良介紹,微創手術結合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通過術前神經阻滯鎮痛和術后多模式鎮痛,將疼痛評分控制在3分以下(滿分10分),患者術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動。此外,手術僅切除病變肺葉,保留健康肺組織,術后肺功能影響小,患者恢復更快。
肺結節≠肺癌,科學應對是關鍵
楊方良強調,肺結節并不等同于肺癌,但需要科學應對。隨著低劑量螺旋CT(LDCT)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肺結節在早期被發現。對于高危結節(如直徑大于8mm、邊緣毛刺、生長迅速等),微創手術可以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超過90%。相較于傳統手術,微創技術將住院時間縮短60%,并發癥風險降低70%,真正實現了“小創傷、大療效”。
錦旗背后的醫患情深
類先生的經歷是微創醫學造福千萬肺結節患者的縮影。隨著人工智能術前規劃、3D影像重建等技術的應用,手術精準度持續提升。新泰市中醫醫院胸外科團隊秉承“大醫精誠”的初心,精心、細心、用心為患者解除病患,贏得了患者的廣泛贊譽。
類先生及其家屬送來的錦旗,不僅是對楊方良醫療團隊的感謝,更是對醫院微創技術的高度認可。新泰市中醫醫院將繼續致力于微創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為更多患者帶來健康與希望。
定期體檢,理性面對肺結節
楊方良醫生呼吁廣大市民,定期進行體檢篩查,理性面對肺結節,選擇個體化的微創治療方案,讓健康與生活質量并行不悖。新泰市中醫醫院胸外科團隊將繼續以精湛的醫術和貼心的服務,造福廣大患者。
供稿|外二科 陳紅瑞
編輯|楊蓉
責任編輯|展光保
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及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