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天,職場人的心跳被“高薪”和“缺口”兩個關鍵詞徹底點燃!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企業瘋狂砸錢搶人,實習生月薪輕松過萬,正式崗位年薪百萬屢見不鮮,而行業人才缺口卻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甚至被戲稱為“比春運搶票還難”。
圖源 央視新聞
行業現狀:風口上的“搶人”大戰
AI、新能源、機器人三大領域成為絕對主角。
AI領域:算法工程師、大模型研究員等崗位需求激增33.4%,月薪普遍超2萬,部分崗位年薪百萬起步。例如,國產AI公司DeepSeek為“AGI實習生”開出了日薪500-1000元,月入輕松過萬,而正式崗位年薪甚至高達百萬。
新能源汽車:激光雷達、自動駕駛等細分領域招聘人數翻倍,復合型人才(既懂硬件又精通AI算法)成香餑餑,上海、深圳等地甚至為優秀人才提供直接落戶、現金獎勵等政策。
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公司高薪全球招募科學家,算法工程師平均月薪超2萬,部分企業年終獎疊加后年薪可達60-70萬元。
企業搶人“狠招”:錢、戶口、實習生都不放過
高薪碾壓:華為廣州崗位月薪最高6萬,小鵬汽車計劃招聘超6000名AI人才,抖音、文遠知行等企業更以年薪50萬以上爭奪頂尖人才。
實習生成“必爭之地”:京東宣布招1萬名實習生,產研崗月薪過萬;字節跳動、騰訊等企業為博士生開放專項實習計劃,提前鎖定未來技術骨干。
政策加碼:上海為新能源人才開綠燈送戶口,廣州“百萬英才匯南粵”招聘會提供超5萬個崗位,半數聚焦AI和高端制造。
人才缺口為何越搶越大?
技術爆發期需求激增:AI大模型、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技術快速落地,企業擴張速度遠超人才培養周期。例如,到2030年中國AI人才缺口預計達400萬,而新能源汽車領域2025年缺口已超百萬。
復合型能力門檻高:企業不再滿足“單技能”人才。例如,激光雷達企業需要光學+算法+軟件全能的工程師,自動駕駛公司則要求機械硬件與AI算法雙修。
教育與產業脫節:盡管高校加速開設新能源、AI相關專業,但課程更新速度難追技術迭代,企業更傾向于“搶現成人才”。
未來趨勢:普通人如何抓住風口?
技能升級:掌握AI工具(如文生圖、數據分析)成為基礎競爭力,算法、深度學習等硬核技術更值錢。
關注“跨界”機會:傳統車企轉型(如比亞迪、吉利)和互聯網巨頭跨界造車(如小米、百度)釋放大量崗位,機械+AI背景最吃香。
實習經驗為王:企業為實習生開出高薪,實則是為提前培養“嫡系部隊”,例如DeepSeek等公司實習轉正率極高。
無論是月入過萬的實習生,還是年薪百萬的算法大神,背后都是企業與時間賽跑的焦慮。對普通人而言,抓住風口或許只需兩步:選對賽道,死磕技能。畢竟,這個時代最貴的不是黃金,而是能駕馭未來科技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