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人家
文/肖玉城
老肖在農村里,那可是個多面手,割漆,養豬,種魔芋,種糧食,而且還是養雞的一把好手!
他是第一個從山溝溝里頭搬出來的,又是第一個回到山溝溝里頭又蓋起了小農房,種起了魔芋,養起了養豬,還養著養雞子呢!
“我并不是感覺搬出山溝溝里頭不好,而是我本身就是個老農民,挖泥錛土的人,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農民離開了土地,就沒有了個依仗,原來還能找個場子,去做個小工,一天掙個百兒八十的,現在又都是六十多歲的人了,外出打工沒人要,干混著,心里頭總是心焦磨難,也感覺對不起這個偉大的時代呀!”
“想在土地里刨出點錢出來,又確實離自己的土地太遠了,實在是有點子不方便,這思來想去的,還是整兩間小房子,做個臨時的住所,來去方便些,并不是想要回山溝溝里頭來長住”!
“農民的根還是在農村呀,在土地上!年輕的時候,賣力去打工,老了打不成工了,沒有事做,人勤地不懶!還是要在土地里刨點食兒,養活自己,干混著,那不是我們莊稼人想的事兒”
“我的土地又都是在那山溝溝里頭,想在泥巴里頭撈點錢,雖然不是太遠,畢竟是不方便呀?”
回山溝溝里頭建農房,蓋豬圈,雞舍,他老婆是堅決反對的,不讓他那么干!
“老都老了,還要回那山溝溝里頭去干啥?六十多歲的人了,還栽個么子漆樹?等到漆樹長大了,你還割得動漆?早都拗不動了,別人都說你癲了,我看也是的。”
“別人怎么過,我管不著!你看那院子的張文明老漢,都快九十歲了,還能上兩三步漆釘子,割好幾十斤漆呢,他是缺了吃的了?還是缺了喝的?
他圖的是有個事情干著,割漆是混著不心焦!不心煩,老了,漆樹高的上不了,上個兩三步漆釘子,一根漆樹上,割上五六個漆口子總是可以的,萬一割不了,留給后人們割,他們會說,這漆樹是老肖栽的嘞,我們撿的是現成的呀!”
“話說回來,我也不是搞個好大的場合,兩間小農房,支個床,攏個火,也就是個躲個雨呀,歇歇腳方便,再建個小豬圈,搭個雞棚子,順手的養上幾頭豬,百十來只雞就行了,也不是費多大力氣的事兒!”
老婆拿他沒得辦法,犟不過他,也只好由著他干去!
“懶得管你的!看你拗不動了,還能造不?”
“這么子叫“造”?現在交通比較方便,山溝溝里頭也修了簡易的公路,雖然是土路,也不是很遠,我有小三輪車,摩托車,早起晚歸的,實在晚了,在上頭,住一晚上,來往也不費勁兒!”
“在上面蓋個小農房,豬圈,雞舍,放個鋤頭農具什么的,還能堆些魔芋種,割漆歇個腳呀,躲個雨,順便在喂上幾頭豬,幾十,百十來只雞,那不是順手的事兒?”
老肖是村子里有名的漆匠,十幾歲開始割漆,六十多歲了還在栽漆樹,跟葉公好龍一樣,那溝邊,坎上,地里,到處都栽的是漆樹,大的,小的,粗的,細的,割了的和沒有割的,根根枝繁葉茂,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有漆樹,那個漆液像是要撐裂樹皮,快流出來似的……
他割漆既是把式,也很講究!不管是自己的,還是盤別人的漆樹,從來都不割狠心漆,下漆口子也比別人稀,不挖蔸槌苗,不秋后放炮(肯流的漆樹,秋天在頂上加漆口子),切絲薄,口子小,不傷漆樹!
“我從來不割“狠”心漆,在做漆口子的時候,先留好漆樹生長的筋水路,樹好,樹差,漆口子都要做得“稀”點,要知道那漆樹一年就能流那么多漆,要給它留點養分,二年好生長,漆口子下得太多,多費功夫不說,還把漆樹給割死了,不劃算!”
他每年都給漆樹上肥砍草,打士老鼠,這個士老鼠子,可是蒿子壩最作惡多端的東西了,最可恨的了,可把蒿子壩人都給害苦了,什么東西它都咬,啃!啥都搞不成,你不收拾它,碗粗的漆樹它都能給放倒了,成片,成片地放倒光!
漆樹是他的“寶”貝,那心疼得跟孩子樣的,施肥,鋤草,打土老鼠,從來沒耽誤過,紅山桐漆樹開刀頭一年,也只做一個口子,少有做兩個口子的。
“這個人啊,不管是老的,還是年輕的,都不能閑到沒事情做,人不可以一日無業呀,該閑的時候,你玩,該忙的時候,你要找事情做,老是玩,無所事事,整得那一天霉糊爛氣的,喪失了青春朝氣,豈不是浪費了人生?”
是啊……他說得沒錯!勤奮,不僅是一個人要具備的內在品質,也是時代需要的一種精神!
老肖就是這樣一個人!地里不僅是栽滿了漆樹,而且還點滿了魔芋,喂雞,養豬門門都拿得上手,少有空閑的時候。
“你不要小看了這個魔芋,這個黑不溜秋,而又是丑八怪的東西,它可是個值錢的東西,給你算個賬,你就會嚇一跳!點一蔸苞谷的地方,可以點幾蔸魔芋,長成一個魔芋,算四斤重一個,最低價格一塊五,一個六塊錢,有時候還賣三塊錢一斤呢,一蔸苞谷,最多七兩,按一塊二算,不到一塊錢,除去化肥籽種功夫成本,還剩有多少呢?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不是農村沒錢路,不掙錢,而是我們沒有去想,沒有去留意,去比較,去換算,沒有朝有錢賺的地方攆,沒有下到種包谷那種“狠”功夫,舍得花錢,如果你用種包谷的功夫和投資,去種魔芋,還怕少錢了?“它”還不花肥料錢!產業才是養活人的呢!”
老肖的好地里,荒坡上,全種有魔芋,好地里,魔芋里套種有苞谷,漆樹林的種滿魔芋,任由它自然生長,一年管個兩次草,每年挖大留小,如果有預訂買魔芋種的,選擇整塊翻挖,一年下來,少也有個七八千,萬把來塊錢,他是鄉村里,是最早開始搞訂單農業的呢,老客戶們在春上就和他訂了買鄉村土豬肉,土雞子的口頭約定,他根據約定來決定養幾頭豬,多少只雞。
養豬,養雞都是他捎帶的事兒,歇伙,歇腳的時候,鏟幾鏟子苞谷喂一下,只是天要下雨了,要跑兩趟,沒有耽誤干活做事情的工夫,他養的豬和雞都是搶手貨,價榕比市場上高許多呢!
一個六十多歲的人,能夠盡到自己的能力,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兒,創造財富,真是很了不起的,他也不缺錢花,女婿是個包工頭兒,女兒在外邊創業致富,妻子也勤勞樸實,抓錢也是一把好手,一年在山上找淫羊藿,中藥材,也能有個一萬,兩萬的。
用他的話說,“一個人活在世上,總是要做點事情的,不管是大事兒,小事兒,只要是盡力了,用心了,心里總是踏實的,睡得也安穩!”
“八十歲老漢砍黃蒿,一日不死要柴燒,一個人,只要自己沒有病痛在身,也不能啞玩,啥事不做,整天老打紅桃四,雙摳啥的,不如上坡上去種點魔芋呀,找點掙錢的門路,扯個淫羊藿,中藥材賣,一年下來也是大幾千塊錢,也能減輕點兒家庭負擔兒啥的,讓兒女們日子過得輕松點兒,也算是盡到了一個長輩力所能及的責任。”
“現在醫療,教育成本有多高?治病,娃子上學都要花錢,而且不是小錢,老的能多少掙點錢,底墊一下,兒女們就會少著點兒急!”
“現在好多人,思想不如從前了,不那么勤快努力了,眼睛盯著政府,手伸向兒女,不管困難大不大,就想等著向政府要補助,不管兒女日子過得好不好,只想著自己已經開始老了,該享福了,不想動彈了,整天地圍著打雙摳,紅桃四玩”
“按說我不該議論別人的雜講,管好自己才是最大的本分,自己努力了,心里也就踏實了,可是這種社會風氣,讓人總感覺倒不是那么舒服的!”
老肖總是閑不下來的,忙完幾件正莊事,稍事調整,便利用冬閑時間,天氣好,給別人忙柴火,他的自留山,山場大,別人缺柴火烤火過冬,找到他,一冬下來,總要整個七八三馬子柴,別人買到柴火去過冬,他的閑錢也隨之而來了。
老肖不是英雄!而是一個極其平凡而又普通的農民,鄉村里頭有他的夢想,他深愛著鄉村的這片土地,始終保持著自己樸實無華的農民本色!勤耕苦作的作風,用他的執著堅守著農村的傳統,我們崇尚他這種勤勞樸實的品質,老而有為的精神,他的行為傳承了人們對鄉村的熱愛,對土地的眷戀……是值得人們推崇和借鑒的!
【作者簡介】
肖玉城,陜西平利人,在《陜西農村報》《安康日報》《平利文學》等報刊發表散文若干篇。
?肖玉城的作品集
==入駐作者==
劉 云 | | | | |
持續更新...... (排名不分先后)
主辦|遙望五峰文化傳媒工作室
郵箱|akwt@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