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
一年好景看春耕
正值春耕備耕的好時節
廣東春耕春播畫卷已經鋪開
華農專家團隊奔赴各地
用科技開啟提質增效“加速度”
為春耕備耕保駕護航
一起來看!
“無人農場”科技賦能智慧農耕
3月10日上午,2025年廣東省春耕現場會在佛山市高明區召開,對全省春耕生產工作進行部署。佇立在明城鎮萬畝稻田生產基地旁,一輛輛如同狂飆鐵牛的無人駕駛平地機、旋耕機、插秧機、移栽機正在忙碌作業,和上空盤旋的農業無人機一起,共同織出廣東的春耕時景畫。
羅錫文院士團隊智能農機助力春耕,在廣東鄉村田野上繪出一幅幅春耕圖(視頻來源:廣州日報)
這些“無人駕駛”的智能農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農教授羅錫文團隊的“王牌”,依托AI、無人機、北斗導航、無人駕駛等先進技術,可以實現“依靠‘星機地’數字化感知、智能化決策無人機判斷長勢、精準化作業施肥插秧無人化、智慧化管理平臺云管控”四大功能。
春耕會現場,羅錫文團隊的滿博士告訴記者,“無人農場”使用的很多農機無需重新購買,而是可以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比如原本有人操控的插秧機、旋耕機、平地機等,只需加裝一些芯片、傳感器、信號接收器等設備,就可以實現從有人到無人的跨越。
廣州日報專版報道無人農場建設情況
2020年,羅錫文團隊在華南農業大學增城教學科研基地建成了全球首個水稻無人農場。在羅錫文團隊的推動下,穗版“無人農場”目前已推廣至全國16個省(區、市),助力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羅錫文告訴記者,“無人農場”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以產量為例,2021年,在增城‘無人農場’種的優質絲苗米‘十九香’平均畝產量達到662.29公斤,而增城當地的一般種植平均畝產為500公斤。‘無人農場’的產量高出了32%,說明人不下田,也能種地,還能種好地。”羅錫文說。
2023年增城無人農場春耕作業現場,團隊成員正在工作
隨著DeepSeek國產大模型爆火出圈,利用該模型賦能百行千業已經成為潮流。“無人農場”會接入DeepSeek嗎?華農研究員、農業農村部水田農業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胡煉告訴記者,目前人工智能已在“無人農場”中有很多應用,如觀察判斷作物的含氮量情況,可以用高光譜相機對植物拍照,進行大數據分析,讓人工智能精準識別其含氮量,如果某片區域的植物顯示含氮量低,就會向其多施氮肥,如果含氮量高,則少施肥。再如判斷作物的病蟲害,也可以通過AI手段進行圖像識別。
“我們很想接入DeepSeek中。”胡煉表示,“在智慧農業領域,目前做農業知識的解答對話模型是有的。但我覺得,目前仍需要向模型投喂更多優質的農學專業知識,或建立更加專業的農業垂直模型,不斷提高人工智能的專業度,才能真正助農惠農。”
節水抗旱稻肇慶開播
華農未來作物育種版圖
再亮新地標
3月3日,肇慶沙浦基地上,隨著播種機點火啟動,華南農業大學節水抗旱稻綠色產業研究院(下稱“研究院”)首屆“立足鼎湖,我選我秀”節水抗旱稻早稻開播儀式正式開始。這也意味著,作為學校未來作物精準育種基礎研究卓越中心(下稱“卓越中心”)肇慶未來育種平臺的重要應用端,肇慶沙浦基地已順利投入使用。
據農學院教授、研究院院長及首席科學家羅利軍介紹,研究院于2024年11月與肇慶市農業農村局簽訂協議,共建研究院肇慶分院。在多方努力下,沙浦基地順利建成,首期啟用超600畝耕地,將承擔研究院和卓越中心綠色種源創新利用與推廣應用等任務,為服務“百千萬工程”貢獻更多力量。
研究院肇慶分院負責人余新橋透露,2025年沙浦基地還將播種1.5萬余份種質資源,涵蓋超過200個新品種(品系),用于種質篩選和品種比較試驗。種質材料將由節水抗旱稻全產業鏈創新聯盟會員單位的育種家提供。“希望通過‘立足鼎湖,我選我秀’活動,為來自全國的育種家提供一個面向產業端的種質資源與品種交流的平臺,促進華南地區節水抗旱稻綠色新品種的研發。”
余新橋表示,未來將把肇慶未來育種平臺逐步打造成華南地區節水抗旱稻綠色種源創新中心,為廣東與華南地區的鄉村振興和糧食安全提供科技助力。
3月19日,羅利軍參加2025年懷集縣連麥鎮春季旱稻播種現場會,推進節水抗旱稻示范基地建設。他表示,節水抗旱稻在解決土地撂荒、土壤缺水等問題方面優勢突出,研究院將全力支持懷集縣水稻種植,助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會后,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節水抗旱稻的無人機飛播演示。
凝聚校友力量,助力義合春耕
3月15日,由學校主辦,校友會農資行業分會、駐義合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協辦的“義合首屆春耕大會暨農資助耕捐贈儀式”在河源市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舉行,通過“送物資、送技術、送服務”三位一體模式,推動科技服務下沉一線,助力春耕生產和鄉村振興。副校長鐘強參加活動。
肥料是春耕生產最重要的農用物資之一。學校深入調研當地農業生產需求,發動校友力量為農戶送上“春耕大禮包”。活動現場,校友會農資行業分會、校友企業向義合鎮9個行政村捐贈11噸優質肥料,惠及400余戶農民。捐贈儀式結束后,華農專家教授、當地農技員還組成“田間服務隊”,為農戶傳授春耕備耕技術知識以及農作物種植管理經驗。
鐘強介紹,學校與義合結緣四載,攜手工作隊、鎮政府精準落實各項合作政策,通過“人才下沉+技術滲透+模式示范”三維發力,構建起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今后,學校將繼續發揮校友網絡優勢,聯動更多社會資源,深化技術幫扶與產業合作,為鄉村振興和“百千萬工程”貢獻華農力量。
共建農業產業研究中心
華農科技助力從化春耕
3月13日,從化區春耕現場會暨農技農資農機“三下鄉”活動在鰲頭鎮萬畝良田灣區農芯匯—智慧農業展示中心舉行。會上,華農與從化區農業農村局和農業投資集團三方共同簽訂了共建“廣州市從化區華農未來農業產業研究中心”協議。中國科學院院士、農學院教授劉耀光,副校長陳樂天參加活動。
陳樂天表示,學校與從化區合作淵源深厚,將繼續支持從化區農業現代化建設與鄉村振興工作,積極通過建站布點、派駐專家、選派干部、設立專項等方式,推動服務模式創新、科技短板攻關、政產學研協作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期間,劉耀光、陳樂天一行還調研了華農從化科創中心。
2021年以來,學校與從化區先后開展校地結對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百校聯百縣興千村”行動、廣東省“雙百行動”等合作,并助力從化區獲評全國首批百個鄉村振興示范區(縣),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1個,并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鄉村旅游重點村、美麗休閑鄉村等多項國家級榮譽。
聚焦水稻產業提質增效
農學院、資源環境學院科技特派員
赴河源開展春耕培訓
2月21日,農學院副教授潘圣剛、教師王樹麗及資源環境學院副教授曾巧云一行赴河源市龍川縣通衢鎮開展廣東省科技特派員春耕培訓工作,為當地農民送去水稻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助力春耕生產。
本次“科技賦能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專題培訓聚焦水稻產業提質增效,系統開展了水稻新品種推廣及配栽培技術指導。團隊立足區域生態特征,介紹了華農培育的“ 華航香銀針”“軟華優金絲”等優質高產型品種的情況,并結合實際案例,以直觀數據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水稻新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的應用效果,讓種植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我以前憑經驗種植水稻的,這次聽了教授講的課,收獲很多。”種植戶崔文中說道。團隊還向參會的種植戶免費發放了優質水稻種子,覆蓋面積超27畝。
此次培訓通過“新品種+高效技術 ”的集成推廣策略,為區域水稻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系統化解決方案。
推動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
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劉吉平
赴廣西助力春耕
2月27至28日,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病蟲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廣西馬山團專家、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劉吉平帶隊深入廣西馬山縣開展春耕助農服務工作,助力當地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
劉吉平一行走訪了華南農業大學“永根科技站”、廣西萬贏繭絲綢有限公司。劉吉平表示,隨著市場需求回暖,預計開春后蠶繭最低收購價將保持在50元/公斤以上,為企業提振了信心。同時,劉吉平還針對桑園管護、蠶房消毒等關鍵技術環節提出了具體建議。劉吉平還實地察看了桑園的長勢和管護情況,并就桑園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提出了科學建議。
在“頭雁”學員吳春梅的合作社的養蠶房,劉吉平現場指導消毒防病工作的落實情況,并詳細講解了蠶用物資的真偽鑒別方法,幫助合作社提升生產管理水平;深入桑園基地,查看了桑樹長勢,現場示范了規范的施肥技術。吳春梅說:“劉教授的指導不僅解決了當前生產中的實際問題,還為合作社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增強了大家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
植物保護學院
柑橘黃龍病研究團隊
赴湖南助力柑橘生產
3月7至8日,國家柑橘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植物保護學院教授鄧曉玲和團隊成員、副教授岑伊靜赴湖南省祁東縣太和堂鎮指導柑橘生產。
太和堂鎮是著名的柑橘之鄉,上世紀70年代開始種植冰糖橙,全鎮種植面積3000多畝,經濟效益顯著,但是近年來開始發生黃龍病和柑橘木虱,產業遭受嚴重影響,去年很多果園沒有收成。
兩位老師到達太和堂鎮后,即到五里堆果園指導農戶識別黃龍病及其媒介昆蟲—柑橘木虱,隨后又在當地小學為60多名果農和農技人員做了黃龍病、柑橘木虱的防控技術培訓,現場答疑解惑。盡管當天下著小雨,村民們還是踴躍參加現場指導和培訓活動,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表示,兩位老師的到來為當地柑橘產業的重新振興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幫助。
華農人的春耕故事 還有很多
作為華南地區唯一的
農林類“雙一流”高校
華農必會
以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態度
扎實做好春耕備耕工作
主動扛起“守土之責”
奏好春耕備耕的“春之樂章”
在沃土上繪就
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金色畫卷!
/這項重點工作,啟動部署!/
/見義勇為的華農學子,找到了!/
/華農一周活動速覽/
-SCAU-
來源 | 南方+、廣州日報
鄉村振興與社會服務處
對外聯絡處(校友會、教育發展基金會秘書處)
整理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李湘君
編輯 | 新禾融媒體工作室 李湘君
初審 | 費思迎
復審 | 陳芃辰
終審 | 鐘耿濤
左下點擊標簽閱讀更多,右下點贊、分享、推薦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