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位于安徽池州青陽縣陵陽鎮蘭溪村境內的青陽屈原紀念館正式開館,中國屈原學會會長、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方銘及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主任兼黨工委書記、青陽縣委書記鞏文生共同為紀念館揭牌。中國屈原學會及國內多地屈學界專家學者,池州市及青陽縣社會各界數百人出席開館儀式。
當天上午正式揭牌前,在楚風舞蹈《書簡》、少兒誦讀《哀郢》等暖場表演結束后,青陽縣委副書記、縣長方操勝、湖北秭歸縣屈原學會會長馬尚朝、汨羅市屈原學會研究員劉石林、唐山市屈原紀念館副館長屈建民、池州市屈原學會研究院程元啟院長先后作開館致辭,表達對青陽屈原紀念館開館的祝賀與對屈原文化研究與傳承的期待。
“2300年前,屈原溯江而上,駐足陵陽九年而不復,寫下‘當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的迷茫與堅守。”館內有《哀郢》典籍、楚辭研究手稿等珍貴文物;用科技手段復原了屈原行吟陵陽的三維場景,讓歷史可觸可感;設立“屈子講堂”,邀請屈學專家開壇授課,讓屈原“獨立不遷”的品格浸潤人心。
據悉,青陽屈原紀念館園園區依山而建,以“陵陽樓”為標志,以徽派仿古建筑為主體,充分利用山林風光草木花卉等自然因素,讓游客在徽派建筑的古樸韻味中,于山水園林的詩意里,沉浸式觸摸屈原文化。陵陽樓高五層,總面積806平米。一至三樓分別展陳屈原生平事跡,屈原詩賦作品,屈原在陵陽的學術研究等內容,四樓為屈子講堂。
青陽縣將以屈原文化為紐帶,以紀念館為核心,串聯古鎮、古宗祠、古建筑等文化遺存,連接黃石溪等山水美景,融合青陽腔、農民畫等非遺創作。開發“楚辭研學之旅”,讓詩詞里的山水變成可觸摸的風景。打造“廉潔文化教育基地”,培育文創產品、實景演藝等新業態,讓屈原文化煥發現代活力。
中國屈原學會會長方銘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屈原對陵陽的影象到現在還有遺存,在池州很多地方都發現有屈原的遺跡。今天我們在陵陽挖掘屈原文化,就是為陵陽、青陽以及九華山乃至池州地區尋找中國文化的根脈。
方銘教授還表示,屈原是中國人的靈魂。在九華山下修建這座代表中華文化根脈的屈原紀念館意義重大。其對于進一步激發我們的愛國情懷,建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也希望在當地政府和各界的支持下,能把這個屈原紀念館建成青陽縣當地文旅產業的地標性建筑?!?/p>
3月22日,23日,中國屈原學會會長方銘教授一行在池州市屈原學會創會會長錢征等有關人士的陪同下,先后前往池州市屈原學會、池州職業技術學院、貴池區杏花村、李陽河、馬石磯、烏沙鎮大型造船基地、平天湖景區、石臺縣郢爰知識館進行參觀考察、開展研學活動。(文/紀良發 編輯/莊順榮 審核/胡德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