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第四個節氣春分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所謂春分,分者有三重意思。一者分晝夜:春分當天,白天與黑夜一樣長;二者分季節,春分之際正將春季平分;三者分寒暑,春分之時太陽直射赤道,南北兩半球獲得的光與熱正好是等量的。
正如《春秋繁露》亦有云:“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因此在天文節令上春分是個重要的時期,春季養生上春分也是個相當重要的節點。因為春分時節晝夜等長,陰陽各半,天地萬物正處于陰陽平衡的狀態中,因此春分的養生亦需尋求陰陽平衡,陰平陽秘。
那么在春分時節要怎么做才能達到養生的效果呢?其實也不難做好以下幾點就可以啦。
早睡早起
春季正是陽氣萌發的時節,而人體亦隨之陽氣充盛而升發。因此晚上早早臥床有助于陽氣的舒展,從而避免陽氣的內伏而誘發疾病。
而春季隨著氣溫升高易使毛細血管舒張而體表供血增多,從而導致流經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大腦供血收到影響就容易出現昏昏欲睡的春困現象了。
應對春困最好的辦法就是早睡早起,起居有常。規律的作息有助于良好的睡眠,進而保證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充足的供血,減輕白天嗜睡疲倦的現象。
飲食有度
春季肝氣旺而脾氣弱,脾虛也容易導致困倦乏力,因此春季最宜多吃甘平補脾的食品,如奶制品、豆制品和時令蔬菜。
因此在春分時節,南方很多地區都有“吃春菜”的民俗習慣。所謂春菜除了時令蔬菜外還有新鮮的野菜。到野外摘野菜一方面可以促進陽氣升發,還能借助春菜本身具有的健脾祛濕消積除滯功效來增益健康。因此廣東地區有民諺:“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之說。所謂“春湯”就是將野地里摘的春菜與魚片“滾湯”。
但春分飲食切忌進補及重口味,還需以平衡調理為度。此時的飲食最宜寒熱相配,葷素相搭,使得味性功效不失偏頗,便可使陰陽相制互助,避免陰陽失調的發生。
平和心情
春分時節春意正濃,此時人體肝陽生發,肝火偏盛,陰陽平衡相當脆弱,體現在外的表現就是情緒容易出現波動,因此春季的時候人們最是容易浮躁易怒。
因此春分養生還需注重情緒的調節,此時最是需要保持心境平靜,戒怒戒嗔,處事隨和,淡泊寧心,避免擾動肝氣,引起陰陽失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