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獨角獸——藍舌頭的霍加狓
作者/張濤拉罕 本篇字數4999字
在古老蒼涼的非洲中部,坐落著面積超過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大片原始雨林,剛果雨林。春秋冬夏四季輪轉,潮濕云霧洶涌聚散,滂沱雨水持續轟擊,悶熱分子灼灼蒸騰,似看不見的如緣大筆潑墨揮毫,恣肆寫意出震撼天地的磅礴綠意。
圖1:非洲之心,廣袤無垠的剛果雨林
在金黃太陽的溫暖照拂下,在銀白月亮的柔和撫慰下,在漫天星光點點的背景烘托下,萬事萬物都在廣袤無垠的綠色雨林中自由生長、枝繁葉茂。
蒼穹下的丘陵矮山峰線圓潤,層層疊疊的林帶線里,猿啼鳥鳴不絕于耳;因前年內陸暴洪而改道的激流,正沿左曲右回的新河道跨下一級級疊水臺階,激流泛白嘶吼著咆哮著向前奔涌,而四千四百萬年前就矗立于此的遠古巨石,則緊抱雙臂冷眼旁觀。
還有這雨林扎根的大地,只消往土壤下淺掘十公分,無論是青蔥小枝,抑或蒼天大樹,馬上便將秘密一股腦兒全然曝露,網狀散射的蔓條根莖,既是樹木植物遍布四野的無數小腳,也是它們吸取雨水汲取養分的攝食器官,更是它們彼此交流聯系的社交媒介,通過一根根的根莖蔓延,編織出一張張生命世代傳承延續的網絡,營造出一片片趨同但總是略有不同的微型林地生態系統,雕塑出萬千挺拔的生命姿態傲然立于大地之上。
圖2:層層疊疊、深淺不一的雨林林帶線
啊,土壤啊大地,非洲之心的剛果雨林,滋養茁壯和哺育著多少生靈,多少古來的巨樹,多少雨滴多少樹葉多少果實,多少螞蟻多少無刺蜂,多少黑猴與水牛……掠地而行,多的是你根本叫不出名字的蟲蝎蛇蛙,多的是令人嘖嘖稱奇的神秘造物。
在這燥熱難耐卻又滿目翠綠生機的異方世界里,生活著一種怪異至極的超神秘生物——堪稱“雨林獨角獸”的霍加狓(pi,讀皮,二聲)。它們的存在和它們的長相一樣,一直是個謎,加上它們僅生活棲息在長久內戰動亂國家(剛果金)的密林中,人們對它們的野生習性知之甚少,所以直到1901年,它們才被首次正式命名與記錄。
圖3:終于現身的神秘霍加狓
圖3-1:1901年,生物學家手繪的霍加狓圖畫
圖3-2:霍加狓僅棲息分布在剛果金北部雨林中
雨林獨角獸,怪異另類獨一檔
乍看上去,霍加狓身形怪異,頭頂頂著兩只雷達般碩大的扇風耳,和粗長健壯的脖子比起來,臉和頭部顯得過于袖珍小巧;滾圓而外凸的肥肥肚腹,夾在修長健美的前后四肢間;四條腿后側又像被什么人開玩笑似的“畫”上了橫向分布、黑白交錯的三角條紋;尾巴短短、舌頭卻長長,身形龐大、生性卻膽小如鼠,聽到一點風吹草動就立刻扭頭隱入密林深處不見蹤影……
圖4:伸出小舌頭的霍加狓
霍加狓如此這般的整體表現,著實令見多識廣的生物學家們也犯了難。只因世間生物知之者眾,卻并沒有任何與它有相似雷同者珠玉在前,因而霍加狓可說是怪異另類、稀少罕見獨一檔,看來“雨林獨角獸”并非浪得虛名。
圖5:過去科普讀物上與駱駝長頸鹿在一起的霍加狓
成年的霍加狓可謂龐然大物,它們身長在1.9-2.5米之間,尾長0.3-0.4米,肩高約1.5-2米之間,體重約200-250kg,毫無疑問屬于中大型的陸地動物。它們的體型介于長頸鹿與斑馬之間,加上四肢條紋像斑馬,脖子長長像長頸鹿,所以過去曾有人提出,霍加狓其實是斑馬與長頸鹿在自然環境下,因某種偶然發生的誘因,突破物種生殖天性后雜交而誕下的產物——就像馬和驢誕下的騾子,虎鯨與寬吻海豚誕下的鯨豚,獅子與老虎誕下的獅虎獸等諸如此類雜交生物。
圖6:體型高大的霍加狓,與紅河野豬一起圈養在動物園
但遺憾的是,斑馬與長頸鹿,一個是奇蹄目,一個是偶蹄目,兩者之間早就蓋棺定論的生物種屬,本身就決定了彼此存在生殖隔離。隨著對霍加狓研究的深入與進展,人們發現“雜交動物”一說,僅僅是個浪漫而錯誤的猜測,霍加狓和斑馬之間并沒有任何親緣關系。它們之間頗為相似的條紋僅僅是生物演進過程中的一次“撞衫”。
圖04-1:有點好看的霍加狓
霍加狓雖然長得像一匹馬,但它其實更是一種鹿。它們和長頸鹿具有生物學上的親緣關系,而且是長頸鹿現存于世的唯一近親。生物學家們相信在數萬年前,長頸鹿的祖先們脖子沒有現在那么長,它們的樣子就和今天的霍加狓差不多。所以霍加狓終于被生物定性,它們又被叫做歐卡皮鹿, 學名Okapia johnstoni,在生物分類學中為偶蹄目長頸鹿科霍加狓屬下同名種。
圖7:藝術家筆下的霍加狓畫作
30cm藍舌頭,奇奇怪怪大圖鑒
老實說,無論您是醉心于巨齒鯊、霸王龍、風神翼龍,常逛恐龍博物館的古生物愛好者;還是陶醉于大西洋海神海蛞蝓、翻車魚、葉海龍,在水族館玻璃窗前一看就一下午走不動道的海洋生物品鑒者;亦或是中意大熊貓、食火雞、海南孔雀雉、火烈鳥,一到動物園就失了道心、流連忘返的資深動物愛好者——剛果雨林的原住民霍加狓,它們的奇奇怪怪,總能讓見多識廣的您再次感到由衷的驚嘆。
霍加狓真的就像我國古老傳說中的“四不像”,這里那里細節部分單看起來甚是有型有款,但混在一起看全整體,就像狂野凌亂的混搭風格,哪里哪里都顯露出奇怪突兀。
圖8:兩只動物園里的霍加狓
您瞧,它們的臉狹長前突,上白下黑,白的部分如唐朝時姬妃臉上擦上的最白最嫩的美白粉,黑的部分則像突然戴上了一塊嚇人面罩,黑與白之間涇渭分明,完全沒有考慮過渡,活脫脫一名畫著京劇臉譜的銀行大劫匪是也。
圖9:霍加狓的白黑長馬臉
霍加狓頭頂上,頂著兩只雷達似的大長耳朵,又寬又闊有點像撲閃撲閃的大豬耳朵,仔細聆聽時會半卷起來,猶如紙卷的傳聲筒,頗有可愛小鹿伶俐活潑之感;但細看雙耳背,那里裸皮相覆,血管暴起經脈突出,卻又給人彪悍強健的印象——其實啊,霍加狓的耳朵聽覺十分出色,且雙耳肌肉發達,能前后左右360°自由轉動,方便它們快速辨識周遭存在的捕食者,從而避開危險。
圖9-1:霍加狓的靈活耳朵,背面青經暴起
您再瞧,霍加狓啊,吃東西時張開長長的馬一樣的嘴巴,一條藍舌頭如出洞猛熊般伸出,那舌頭,燦藍藍通體生津,口水充盈滿溢,在陽光下點點閃耀,就像藍色的雪糕或透明的果凍,儼然并非凡世俗物,一種奇異的高級感油然而生。
圖10:看上去很聰明的霍加狓
那舌頭,粗似兒臂,長若直尺,足足可達30cm!在霍加狓充分的調動下,舌脖與口腔肌肉一起發力,藍舌頭便靈活躍動、穿梭卷曲、伸前縮回,舉凡樹木嫩葉、植物果實、灌木漿果等都能毫不費力的被卷入口中。日常生活里,霍加狓還能用長舌頭舔舐眼睛和耳朵,清潔上面的灰塵。甚至如廁后,它還能頭往后伸、對折身體,用長舌頭愜意的清潔一下菊花——如此如臂使指完美運用舌頭的能力,在我們人類這里,著實難以想象。
圖11-1:長長的藍舌頭,愛吃草葉
圖11:正用舌頭清潔身體的霍加狓
哈哈,您最后再瞧,霍加狓的脖頸、肩背部、腹部和臀部都是漂亮的巧克力色,迎光看去閃耀著棕紅、絳紅雙拼的絲絨光澤,像恰到好處五分熟的牛排,像夕陽時分的杯中紅酒,像華美昂貴的波斯大地毯,美,就是美,美艷不可方物!
霍加狓四肢上的黑白條紋是它們除了藍舌頭外最顯著的生物特性。這些條紋自內而外粗細變化,條條縷縷如同帶著一串串尖三角形的玉帶項鏈,不僅讓霍加狓變得獨特非凡與眾不同,而且還具備保護偽裝的實際功用。
圖12:霍加狓后腿花紋繁復,乍一看好像有點魔幻
在野外遇到危險時,霍加狓會尋找草木茂密的地方匍匐在地,一邊將前后腿蜷曲迎向危險之地,一邊轉過頭來緊盯該處。絲絲縷縷的白色條紋在雜亂無章的草叢和密林間,變化為一件迷彩服,光影恍惚間,已和周遭環境天衣無縫地融為一體——即便強如豹子這般耳聰目明的頂級獵食者,也極易被這妙到毫巔的完美偽裝迷花雙眼,陷入丟失目標,怎么突然之間獵物就消失了的困惑中。
圖12:開花一般美麗的霍加狓背后條紋
另有一種說法,霍加狓腿上的條紋是引領幼崽跟隨的標志,就像廣告牌上不斷變大的Logo。黑白條紋在綠意盎然的大自然中是那么明顯,以致于霍加狓的幼崽只要抬起頭來就能迅速看到媽媽黑白相間的大屁股,按圖索驥尋到媽媽所在方位,只要跟著黑白條紋一路走下去,準不會迷路走丟。
圖13:跟隨媽媽的小霍加狓
與眾不同的霍加狓還有一項引以自豪的特異功能——它們能分泌瀝青!其實那并非真正的瀝青,只是一種狀似瀝青的黑漆漆油亮亮物質。霍加狓的腳上有一種特殊腺體,能分泌這種瀝青狀的物質,通過持續不斷的行走,瀝青便順著雙腿滴落,像一個又一個堅實的腳印,刻印在它們走過的地方,起到標識領土疆域的作用。同時,同一家族血脈中的霍加狓,還能憑借瀝青物質散發的氣味,在一定范圍內準確定位家族成員的所在,簡而言之就是瀝青味兒的雷達,就說酷不酷吧。
圖14:嗅嗅嗅,這雷達的味兒,還挺沖嘛~
又高又大膽小鬼?偶爾開葷的草食者?
嗯,霍加狓總體而言呢,是晝行性的草食動物,嫩草、蕨類植物和植物果實是它們食譜上最常見的食物,它們又長又壯的藍舌頭就是為此而生的;偶爾想改變下口味時,它們也會以真菌為食,菇子菌子會散發出一種特殊氣味,極易被霍加狓探知。它們是山野中找菌子的一把好手,而且僅憑本能,就可以分辨出哪些是毒菌子,哪些是可食用的,所以很少會出現吃菌子中毒看見小人人的情況。
圖15:食菌大師霍加狓
若是情勢惡劣,霍加狓因各種原因餓到極限時,它們也會像馬像鹿一樣,突破草食動物的界限,找些無力反抗的小蟲子開開葷戒。什么蚯蚓啦、無毒的雨林小青蛙啦小蝌蚪啦小蜥蜴啦,各種各樣的小肉菜,在體型龐大、舌頭爽利的霍加狓面前簡直唾手可得。盡管極少發生吃葷食這種情況,但霍加狓非常偶爾、非常偶然的去吃一點點,補補身子填填肚子,也不是不可以嘛。
圖16:直起脖子有點高的霍加狓
霍加狓雖然長得牛高馬大,壯碩個體的肩高平均線超過1.7米,抬起頭來遠高于不少成年男性個體,但它們其實真的是名副其實的膽小鬼。偶有風吹草動,或是影影綽綽中望見什么長得像獵食者的動物身影,它們便頭也不回地望風而逃,時常一瞬間的功夫就縮頭縮腦、逃之夭夭,再去尋時,早已看不見了它們的身影。
敏銳的聽覺與嗅覺,靈活機敏如小鹿般的反應能力,更是讓霍加狓成了逃跑功夫一流,隱秘功夫出眾的雨林怪客。在“膽小鬼”和“望風而逃”雙重屬性的加持下,它們在野外被人目擊的情況十分稀少,若沒有出色的觀察能力和循跡追蹤能力,一般人想靠純粹偶遇的方式碰上霍加狓,別說幾天了,就是在剛果雨林中閑逛幾周、幾個月都不一定得見真容吶。
圖17:靈敏的霍加狓,在動物園里依然隨時警覺觀察
特異功能,淺眠神技
可以想見,高大膽小的霍加狓一般都是單獨行動的,只在交配時雌雄雙獸才會待在一起,懷胎十月生下幼崽后便由雌性養育幼崽,十個月的哺乳期過后,雌性就會和幼崽分開。對了,霍加狓兩性略微異型,雄性頭頂長有兩只帶絨毛的短角,雌性無角,但體型稍比雄性稍大一些。普遍來說,它們的壽命可達15-30年左右,屬于相對長壽的中大型陸地動物。
圖18:動物園里的霍加狓
圖19:老照片里的霍加狓母子
霍加狓還有另一種特殊能力,即淺眠。它們每天僅需睡一個小時,且依照“少量多次”的原則進行睡眠,它們每次只睡5分鐘,一天睡個十幾次,然后便能神采奕奕地活蹦亂跳。好多時候它們甚至能站著睡覺,沒錯,站著睡覺。因立站姿,所以全身軀體和四肢肌肉都在緊繃著支撐身體,但同時,它們雙眼一閉,大腦卻能在夢鄉里十分愜意的休憩和遨游。
圖20:站著睡覺,大概就類似這樣
對它們而言,天地間所有東西都是軟綿綿的枕頭和溫暖的床鋪,無論在哪里,它們都能睡得很好。試想帶入一下它們甜蜜的睡眠吧,放松全身閉上眼睛,呼吸勻稱深沉,把頭靠在空氣做的透明枕頭上,拉過陽光做的暖洋洋的被子輕覆全身,森林里的鳥叫蟬鳴和溪流潺潺變成若有似無的搖籃曲,好天氣下的白噪音漸漸與心跳聲融為一體,清醒的意識變成一顆越來越小的水草,在風的搖晃中飛起來,飛起來,沉下去,沉下去……然后一睜眼,世界變得五彩繽紛,呼吸變得順暢清晰,精神狀態滿電覺醒,全身活力激昂澎湃,仿佛隨時都能全程參加一個半馬跑步——而這時,現實時間僅僅才過去了五分鐘,這是多么高效的充能模式呀!
圖21:霍加狓之淺眠神技!發動!
啊!真的好羨慕霍加狓的淺眠特技,這對每天需要7、8個小時持續睡眠才能擁有好身體、高工作效率和愉快心情的人類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的神乎其技,比什么可樂咖啡紅牛檳榔可好使多了。若有一天人類真能學會此技,毫無疑問將引來無數現世牛馬們趨之若鶩,堪稱神技中的神技!
圖22:今天也依然愜意的霍加狓
如此這般,便是雨林獨角獸,藍舌頭的霍加狓了。今天,它們依舊邁著優雅的步伐,在悶熱密林中自在徜徉哦。
本文所有圖片皆來源于網絡 若侵犯所有者之權利 在此鄭重抱歉 并將迅速刪除
本文原創 作者/張濤拉罕丨寫作不易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2025 張濤拉罕,All Rights Reserv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