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聲的回鳴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溫度
J.D.萬斯 圖源網絡
美國為何走到了這一步:白人工人子弟的痛苦、絕望與反抗
——重讀J.D.萬斯《鄉下人的悲歌》有感
文/鄭渝川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時代華語近日重印了美國現任副總統J.D.萬斯所著的《鄉下人的悲歌》。
這本書2017年被引進到我國國內出版后,被一度理解為解讀特朗普為什么會在與希拉里的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的重要參考讀物。一些政治分析者指出,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在2016年大選中獲勝,就是因為現有的經濟、金融、貿易、產業全球化,造就了一個比較畸形的經濟結構——這種結構強化了亞非拉許多原料出產國和初級產業國的功能定位。但不僅僅如此,考慮到美國和歐洲國家,還有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大幅度對外轉移制造業產能,而美國在經濟金融化上走得最遠,并利用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的計算機-互聯網技術革命,成為冷戰結束后全球化秩序擴張最大的受益者。然而,這種受益哪怕在美國國內,也是極度不均衡分布的。
J.D.萬斯1984年出生于美國的阿巴拉契亞山區,所以他自稱是鄉下人。他的祖父輩一代是標準的美國白人工人階級。羅斯福新政穩定了美國的工業經濟,還創造出政府工程等需要雇傭大量勞工的項目,更重要的是進一步保護工會的集體談判權。而二戰期間的戰爭經濟,以及戰后美國扮演世界工廠的20多年里,包括阿拉巴契亞州、肯塔基州、亞拉巴馬州、喬治亞州等地區,都意味著白人工人階級是很容易找到工作,并有能力養活一家老小。
這種狀況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就開始顯露出難以為繼的跡象:布雷頓森林體系賦予了美國的金融霸權,但也增加了美國確保美元價格穩定的壓力。而聯邦德國和日本等二戰戰敗國經過20多年的建設、騰飛,重新成為美國產業、商品的強有力競爭者。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拆解了布雷頓森林體系,而在中東石油危機的壓力下,為降低制造業成本開啟了對外轉移產能、就業崗位的進程。而在20世紀80年代的里根政府,以及20世紀90年代的克林頓政府,都大幅度地削除了新政時期的監管框架以及福利框架。
這些因素疊加起來,造成的結果是美國的經濟霸權被進一步強化,但是大量的白人工人階級以及黑人工人階級、無產者都成為了犧牲品。因為他們相較于自己的父輩、祖輩,很難找到穩定的工作。雖然理論上講,美國的金融業和計算機-互聯網產業高度發達,但這些產業顯然不可能承接此前的工人階級以及絕大多數工人子弟——除非工人子弟像那些從中國、日本、印度和歐洲到美國攻讀了名校理工科學位,具有足夠的使用價值。
而美國城市里的服務業崗位,以及農場工人崗位,則在聯邦和相關各州的民主黨政客的任期內,更多地向薪酬要求更低的拉美等國的非法移民敞開。
這種情況下,白人工人階級的子弟,也就是J.D.萬斯的同輩人,以及上一輩人,就遭遇了非常糟糕的沉淪。其中很多人陷入巨大絕望,自暴自棄,沉迷酒精飲料、管制藥物甚至毒品。還有很多人雖然苦苦掙扎,但勤奮工作仍然所得甚少,因為在非法移民競爭崗位的情況下,崗位薪水本就是按照非法移民生活所需進行計算的。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在J.D.萬斯加入特朗普的團隊,特朗普參加2024年總統大選的許多政策議程由此變得更為清晰,而特朗普第二任任期開始后,就首先拿非法移民問題以及管制藥物泛濫問題說事,指責墨西哥和加拿大兩國。而萬斯本人2025年2月在德國慕尼黑出席安全會議時,毫無掩飾地表達了對歐盟包容大于限制的移民管理政策的不滿。這些都可以從《鄉下人的悲歌》一書中找到比較多的情感和問題邏輯觸發來源。
長按識別碼進入空間書店購買本書
特朗普2016年出人意料地在總統大選中戰勝希拉里,2024年也是在很多專家、選情分析機構、廣大知識分子一片看衰聲中,以罕見的領先優勢擊敗民主黨候選人哈里斯。考慮到美國社交媒體上,批評特朗普的各種政策仍舊屬于輿論場中的某種“政治正確”,所以我們討論特朗普第二次勝選的原因,就必須回歸到一個基本點上,那就是特朗普的政策很可能仍舊不受太多支持,但是,他的競選對手,無論是哈里斯還是希拉里,不僅沒有展現出政策優勢,而且出現了罔顧《鄉下人的悲歌》這本書中提出的白人工人階級,也就是白人窮人生存困境,并自顧自地將大量的財政資源投入到諸如平權議題等支出項目上。這樣一來,被忽視的大多數,雖然不能在媒體和社交媒體上發聲,卻擁有了足夠扭轉競選格局的意愿和行動力量。
尤其是《鄉下人的悲歌》書中坦言,包括萬斯本人所來自的肯塔基州在內,美國中部密布著白人工人階級的地區,原本一直是民主黨的票倉。因為當初啟動新政的富蘭克林·羅斯福,以及在20世紀60年代啟動社會改革增進對公民尤其是工人階級權益支持的總統肯尼迪、約翰遜,都來自民主黨。但是,民主黨的政客似乎對這一切視為理所應當,甚至沒有從態度上重視過萬斯筆下那些居住在嚴重貧困社區、遭受居住隔離、無法獲得向上提升機會可能的工人階級白人。
萬斯在書中表達了白人工人階級尤其是居住在過去的工業州、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鐵銹地帶”的白人窮人遭際的強烈不安,指出他身邊很多人竭盡所能地通過個人努力試圖改變現狀,卻無法獲得工作,最終帶著怨憤走向自暴自棄。當然,事實上,從奧巴馬政府開始,美國政府就已經提出要重振制造業,但“雷聲大,雨點小”,選擇在美國設廠的一些外國企業,很多情況下是為了規避各種貿易壁壘,將接近成形的產品運輸到美國,所可能雇傭的美國勞工數量很少,更加不重視培養美國雇工的職業技能,幫助其恢復自信。
因此,這也引出了特朗普-萬斯政府的另一項重大政策命題,那就是千方百計吸引沙特、日本等國的大型企業到美國各地尤其是過去的工業州開辦工廠,創造就業。特朗普-萬斯政府還多次向在海外擁有制造工廠的美國企業施壓,要求其回流制造產能和就業崗位。
空間美國書店有售,可發貨到美國
總之,《鄉下人的悲歌》是在書作者尚為政治新人之時,在受到其就讀于耶魯大學時的導師蔡美兒的鼓勵下所獨立撰寫的,既在相當程度上成為萬斯本人的成長自傳,描繪了其成長遭遇,尤其是對于很多社會、經濟、政治問題形成觀點的事實基礎,同時又作為社會觀察,反映出美國社會發生嚴重撕裂、保守右翼與民粹主義靠攏并因此引發更大的政治震蕩的背景,對于讀者理解美國政壇亂象、解讀特朗普-萬斯施政并研判其政策走向具有不可多得的參照意義。
作者:鄭渝川,書評作家。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