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你也常遇到這種的場景:剛剛隨口跟朋友聊起健身,稍后打開手機時,廣告推送立刻給你推薦了蛋白粉、瑜伽墊和智能手環。是不是感覺自己被數據“看透”了?但轉念一想,你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算法以為自己“精準打擊”了你的需求,而你只是禮貌性地忽略了它。
這正是當下商業世界的悖論——我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用戶數據,卻越來越難真正理解用戶。算法以為抓住了消費者的心,殊不知只是困在自己的“信息繭房”里。企業過度依賴數據,卻忽略了用戶是有情緒、有偏好、有反復無常的真實個體。
而那些真正做得好的品牌,往往并不是靠大數據模型,而是靠“接地氣”去理解用戶。他們用一種看似“傳統”,卻始終有效的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并不意味著拋棄技術,而是提醒我們:數據只是工具,真正的商業智慧永遠來自對人的洞察。
為什么數據驅動的“精準營銷”,始終做不到“精準”?
在過去的前些年,商業世界對數據的迷戀幾乎達到了癡迷的地步。精準推薦、標簽畫像、千人千面……聽上去就像“讀心術”,但為什么企業投入了大量預算,卻依然做不到真正的用戶觸達?原因很簡單——數據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根本不是在同一個維度上。
你以為的“精準”,可能是錯的
大數據擅長識別行為模式,卻難以真正理解行為背后的動機。例如,一位消費者連續三個月購買同一款護膚品,你以為她是忠實用戶,結果她可能是幫朋友代購。一旦她的朋友不再需要,她的消費行為就會戛然而止。品牌依賴數據決策,卻忽視了消費者真正的需求變化。
算法推薦讓用戶困在“信息囚籠”
短視頻、音樂、購物平臺的推薦算法,越來越傾向于推送“用戶曾經喜歡的東西”,卻沒有辦法探索“用戶可能喜歡但還沒發現的東西”。長此以往,用戶的選擇被限定在過去的偏好中,企業也只能在已有的模式里內卷,錯失真正的創新機會。
信息繭房由凱斯·桑斯坦在2006年提出,描述了個體在網絡時代通過選擇性接觸與自身興趣、信念相符的信息,借助算法推薦構建同質化信息環境的現象,這種現象限制了視野,加劇了認知固化和社會分裂。圖為美國當代藝術家Peter Burr為《紐約時報》觀點版塊創作的名為“美國人不生活在信息繭房中”的動畫插圖,被選為2014年最佳20幅插圖之一 ?網絡
數據驅動的短期增長,正在侵蝕品牌信任
很多企業過度追求GMV(銷售額)、ROI(投資回報率),結果是越來越多的用戶對營銷免疫。比如,某電商平臺瘋狂推行付費會員制度,以為能提高復購率,結果反而導致用戶流失。消費者越來越警覺,品牌的信任成本也在增加。
反觀那些真正贏得用戶信賴的企業,他們并不完全依賴數據,而是愿意花時間去“貼近用戶”,用更真實的方式理解消費者。
依靠專業“手感”,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是解決之道
你可能會問,數字時代真的還需要“群眾路線”嗎?答案是:需要,而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毛澤東曾提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并不僅僅是一種社會治理方法,更是理解用戶最有效的商業策略。它的本質是“用戶共創”,而不是“用戶畫像”。
先別急著畫用戶畫像,先去看看用戶怎么生活
企業往往習慣于先做市場調研,再制定產品策略,但真正成功的品牌,是先融入用戶的世界,再去做產品決策。
蔚來的用戶體驗團隊經常參加車主的線下聚會,與用戶一起露營、騎行、長途自駕。他們不僅在數據表格里分析“車主喜歡什么”,而是實實在在地看見車主在什么樣的場景下使用汽車。這種“用戶共創”模式,反而讓蔚來形成了極強的用戶粘性,車主愿意自發傳播品牌。
蔚來通過NIO App、NIO House和NIO Space等線上線下平臺建立緊密用戶社區,重視用戶體驗和服務,鼓勵用戶參與品牌建設和產品改進,持續根據用戶反饋優化產品和服務。圖為阿姆斯特丹NIO House品牌與用戶互動場景 ?網絡
讓用戶成為品牌的一部分,而不是“目標受眾”
現代營銷的一個誤區是,把用戶當成“目標受眾”,而不是“品牌合伙人”。優秀的品牌,會讓用戶深度參與產品共創,而不是單純“接受”品牌的產品和營銷。
在MIUI早期,每周都會發布更新,而這些更新并非由工程師閉門造車,而是基于用戶論壇的真實反饋。這種“用戶參與感”讓米粉覺得,自己不僅是消費者,還是產品的共創者,從而形成強大的品牌歸屬感。
自2010年推出MIUI 1系統以來,小米通過每周基于用戶反饋進行更新的方式與發燒友緊密互動,共同打造符合用戶習慣的操作系統,直至MIUI 14持續貫徹這一理念,強調流暢性、安全性和個性化,使得MIUI不是單純由小米工程師設計出來的,而是和用戶共創、自然生長出來的。圖為搭載MIUI 14系統的小米手機系列 ?網絡
怎樣在商業踐行中落實“群眾路線”?
管理層要真正走進用戶,而不是閉門造車
在很多企業,高管習慣于在會議室里盯著PPT上的數據曲線,依賴調研報告和市場分析,而忽略了最直接、最真實的用戶反饋。可數據永遠只能是“冰冷的概括”,無法代替真實的體驗。只有真正走進用戶,才能理解那些數據無法捕捉的細微需求。
亞馬遜深知這一點,因此規定公司管理層每個月都必須親自接聽一定數量的用戶投訴電話。一個主管或許可以在數據報表上看到“客服響應速度需優化”,但當他親耳聽到一個憤怒的顧客因快遞延誤錯過生日禮物時,才會真正意識到“優化客服”不僅是數字上的提升,而是關于用戶體驗的細微溫度。
Trader Joe's以精準定位高學歷低收入群體、精簡高效的單品策略、“少即是多”的供應鏈管理、沉浸式的購物體驗和強大的口碑傳播,成功塑造了區別于傳統零售商的獨特商業模式,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連鎖超市之一。圖為美國田納西州查塔努加的Trader Joe's超市外景 ?網絡
同樣,美國的Trader Joe's超市也有著相似的理念,其創始人經常會在店鋪里直接幫助顧客挑選商品。他的理念很簡單:一家超市的核心競爭力不在于提供的折扣有多大,而在于顧客踏入店內的那一刻,能否感受到“這里的員工真心實意地為顧客服務”。相比之下,許多超市過于依賴數據驅動的會員體系和精準營銷策略,卻忽略了最基本的問題:用戶為什么愿意來你的店里?
數據是工具,而不是決策的唯一依據
當企業只相信數據,而忽略人與人的真實互動時,決策往往會出現偏差。大數據可以告訴你“這個商品銷量下降了”,但它無法告訴你“為什么”。真正的答案,往往藏在那些你看不見的數據之外。
比如,阿里媽媽團隊曾經遇到一個困惑:為什么某些農產品在電商平臺上的銷量總是上不去?數據分析的結論是“商品不夠吸引人”,但這只是一個表象。直到團隊成員真正走進農村,跟農戶面對面交流,才發現問題根本不在產品,而在包裝設計——老舊的塑料袋根本無法吸引年輕消費者。于是,他們聯合農民畫師設計了一系列更具視覺沖擊力的包裝,結果銷量暴增。如果團隊僅僅依賴數據,而不去現場體驗,他們永遠不會發現問題的真正癥結。
“軍團要塞2”是一款由Valve開發的團隊作戰型多人射擊游戲,以其卡通風格和多樣化角色聞名,通過持續采納玩家社區反饋引入自定義內容、調整為免費模式并支持虛擬物品交易,實現了Valve依賴用戶共創而非傳統市場調研優化游戲體驗的獨特策略?網絡
這也是為什么Valve的Steam平臺早期并不是依靠市場調研來優化的,而是依賴用戶社區的直接反饋。Valve的開發者們頻繁地在論壇上與用戶互動,了解玩家們最關心的功能和需求,然后根據這些反饋進行定期更新和系統迭代。數據可以提供一些指導方向,但真正推動決策前進的,往往是那些與用戶直接交流并從中獲得靈感的時刻。
讓品牌成為用戶的共生體,而不是“賣家與買家”的關系
傳統商業的邏輯是“我們生產產品,你們來買”。但最成功的品牌,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賣家”,而是和用戶一起創造價值的“伙伴”。
Patagonia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家戶外品牌之所以有一批極其忠誠的用戶,不是因為他們的產品更便宜,而是因為他們讓用戶真正參與品牌的生態。他們不僅僅賣登山服,還組織用戶參與環保行動,修復因人類活動受損的自然步道。當一個品牌不再只是銷售商品,而是創造一個用戶愿意主動參與的社群時,它的競爭力就會遠遠超出產品本身。
Patagonia不僅致力于生產高質量的戶外裝備,還積極推廣環保理念,公司通過“1% for the Planet”承諾,將每年銷售額的1%捐贈給環保組織,支持全球環境保護工作。圖為Patagonia組織的環保活動場景 ?網絡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最成功的商業模式,往往不是“賣得最便宜”,而是“讓用戶產生歸屬感”。這就像特斯拉的用戶社群一樣,許多車主自發組織聚會、共享充電設施,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僅僅是購買了一輛車,而是成為了品牌社區的一部分。這種品牌與用戶之間的共生關系是任何營銷數據都無法衡量的。
結語
如同柏拉圖的洞穴寓言中所描述的那樣,我們看到的數據只是現實的投影,而不是真實本身。真正的商業智慧不在于依賴這些反射來預測用戶的下一步行動,而在于穿透表象,深入到用戶的真實世界中去,與他們共同構建和實現更深層次的價值。
在當下這個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用戶變得越來越理性和挑剔的時代,那些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品牌,正在踐行一種深刻的對話藝術:通過不斷的提問和傾聽,探索真理的本質。這種做法不僅加深了對用戶需求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促進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共同成長。畢竟,無論是流量還是數據,都是瞬息萬變且終將枯竭的資源,唯有不斷深化對“人”的理解,才能確保企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