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華農
不僅有爛漫花海令人陶醉
綠美樹木也大有乾坤
它們或歷史悠久,見證歲月變遷
或珍貴稀有,承載獨特價值
想象偌大的華農校園是一本游戲地圖
漫步其中,偶遇的樹木便猶如一張張道具卡牌
今天是第47個植樹節
帶你“抽卡”識樹!
同時,學校還迎來了一批樹木新成員
跟著鏡頭,一探究竟
植樹節,去植樹!
點擊視頻,回顧種樹現場!
為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打造綠色生態校園,3月12日上午,學校和五山街道辦事處聯合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在體育館、人才公寓種植桉樹、小葉欖仁、紫花風鈴木等305棵。樹木均由五山街道和華農校友捐贈。
校黨委書記李鳳亮、校長薛紅衛,校黨政領導班子成員,校董事會和教育發展基金會成員,五山街道負責人出席活動。
同時,學校發出植樹倡議書,誠邀廣大校友、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捐贈、認領校內樹木,詳細內容請點擊
華農SSR級的樹!你見過嗎?
據不完全統計
華農校內有植物種類近千種
更是有樹木園這座
占地約150畝的“植物寶庫”
其中既有常見的綠化行道樹
也有不少品種珍稀、飽含深意的名樹古木
如果以同學們熟悉的游戲抽卡比喻
一進校門看到的樹是R級(普通稀有)
那SR級(比較稀有)和SSR級(非常稀有)
又會是怎樣的呢?
R級!你一定見過它們
大王椰子樹
地點:西南門道路兩旁、竹園賓館前
簡介:大王椰子樹樹形優美,廣泛作行道樹和庭園綠化樹種;果實含油,可作豬飼料。不過,作為觀賞樹木的大王椰是不長椰子的。從西南門一走進華農校園,便能看到道路兩旁高大的大王椰子樹,為學校營造出濃濃的亞熱帶氛圍,是許多學子入學留下的第一個“華農印象”。
檸檬桉
地點:紅滿堂和農博館中間道路兩旁
簡介:又稱“靚仔桉”,是桃金娘科桉屬常綠大喬木,也是南方重要的速生用材樹種和很好的芳香樹種。很多師生夏天路過紅滿堂附近聞到的清新氣味,就是自檸檬桉而來。
非洲桃花心木
地點:行政樓和綠榕園之間的道路
簡介:是一種喬木,高達20米,我國臺灣、廣東、及海南等地有栽培,原產于非洲熱帶地區和馬達加斯加,常用于高檔家具和樂器制作,是世界名貴木材之一。
南洋杉
地點:酸奶文化館通往西南門的山坡小道兩旁
簡介:是一種喬木,球果卵圓形或橢圓形,種子橢圓形,兩側具結合而生的薄翅,木材可供建筑、器具、家具等用,也可栽培作盆栽植物觀賞。
SR級!它的故事,你知道嗎
藍花楹
地點:教一門前
簡介:藍花楹是一種落葉喬木,花呈藍色,觀賞性強。木材黃白色至灰色,質軟而輕,紋理通直,加工容易,可作家具用材。教一樓前原來種植的鳳凰木因病倒伏后,學校又在原址重新補種了一棵鳳凰木,并在不遠處又種了一棵藍花楹,期望每年藍花楹與鳳凰木同時開放,明艷火紅的鳳凰花與清雅浪漫的藍花相映成趣,成就新一道美麗的風景。
高山榕
地點:工程學院院樓附近
簡介:高山榕是大喬木,葉薄革質,樹色深灰。榕樹氣生根發達,一向以其“身軀”之龐大,為人稱道。位于工程學院附近的這課高山榕獨木成林,氣勢非凡,也是學校最大的榕樹。
任豆
地點:樹木園、紫荊橋橋頭
簡介:任豆已入選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任豆的拉丁文是“Zenia insignis Chun”,其“Chun”表明此物由華農十二院士之一的陳煥鏞院士命名,而屬名“Zenia”則來自任鴻雋的韋氏拼音,這是陳煥鏞為感謝著名學者任鴻雋對他從事植物研究資助而命名的。
觀光木
地點:90周年紀念樹園(教三附近)
簡介:觀光木的瀕危等級為易危,是中國的特有種。為紀念鐘觀光先生對我國植物學研究作出的突出貢獻,陳煥鏞院士將這一發現的新屬新種,命名為觀光木。
SSR級!有空去打個卡吧
樟樹
地點:竹銘草海(即教三大草坪)
簡介:樟樹木材及根、枝、葉可提取樟腦和樟油,木材又為造船、櫥箱和建筑等用材。竹銘草海的這棵樟樹是學校最老的樹之一,目前已有140多歲的高齡,見證著華農的前世今生。2021年的校友返校日,1991屆蠶學畢業生值畢業30周年之際,專門向母校捐贈一塊“百年香樟”紀念石,由華農退休教師、著名書法家梁鼎光題字。
降香黃檀
地點:5號樓附近
簡介:降香黃檀,被廣州市人民政府列入重點保護的古樹名木,是華農校園里最名貴的樹種之一。降香木材質優,邊材淡黃色,質略疏松,心材紅褐色,堅重,紋理致密,為上等家具良材;有香味,可作香料;根部心材名降香,供藥用,為良好的鎮痛劑,又治刀傷出血。
柚木
地點:洪澤湖畔旁
簡介:柚木是著名木材之一,光澤美麗,紋理通直,耐朽力強,芳香,適于造船、車輛、建筑、雕刻及家具之用。1955年,周恩來總理參加萬隆會議時,時任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贈與了周總理一包柚木種子,這一包見證了萬隆精神的種子被周總理帶回國內,并在來粵視察期間交予時任廣東省領導,幾經轉手,最終由華南農學院(現華南農業大學)造林學教研室副教授羅長綿帶領苗圃工人育苗,并種植在了洪澤湖畔。據了解,這也是華農校園內目前唯一的柚木群。
綠美廣東,華農力量
近年來,華農聚焦廣東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問題,把深入服務綠美廣東生態建設作為學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任務,以農業科技創新、農村科技服務和涉農人才培養為抓手,在傳播生態思想、發展生態農業、開展生態規劃等方面下真功苦功細功,探索出一條一流農業高校服務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路徑。
實踐創新服務綠美廣東。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專門選派專家團隊服務綠美廣東工作專班,組織林學、風景園林、城鄉規劃等相關專業教師在深入廣東各地鎮村開展鄉村綠化規劃、種植、管護、“美麗庭院”建設等專題培訓,2024年培訓農戶和技術人員近萬人次。
科技創新引領綠色發展。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種植自主研發的華桉3號、紫娟等林木新品種,創新解決“種什么”的問題。積極轉化松材線蟲防控技術、馬尾松角脛象引誘劑等管護方面的新技術新成果,科學解決“怎么種”“怎么管”的問題。
教學創新培養綠美人才。通過組織“綠美感覺鄉村”主題征文大賽、“綠植種植”主題科普節、“綠化科技”創客大賽等活動,加強綠色生態思想政治教育。瞄準高層次林業人才缺口,大膽創新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學校2024年推行并招收了第一屆研究生專項班“綠美廣東專項創新班”,為長期推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和鄉村綠化工作提供穩定持續高質量的人才支持。
這里有新苗茁壯成長
也有老樹亙古長青
這里有年輪鐫刻百年歷史
也有枝椏聆聽動人故事
我們在這里書寫樹木的秘密
開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共同繪制獨屬于華農的綠美畫卷
/他們的風采,靚過花開!/
/攤牌了,華農學子確實去種田了!/
/春天,就是反復愛上華農的過程!/
-SCAU-
專業顧問 | 吳永彬
資料來源 | 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總務部 中國植物志
整理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李湘君 邱盈月
圖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王奕瑾 往期圖庫
編輯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李湘君 邱盈月 羅嘉淇
初審 | 費思迎
復審 | 陳芃辰
終審 | 鐘耿濤
左下點擊標簽閱讀更多,右下點贊、分享、推薦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