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停戰談判因為特朗普和馬斯克的流量,3月初完全是霸屏的存在,然而到了3月底這件事已經上不了熱搜了,可見其進展等同于原地踏步。普京以談判的名義在暗中準備春季進攻,特朗普以談判的名義不斷完善他的礦產協議,澤連斯基焦頭爛額地跟歐洲開會商量對策,在被俄羅斯軍事占領和被美國經濟殖民之間抉擇,3個人4個方向,怎么可能有進展呢。
歷史上的停戰談判,有的效率很高,從見面到簽協議超不過1個月。1943年9月,意大利人在西西里島和盟國坐下來討論停戰的事,1個月就簽了協議;1945年4月下旬,納粹德國代表與盟軍談判,十幾天就簽了投降書;還有1945年8月15號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就派人上“密蘇里號”戰艦簽投降書,前后不到20天。
有快的當然就有慢的,有的談了幾年才簽字,有的談了十多年還簽不了字。1951年7月,中美朝三方在開城啟動朝鮮戰爭停戰談判,3個月后搬到板門店繼續談,一談就是兩年,直到1953年7月,終于簽了《朝鮮停戰協定》,談判人員差點沒熬倒。1968年5月,美國帶著南越、北越和越共在法國巴黎討論結束越南戰爭的事,4年零8個月后的1973年1月,《巴黎和平協定》才簽下來。還有最近的一起是敘利亞內戰談判,或許很多人不知道,敘利亞內戰談判持續了12年半。
2012年5月,敘利亞內戰爆發剛幾個月,聯合國就派人去敘利亞撮合談判,項目名稱叫“日內瓦進程”,直到2024年阿薩德提桶跑路,日內瓦進程終究沒達成停戰協議,算是以一方因故退出結了案。俄羅斯從2015年介入敘利亞談判,并從2017年踢開“日內瓦進程”,另起爐灶以“阿斯塔納進程”和“索契進程”主導談判,累計舉行21輪會談,雖然達成了一些雷聲大雨點小的協議,但終究沒能實現停戰。
回顧并總結一下上述案例,會發現一個大致規律:那些談了三五年數十年的,交戰雙方的情況是沒有一方戰敗還能繼續打;而那些一個月就殺青的談判,其實一方已經大勢已去,投降是它唯一的出路。那么以這個大致規律套在俄烏戰爭中,很顯然屬于前一種情況,真要談下去,三五年估計沒結果。
特朗普或許不讀歷史,但一定讀過總統每日簡報,2017年到2020年的那4年,俄羅斯踢開美國帶著土耳其和伊朗高調主持敘利亞停戰談判的進展,他在白宮每天都能看到。為什么4年后的今天,特朗普會認為他能在24小時讓俄烏兩國簽署停戰協議呢?而且還在競選拉票的時候,把24小時停戰作為一個大賣點到處兜售。即使是年輕的時候跟供應商談特朗普大廈的門把手價格,24小時恐怕也搞不定。
但是特朗普非常自信,看他的傳記從二十來歲自信到八十歲。他這次上臺鬧了兩個月后,外界逐漸意識到他對停止俄烏戰爭沒什么靠譜的計劃,如果他不給烏克蘭派美軍或者給莫斯科發射核彈,他的情況恰如他羞辱澤連斯基的那樣:手里沒什么牌可打。援助舍不得,制裁已經夠多了,還能拿什么逼俄羅斯就范呢?特朗普手頭的情報顯示俄羅斯捉襟見肘有些時日了,所以他幻想著憑自己和普京的私交,外加給烏克蘭斷供的誠意,一定能在24小時內說服普京停火,不管停30天還是3天,約等于競選承諾兌現,不但面子保住了,還襯托了拜登的無能,以及歐盟26國領導人的拙劣。
但是普京沒被他說動,他的面子沒保住。盡管拉夫羅夫2月18日帶人去了沙特,但是俄羅斯的停戰條件一點折扣也沒打,甚至比3年前的條件還要完善,普京是個成年人,他不做選擇,他全部都要: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都要,烏克蘭去軍事化清算澤連斯基政府,烏克蘭永不加入北約等等。這條件烏克蘭一個都不會答應,造了那么大的勢該如何收場呢?特朗普啟動了B計劃:威逼利誘烏克蘭同意停戰,他給烏克蘭提供了一個“礦產協議”,告訴澤連斯基:要么簽協議,要么我就把援助停掉。
此時的烏克蘭有點任人擺布的樣子,歐盟26國的政要們也都是要臉的人,他們一邊給特朗普送上“趁火打劫”的帽子,并多次開會支持烏克蘭。但是歐洲的政治模式、軍事體系、軍工產業從來都不是為戰爭設計的,所以他們的承諾要落實到戰場上,沒有三五年怕是做不到。澤連斯基無可奈何,只能跟特朗普討價還價,最后雙方約定的條件是:拿烏克蘭礦產收入的50%成立基金會,換取美國的軍事支持。盡管不情不愿,澤連斯基還是在2月28日前往白宮簽協議。
從物理學或數學的角度,白宮的椅子處于同一水平線,但特朗普作為甲方爸爸或者作為施舍方,他內心的座位在上百級臺階之上,所以澤連斯基和他的人應該帶著俯首稱臣的感激進入白宮,如果能跪著爬進去當然最好。副總統萬斯以及所有溜須拍馬的人提前感受到了老板的心態,所以對不卑不亢的澤連斯基很不客氣,有人嫌他感激的不夠,有人嫌他態度傲慢,有人嫌他沒穿西裝,澤連斯基干脆在眾目睽睽之下翻臉吵了架,協議沒簽就被特朗普轟出來了。
走上政壇之前,特朗普、萬斯主要身份是生意人,澤連斯基是演員,論政治專業水平大家半斤八兩。但是走上政壇后差別越來越大,澤連斯基比他們多了3年的戰爭經歷,他要頂著國內國外的壓力,作為最高統帥決定國家命運和無數人的生死,3年來出入歐美最高級別的會議,心態和思維早就上了一個段位,特朗普和萬斯等人還差一些火候。
3天后的3月4日,特朗普宣布了“三個暫停”:暫停對烏克蘭的武器援助,暫停北約的情報共享,暫停F16戰斗機關鍵零部件的發貨。真實的戰場不是電腦游戲,這一系列操作當然不會立竿見影地改變交戰雙方的實力,但會立竿見影地影響了雙方的士氣,烏軍的恐慌和俄軍的興奮同時出現在社交平臺。俄羅斯立即打響了庫爾斯克收復戰,烏克蘭沒情報不敢戀戰,只能迅速撤出。盡管俄軍的兵力、彈藥和后勤沒有任何改變,但是他們突然認為自己很強大,這是特朗普對烏克蘭釜底抽薪帶給俄軍的助攻。
上臺的兩個月,特朗普想做三件大事:“吞并”加拿大、“買下”格林蘭島、調停俄烏戰爭。挨個試探了一圈,發現似乎第三個可行性最高,畢竟俄羅斯戰爭資源緊張,烏克蘭全靠自己。只要他不擇手段把這事做成了,哪怕只是暫時停戰,他就還是那個說到做到的人,后面的事會因此好做很多,所以他非常需要停戰。
烏克蘭人當然明白這一點,也必須利用這一點。澤連斯基的白宮之行雖然贏得了掌聲,但是輸了援助,回去后冷靜下來還是服了軟,公開感謝美國總統和美國人民,并主動提出愿意再跑一趟簽協議。當然這樣一鬧,再簽礦產協議就徹底安全了,因為第一趟簽了他可能會背上“賣國賊”的罪名,將來下了臺可能因為這個被送進去,大鬧一場后這個風險基本排除。1周后的3月12日,美烏兩國代表在沙特談判,烏克蘭同意了30天臨時停火計劃,特朗普就把一周前宣布的“三個暫停”恢復了。
相比烏克蘭,俄羅斯人對特朗普的需求利用得更徹底,用獅子大開口毫不夸張。普京沒直說愿意停戰,但是狡猾地說對停戰感興趣可以談,然后開出了條件:烏東四州和克里米亞永久歸俄羅斯,烏軍無條件撤出,美國協助烏克蘭去納粹化,烏克蘭軍隊削減到20%,徹底保持中立永不加入北約,俄羅斯獲得烏克蘭礦產開發的收益,西方解除對俄羅斯的所有制裁。俄羅斯開出了天價,價格高到放在一般人身上可以直接宣戰,但特朗普不是一般人。
3月18日特朗普約普京通過電話討論。誠實守信的特朗普準時把電話打過去,那頭卻不是普京,克里姆林宮的辦公人員告訴特朗普:普京總統還在忙,你再等等。特朗普等了多久呢?他等了1個小時,美國總統的時間好像比普通人還要廉價。那1個小時里,普京正面對一屋子的寡頭們談笑風生,在他眼里這個活動比特朗普的電話還重要。而且現場俄國人還精心安排了一個節目羞辱特朗普,主持人故意拿起手機對普京說:佩斯科夫催您了,說特朗普在等電話。普京一攤雙手笑著說:那是他的事!現場哄堂大笑,普京得意地瞇著眼望著眾人,開戰3年來大家從未如此開心。
如果沒有事先授意和安排,主持人不敢拿著手機公開說這句話,普京也不一定想得出效果那么好的神回復。然而這依然沒有激怒脾氣火爆的特朗普,他等了1個小時,跟普京聊了一些空洞而沒有實質意義的內容:啟動俄烏談判,評估中東局勢,未來礦產和能源方面合作的可能性。通話結束后,俄羅斯、美國和烏克蘭以沙特首都利雅得為談判地點,開始俄烏停戰談判。具體方法是俄烏兩國代表不見面,美國在中間傳話。這種無比低效的方法俄羅斯人非常熟悉,因為過去10年來敘利亞內戰談判也是這樣,反對派和敘利亞政府代表不見面,中間人負責傳話,敘利亞戰爭談了12年沒結果,那么俄烏談判需要多久呢?
普京沒看錯特朗普,他為了省錢和面子可以一忍再忍;普京沒看錯歐盟26國的領導人,二戰后他們活在不真實的世界,說狠話可以辦狠事不行;普京唯一看錯的人是澤連斯基,以為大炮一響他會拖家帶口逃走從此杳無音信,結果這人卻帶著烏克蘭人一直堅持到現在,徹底打亂了他幾個月征服烏克蘭的計劃,打碎了他征服烏克蘭后讓俄羅斯傲立歐洲政壇之巔的美夢。
3月23日俄烏兩國代表在美國的撮合下,趕到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了第一次會談,這么大的事網上沒什么水花,因為幾乎什么都沒談成,聯合聲明都沒有發表,媒體實在沒得寫。最新爆料的消息稱,特朗普把最新版的“礦產協議”給烏克蘭發過去了,協議規定成立一個5人董事會,3人來自美國并且他們有一票否決權。美國要求擁有烏克蘭境內所有礦產資源和基礎設施投資50%的所有權,烏方必須把所有新資源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收入的50%存入“美烏基金會”,美方每年拿4%的利潤償還美國過去的援助,直到全部付清為止。
澤連斯基既不同意以前的援助是欠款所以要還,也不同意基礎設施被美國控制,還不同意基金會美國人說了算,所以直接拒絕了這個協議,難道下周特朗普又要宣布“三個暫停”不成?烏克蘭現在需要在被美國經濟殖民和俄羅斯武力占領之間做出選擇,除非歐洲能代替美國支持烏克蘭擊敗俄羅斯,但這個是真的有難度。
【轉載隨意,但請保留出處】
下期更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