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以及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仍需正視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和系列挑戰。其中,部分領域出現的“內卷式”競爭現象,不僅削弱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與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相悖。這種競爭模式也抑制了各領域的創新動力,阻礙了供給與需求之間高水平動態平衡的形成,進而對持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構成潛在威脅。
“內卷式”競爭的形成具有多維動因
“內卷式”競爭作為當前產業發展中的突出現象,其形成原因具有多維性和復雜性,涉及技術、資本、市場、體制機制等多個方面,既有周期性因素、階段性因素、技術性因素,也有短期性因素。
產業生命周期的競爭演化。根據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當行業發展進入成熟期后,市場需求趨于飽和,新增市場空間拓展極為有限。這一階段的技術創新邊際收益遞減,尤其是在一些低技術門檻或標準化的產品上,企業很難通過技術突破在產品功能、生產工藝、服務模式等方面形成代際差異,只能在邊際改進中“內卷”,而這些改進幅度通常較小。出于保市場份額的需要,部分企業會采取降低價格等方式進行競爭,行業整體利潤空間由此進一步受到壓縮,最終導致整個行業效益持續下降、對底層技術研發投入削減,一定程度上形成“技術停滯—同質化競爭—技術再停滯”的循環。這種競爭態勢的形成,反映了產業生命周期演進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資本市場效率缺失與短期主義傾向。良好的經濟發展需要推動科技、產業、資本的深度融合,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之間的良性循環,而良好的經濟循環既需要發展短期資本市場也要有完善的長期資本市場,做到長短搭配、快慢相宜。但我國資本市場存在顯著的短期導向特征,長期投資、不確定性投資的估值機制不完善與技術創新長期性、不確定性特征形成根本性沖突。這將導致企業行為短期化,傾向于采取短期競爭策略,而非注重技術創新和核心競爭力培育。從這個意義上說,資本市場的短期主義傾向成為“內卷式”競爭的重要推手。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在更深層次展開,從技術變革周期看,我國仍處于新舊技術變革的交疊期。從歷次產業革命經驗看,這個時期,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對一些行業容易產生過度投資。這種非理性擴張模式具有幾個主要特征,一是投資決策脫離真實市場需求,二是競爭手段主要依賴資源堆砌而非創新驅動,三是價值泡沫加劇競爭扭曲,最終導致行業整體效率損失和創新能力抑制。比如,個別企業在資本的推動下為了迅速搶占市場份額而進行補貼大戰,通過低價甚至免費服務來吸引用戶,而弱化技術創新、產品質量和服務提升,本質上是資本用短期流量泡沫來掩蓋長期競爭力匱乏的發展內核,反映了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效率缺失對創新生態的負面效應。
對傳統競爭模式的路徑依賴與競爭模式鎖定。企業競爭行為存在顯著的路徑依賴特征。這種路徑依賴使得企業在面對市場壓力和激烈競爭時,傾向于采取已有的傳統競爭方式。競爭模式的鎖定效應主要體現在:過度依賴價格競爭,對創新投入不足,忽視品牌建設、服務提升等長遠戰略,導致企業難以適應市場環境變化,行業內部競爭持續加劇。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有關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汽車市場降價規模顯著擴大,涉及227款車型,遠超2023年的148款及2022年的95款,分別增長53.8%、139%,但配套服務體系未能同步提升,維修價格居高不下,相應的保費也持續高企,制約了市場的進一步增長。
體制機制和政策工具不完善。個別地方政府在產業政策制定與執行過程中,對特定領域的激勵工具設計不科學,會誘發市場選擇失效,有效市場的作用得不到發揮。一是政策工具選擇偏差扭曲市場信號,誘發非理性投資共振。如對特定行業或技術路線的階段性補貼過度,易形成市場預期的單向強化,導致企業戰略同構化,擠壓多元化創新空間,從而在特定領域出現“潮涌式投資”與“賽道擁擠效應”。二是地方保護主義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差異化的區域政策工具客觀上形成了競爭壁壘。地方政府在稅收優惠、用地指標傾斜等方面的產業支持政策,雖能提升區域競爭力,但也容易扭曲要素配置的市場機制。企業為了獲取政策優惠而進行的博弈競爭行為可能產生“政策依賴型”內卷。三是經營主體退出機制不健全也加劇了競爭扭曲。此外,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不科學、不健全,或監管不到位,為企業在信息不對稱市場開展低質低價競爭留下了空間;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足、重視不夠,削弱了市場對“內卷式”競爭的制約作用;創新、知識產權保護體制機制、政策體系不完善,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對擺脫“內卷式”競爭造成路徑約束;等等。
著力培育可持續競爭生態
破解產業內卷絕非單點突破,而是要推動系統性變革。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角度,需完善體制機制,出臺有效政策推動企業從“存量競爭”轉向“增量創造”,從“同質化競爭”轉變為“差異化協同”,從“零和博弈”升級為“共生進化”,著力于可持續競爭的生態培育,完善創新激勵機制,推動產業擺脫內卷困境,走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從企業自身角度,需將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培育獨特的競爭優勢。從有效市場角度,需推動資本以價值共生替代短期套利,深度參與企業創新發展過程,共享長期紅利。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夯實破解“內卷式”競爭的微觀基礎。技術創新的停滯是產業內卷的起點,也是破解困局的突破口。要破解技術創新瓶頸,需要企業和政府共同努力。一方面,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不僅要注重產品的升級換代,還要關注管理模式等領域的創新,基于產品性能、質量和服務的提升來形成更具多元化、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加快發展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需通過制度設計與政策支持,為企業創新提供土壤,構建創新友好型的生態系統。比如,優化財稅支持政策,對研發投入占比高的企業給予一定程度的稅收減免,降低企業創新成本。設立專項科研基金支持共性技術攻關。建設創新基礎設施,包括公共實驗平臺、中試基地、檢測認證中心等,降低企業技術創新的門檻。協助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加速創新成果轉化為市場競爭力。
完善資本市場,壯大耐心資本。資本的短期性與創新長周期的矛盾必須通過制度設計予以調和,引導資本成為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力避其成為內卷加速器。通過積極培育和壯大耐心資本供給體系,如發展主權財富基金、產業引導基金等長期資本工具,通過布局超長鎖定期匹配技術研發長周期,為技術創新提供穩定支持。創新金融產品,推出技術債券、技術期權等金融工具,允許企業以未來技術收益作為償付保障,吸引風險偏好匹配的投資者。
打破路徑依賴,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助力企業開拓市場需求新空間。市場飽和、企業陷入“創新惰性”等傳統路徑,是產業“內卷式”競爭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市場飽和并不一定意味著市場需求的萎縮,更多是由于企業未能深入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或者未能及時識別新的市場機會。近期,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通過重構傳統文化敘事、融合新世紀電影工業現代技術,在較短的上映時間內就刷新了中國電影史票房紀錄,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冠軍,成為首部進入全球票房榜前七位的亞洲電影。這生動地說明了市場的增長空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深挖需求和產品制作的能力。即便在一個看似飽和的市場,只要打破路徑依賴、深挖市場需求、用心做好產品,滿足消費者在功能、品質、體驗上的更高要求,就可以脫離低層次競爭,開辟新的廣闊增長空間。因此,應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著力培育新商業文明,樹立企業的新發展理念,深挖市場需求潛力,堅持創新導向,以擺脫內卷化的零和博弈。
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消除市場扭曲。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政府需要更關注良好競爭生態的培育,在做好短期行業調控的同時,更要把重點放在塑造長期競爭力的底層邏輯上,通過精準的制度設計來消除市場扭曲,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一是構建彈性化、可動態調整的政策體系。通過合理的政策動態評估機制,根據技術成熟度、市場滲透率等指標的變化及時進行政策調整,該退出的及時退出。二是完善市場化退出機制。通過簡化破產清算程序、設立產能指標交易平臺等方式,推動低效產能有序退出。三是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建立創新要素流通市場,推動專利、人才、技術成果的跨區域、跨行業流動。整治地方保護主義,對各地出臺的政策措施,必須進行科學的公平競爭審查。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發揮市場對治理“內卷式”競爭的作用。四是完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標準體系,為加強對“內卷式”競爭治理提供標準支撐。五是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發揮重大生產力布局的引領作用,防止在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出現“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現象。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為技術突破提供基礎。六是做好全球化的規則對接與標準引領,為企業避開國內市場內卷進行全球化布局突圍提供支撐。政府應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的重構,降低企業跨境經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勵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牽頭參與國際標準組織的話語權爭奪,推動國內標準體系與海外市場的技術準入要求互認;優化企業“走出去”公共服務供給,為企業應對反傾銷調查、技術壁壘等風險提供常態化支持。
(作者分別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文章來源:《學習時報》2025年3月17日第5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