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清晨的公園里,有位老人正用竹耙撥開玉蘭樹下的積雪。
這個動作他重復了整整二十年,當第一縷春光穿透枝椏,融化的雪水便裹著整個寒冬的養分,汩汩滲入根系。
此刻枝頭沉睡的芽苞,將在某個無人察覺的黎明突然炸裂,將積蓄了一季的力量化作滿樹皎潔。
這讓我想起敦煌莫高窟的修復師們。他們終年與殘損的壁畫相對,用最細的狼毫筆尖蘸取礦物顏料,在斑駁處落下的每一筆都像在和千年前的畫工對話。
當春日的光束斜斜照進洞窟,那些朱砂的飛天、青金的蓮座便在塵埃中蘇醒,原來真正的永恒,是無數雙手接力傳遞的信仰。
朋友家的自閉癥孩子最近迷上了種向日葵。
他固執地要求每顆種子必須間隔十五厘米,每天正午用噴壺畫著圓圈澆水。
直到某個清晨,整片花田突然集體轉向東方,金色的花盤上還沾著夜露,孩子第一次主動拉住母親的手,指向地平線上噴薄的朝陽。
原來有些等待不需要語言,就像埋在土里的種子永遠記得太陽的方位。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春天,我們或許都該在心底辟出一塊花田。
當焦慮像野草瘋長時,記得拆開蘇東坡寄給友人的那封短信:"午后曝日亭中,看新筍穿泥,殊有生意。
"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從來不是追逐得來的,而是像草木感知時令般,在靜默中自然生長。
此刻窗外玉蘭正在抽枝,何不煮一壺明前茶,讓陽光在杯底慢慢洇開成一朵蓮花?
那些在寒冬里搓著手等待的人,終將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刻,發現自己早已站在春天中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