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科幻作家 劉慈欣 近日在2025中國科幻大會再談AI對文學沖擊,直言:人類寫作不存在AI無法替代的部分。
他認為,當前AI雖欠缺情感洞察與創造力,但10年、20年后可能全面超越人類科幻作家,屆時讀者只需輸入需求,AI便能生成定制化小說,不滿意還能重寫。
對此,他呼吁創作者停止用“靈魂”“情感”來自我麻痹,應直面“文學創作將被徹底重塑”的現實。要以開放心態迎接技術浪潮,并積極應對由此引發的創作行業顛覆性變革。
同時,他斷言未來將僅有少數頂尖作家能暫時守住陣地。
作為《三體》之父,劉慈欣始終站在科技與人文的交叉點思考。他坦言AI寫作已具備基礎敘事能力,但想突破“天花板”仍需解決核心問題:如何讓機器真正理解人性與社會復雜性。
劉慈欣,山西陽泉人,中國當代科幻文學巨匠,被譽為“中國科幻第一人”,代表作《三體》獲亞洲首座雨果獎,其作品以宏大宇宙觀與硬核科技想象著稱。《流浪地球》等作品影視化后引發全球關注,推動本土科幻走向國際。
·「點贊、關注、評論、收藏、轉發」是我們持續更新的動力!?
· 本文綜合自網絡,如有錯誤,歡迎評論區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