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長城,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軍事防御工程,修筑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經(jīng)過多個朝代的不斷修繕和擴建,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見的萬里長城。長城位于中國北部,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guān),西至甘肅省的嘉峪關(guān),橫貫河北、北京、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遼寧等省、市、自治區(qū)。總長超過2.1萬千米。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的瑰寶。嚴樹森之篆書扇面,采用古樸典雅的表現(xiàn)手法與魏晉陸機;北魏溫子昇;南北朝劉峻;唐代李白、王昌齡、李世民、汪遵;宋代柴望、陸游、戴復(fù)古;明代王瓊古詩相互融合,仿佛訴說著千年的輝煌與滄桑。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出塞》(南北朝)劉峻
薊門秋氣清,飛將出長城。
絕漠沖風(fēng)急,交河夜月明。
陷敵擢金鼓,摧鋒揚旌旌。
去去無終極,日暮動邊聲。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從軍行七首其二》(唐)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飲馬長城窟行》(唐)李世民
塞外悲風(fēng)切,交河冰已結(jié)。
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jié)。
悠悠卷旖旌,飲馬出長城。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飲馬長城窟》(宋)戴復(fù)古
朔風(fēng)凜高秋,黑霧翳白日。
漢兵來伐胡,飲馬長城窟。
古來長城窟,中有戰(zhàn)士骨。
骨久化為泉,馬來吃不得。
聞?wù)f華山陽,水甘春草長。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長城》(宋)柴望
漠漠沙場萬里遙,千夫一日起臨洮。
若無道德為干櫓,更是秦人筑欠高。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涼州樂歌》(北魏)溫子昇
路出玉門關(guān),城接龍城坂。
但事弦歌樂,誰道山川遠。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九日登長城關(guān)樓》(明)王瓊
危樓百尺跨長城,雉堞秋高氣肅清。
絕塞平川開塹壘,排空斥堠揚旗旌。
已聞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細柳營。
極喜御戎全上策,倚欄長嘯晚煙橫。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關(guān)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詠長城》(唐)汪遵
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及堯階三尺高。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古意》(宋)陸游
千金募戰(zhàn)士,萬里筑長城。
何時青冢月,卻照漢家營。
書法家嚴樹森篆書扇面:《從軍行》(魏晉)陸機
苦哉遠征人。飄飄窮四遐。
南陟五嶺巔。北戌長城阿。
作者簡介:嚴樹森,字欣本,藝名莊嚴,德福堂主,湖北京山市人,出生于1956年。出版物有《嚴樹森小篆百副五言聯(lián)》。藏品有:篆書扇面《李白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被武漢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李白-題隨州紫陽先生壁》被隨州市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被中國扇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羅勉-孝感環(huán)川八景》被孝感市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陳真峨-湖光巖》被湛江市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唐)李白詩《贈汪倫》被宣城市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李白詩《夜宿山寺》李白詩《曉晴》被綿陽市博物館收藏;篆書扇面(宋)秦觀詩《泗州東城晚望》被泗縣博物館收藏等。(責(zé)任編輯:莊順榮 審核:胡德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