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天,白宮內閣會議室的空氣凝結著火藥味。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再次揮舞,中國出口至美國商品面臨的平均稅率加碼到39%,鋼鋁之爭的火星已引燃大西洋彼岸。
這位深諳輿論操縱的總統或許未意識到,他正在親手拆解八十年來全球經濟的基石——那個從二戰廢墟中涅槃而生的開放體系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裂變危機。
特朗普政府對關稅的執著,源于其對“美國優先”的偏執和對現行國際經濟秩序的不滿。他冀求通過關稅壁壘,將制造業回流美國,增加政府收入,縮小貿易逆差,并以此為籌碼,與其他國家進行博弈。
長江商學院李偉教授在最近發表于財新網的署名文章中指出,歷史經驗和經濟學理論都表明,關稅戰不僅會扭曲市場,降低貿易雙方的總福利,還會引發通貨膨脹,阻礙經濟增長,甚至導致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并存的“滯脹”局面;一個開放的、穩定的、低關稅和低貿易壁壘的國際經濟體系對穩定和發展全球經濟是至關重要的。
作者 | 李偉
來源 | 財新網
李 偉
長江商學院經濟學教授
亞洲(及大洋洲)市場副院長
長江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主任
長江商學院大數據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當地時間2025年3月24日,美國華盛頓,在白宮內閣會議室,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內閣會議。
這是一個糟糕的世界。
2025年1月20日,唐納德·特朗普再次成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王者歸來”很快就在關稅領域掀起了狂風驟雨。他一會兒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的關稅,一會兒又暫緩執行,一會兒又把矛頭對準了鋼鐵和鋁。現在又開始和歐盟公開叫板,要打關稅戰。
當然,中國始終是他的“照顧重點”。特朗普政府分兩次對中國商品一共加征了20%的關稅,算上他在上一任總統期間開征的對華關稅,現在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商品要面臨39%的平均關稅。
這里要注意,8年前特朗普剛上臺時,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的平均關稅還僅為3%,而3%也是目前美國給予絕大部分貿易伙伴的平均關稅稅率。很明顯,中國被單拎出來了。
經濟學理論和歷史經驗都證明了一點:關稅會造成扭曲,降低貿易雙方的總福利。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美國的通脹并未下降到美聯儲2%的目標之內,加征關稅,尤其是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很可能會進一步提高美國的物價水平,甚至導致美國的通脹出現明顯反彈。反過來這又會導致美聯儲無法繼續降息,甚至有可能需要美聯儲加息來控制通脹。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美國可能出現經濟衰退和通脹并存的局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滯脹”。如果出現了“滯脹”,特朗普要如何面對那些選他上臺的選民?
既然關稅這么不可愛,那特朗普為何要對它心懷執念呢?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四點:
● 第一,特朗普希望通過關稅來促使更多的企業來美投資建廠,讓制造業回流美國;
● 第二,特朗普希望通過關稅來獲得一筆新的政府收入;
● 第三,特朗普希望通過關稅來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
● 第四,特朗普將關稅視作一個可以與他國博弈的工具。
特朗普說關稅的事情已經不是一兩天了,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很多人都認為這可能只是“虛張聲勢”。現在看來事情沒有那么簡單,特朗普在關稅的問題上是認真的。由于關稅可能引發貿易對手的報復,因此誰也不知道關稅戰的規模會有多大,這給市場帶來了一個巨大的不確定性,美國股市最近的下滑就與此有一定的關系。
關稅給市場帶來的不確定性只是其給經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一小部分,甚至可以說是九牛一毛。特朗普開啟的關稅戰真正的危害在于其正在以空前的力度破壞著現行的國際經濟秩序,而美國曾是這種秩序的建立者和守護者,并長期處于這個體系的核心地位。
這一切還要從頭來講。
1870年至1914年,人類曾經經歷過一輪全球化的高潮。當時國際貿易以年均4%的速度增長,其占全球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的比例從1870年的10%提升到了1914年的20%。國際資本流動以年均4.8%的速度增長,其占全球GDP的比例從1870年的7%提升到了1914年的20%。
全球化帶來的是一輪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經濟增速大幅提高。從1870年到1914年,全球人均GDP年均增速高達1.3%,而從1820年到1870年,該指標僅為0.53%。
正當人們享受著全球化的紅利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戰爭將不同的國家劃為敵我陣營,貿易和投資受到了巨大的打擊。當然,忙于交戰的各國將工作的中心都放到軍備軍需上,也就顧不上經濟發展了。一戰后,以英國為首的發達國家試圖恢復戰前的秩序,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好景不長,在貿易保護主義思潮的作祟下,主要國家又陷入了關稅戰之中。
關稅戰疊加本已出現的經濟危機,兩者互相影響,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造成國際貿易劇烈萎縮,經濟陷入衰退的泥潭中無法自拔,很多家庭的餐桌上甚至缺少了以往常見的面包和牛奶。可以想象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國的社會情緒會如何演變。
后面的事情大家就比較熟悉了,法西斯德日意三國為了掠奪他國的資源而發動了規模空前的侵略戰爭,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造成了數千萬人的死亡,人類積累數代的財富毀于一旦。時至今日,二戰都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鑒于二戰的教訓,各國開始尋找新的出路。關稅戰是法西斯上臺的重要推手,那么如何避免關稅戰就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痛定思痛,各國,尤其是美國,認識到一個開放的、穩定的、低關稅和低貿易壁壘的國際經濟體系對穩定和發展全球經濟是至關重要的。有了這個體系,各國可以按照自身的比較優勢加入國際分工,這會極大地提高全球經濟的效率,創造出更多的產出。
2025年是二戰結束后的第80年。80年來,國際社會建立了一個開放的國際經濟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各國的平均關稅水平不斷下降,國際貿易飛速發展,經濟一片欣欣向榮,這方面中國人應該有切身的體驗。時至今日,貿易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已遠超以往,這意味著一旦關稅戰破壞這個體系的根基,其對全球經濟將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不是危言聳聽。
曾幾何時,美國帶領各國建立了現行的國際經濟體系,并在其中扮演著核心的角色。在這個體系中,一個國家不需要去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因為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在國際市場上采購。一個國家只需要按照自身的比較優勢去參與國際分工即可。戰后日德的經濟是這么崛起的,亞洲四小龍是這么崛起的,中國也是這么崛起的。這是一種正和博弈,蛋糕做大了,每個國家分到的部分也更多了。
現在處于核心地位的美國否定了自己過去的想法和做法。特朗普覺得現行的國際經濟體系就是讓別的國家來占美國的便宜,他需要快刀斬亂麻地終結這種局面。在特朗普的眼中,這是一個零和游戲,于是他祭出了關稅戰的大旗,希望實現“美國優先”的目標。但歷史告訴我們,特朗普的這個想法很可能最后導致損人不利己的負和游戲。
假如任憑關稅戰不斷升級,會從根本上動搖現行的國際經濟體系。沒有了這個體系,世界經濟很可能出現大衰退,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緊張。還記得二戰嗎?這曾是我們極力避免的結果,而且我們在戰后的80年中也確實避免了這一結果。經濟、政治和軍事都是連在一起的,假如各國在經濟上互相撻伐,那么我們又如何保證矛盾一直都能被控制在經濟領域中呢?
最后一個問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的貨物出口國,中國應該何去何從?
首先,作為當前國際經濟體系的一大受益者,中國需要當“出頭鳥”。中國需要擺正心態,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維護和逐步改革目前的國際經濟體系,例如與歐盟國家談判繼續維持低關稅的格局,不要讓美國帶節奏;
其次,擴大內需。改變那種認為貿易順差好、貿易逆差壞的陳腐觀念。采取措施積極擴大內需,充當全球經濟的最終需求提供者;
最后,鼓勵中國企業出海。培養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全球化運營,在本地,為本地,降低貿易順差。
危機危機,危險中蘊含著機遇。假如中國可以積極面對當前的巨大挑戰,內外兼修,迎難而上,那么多年之后回頭來看,這或許將是中國經濟新一輪騰飛的開始。
文中圖片來自圖蟲創意,轉載需獲授權。
教授觀點
end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長江商學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