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接診的癲癇患者明顯增多,上周一位18歲女孩因連續熬夜備考誘發大發作,提醒我們:春季養生對癲癇患者尤為關鍵。中醫認為"春應肝而養生",此時天地陽氣升發,人體肝氣隨之亢盛,癲癇患者若不能順應自然規律,極易引動"內風"導致發作。掌握這三個中醫調養秘訣,能讓癲癇患者安穩度過"多事之春"。
第一錦囊:疏肝柔筋解郁結
《黃帝內經》強調"春三月,此謂發陳",此時肝經當令,癲癇患者多有肝氣郁結、筋脈失養的病機。建議每日晨起用拇指按壓太沖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凹陷處)3分鐘,配合飲用玫瑰菊花茶(玫瑰花5朵、杭白菊3g、枸杞10粒),能疏通肝氣、柔潤筋脈。曾接診的35歲張先生,遵此方調理后,原有每月2-3次的局灶性發作頻率降為每季度1次。
第二要訣:祛風化濁護元神
春季風邪當令,癲癇患者易受外風引動內風。推薦佩戴中藥香囊:將天麻粉、石菖蒲、冰片按2:2:1比例研磨,裝入棉布袋隨身攜帶。
配合每日飲用祛風醒腦湯(天麻10g切片,鉤藤6g,茯苓15g,生姜3片,燉烏雞),可有效預防風痰上擾清竅。注意避免在晨露未散或大風天氣晨練,建議改在巳時(9-11點)陽氣充足時進行太極拳等舒緩運動。
生活三忌要牢記
1.忌食"發物":香椿、竹筍等升發食物易動風生痰,建議多食薺菜、菠菜等平肝食材。春季特推養生粥:小米50g+山藥30g+蓮子15g+百合10g,文火熬煮1小時,每日早餐食用。
2.忌熬夜耗陰:亥時(21-23點)必須就寢,此時三焦經當令,有助于調和臟腑。睡前可用吳茱萸粉調醋敷涌泉穴,引火歸元。
3.忌情緒過激:建議習練"噓"字訣——清晨面對東方,深吸氣后緩緩吐"噓"音,配合雙目圓睜,連續6次為一組,每日三組,能有效疏泄肝火。
掌握這些順應天時的調養方法,配合規范治療,臨床數據顯示可使春季癲癇發作率降低60%以上。這個春天,讓我們用中醫智慧為大腦構筑天然保護屏障,在萬物生發的季節里,收獲穩穩的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