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經濟發達鎮正經歷著由“經濟先行”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性跨越,面對資源優化配置、基層治理創新、公共服務優化等系統性改革任務,黨建工作已從傳統的政治保障角色躍升為戰略引領中樞。
在高郵市送橋鎮的改革實踐中,通過實施“三全”(黨建全引領、黨建全融入、效能全提升)黨建工程,構建“價值引領—組織變革—制度創新”的復合型驅動體系,使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治理優勢,為經濟發達鎮改革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成功實現鎮域經濟近三年內增長15.5%,生動詮釋了黨建引領發展的實際效能。
01
黨建賦能產業轉型升級
智慧照明產業鏈黨建輪值活動的開展突破了傳統黨建工作的空間限制。送橋鎮黨委牽頭組建跨企業、跨區域的黨建聯合體,通過設立“技術研發黨支部”“服務鏈上企業網格黨支部”等載體,聯動高郵市智慧照明產業鏈綜合黨委形成“1+1+3”組織體系,新型靈活的組織形態使得黨建資源轉化為產業協同發展的催化劑,促成上下游企業共享10余項技術,降低研發成本2000余萬元。
推動黨員先鋒發揮模范作用,在產業升級中形成人才資源優勢。通過建立“黨員骨干聯動”機制,將轄區內國家輕工業電光源材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5名黨員技術骨干編入20個企業項目組,助力解決企業技術難題38項,帶動相關產業降低科研檢測成本20%以上。這種“紅色引擎”驅動模式有效破解了基層創新動力不足的難題。
立足黨建與項目的深度融合,實現項目建設全生命周期服務。建立“一項目一臨時黨支部”服務保障制度,根據招引項目不同類型、體量、要求等定向施策,形成“項目落地—組織同步—服務跟進”的全鏈條機制。2024年,成功招引項目28個,新落地項目黨組織組建率達100%,政策執行有效率提升40%。
02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增效
當前網格治理體系重構了基層治理格局。送橋鎮通過“警網融合”,深化“網格+警務”聯動機制,系統研判“警情+民情排查”,民輔警、網格員共同介入,對家庭糾紛、鄰里矛盾做到“發現在早、介入在早”,有效避免“民轉刑”“刑轉命”惡性案件的發生。2024年以來,網格內警情同比下降32%,群眾滿意度達98%,有效形成“小事不出網格、平安聯創共守”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五老”議事工作室開辟了基層自治新模式。引導村(社區)黨組織根據村情實際吸納“五老”成員90余人,打造“濱湖晚情”“銀發余暉”“郵我搭橋好辦事”等“五老”議事工作室19家,設置“五老”服務點,開展“微網微話”活動38場,試行“巡回理堂”3場,精準處置83起群眾身邊一般性的矛盾糾紛。
專項服務平臺和陣地空間聯動建設推動了治理效能革命性提升。立足轄區企業數眾多的工作實際,建成紅色“企業鄰里中心”,將建設工程(含臨時建設)規劃許可證核發、企業投資建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備案、規劃條件和規劃許可內容核實等事項,歸類組成黨員領辦的工程審批窗口。同時,加強幫辦代辦服務,累計走訪企業177家,收集企業需要46條,累計完成代辦事項共計818件,構建起“收集問題—派單跟蹤—處置反饋”閉環機制,使轄區內工程事項處理時間平均縮短30%。
03
深化改革推動黨建效能持續提升
推動改革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干部隊伍。送橋鎮通過實行“曬單制”,促進干部隊伍能力作風提升,采用“周上墻、月督查、季考評”工作機制,激勵干部主動作為。建立200余份干部“實績檔案”,讓干部調整晉升有據可依、有跡可循。干部選用“立體”評價體系的形成,使得年輕干部勝任關鍵崗位的平均周期縮短1.2年。
改革創新需要聚焦解決基層發展實際難題。通過吸納黨員志愿者80余名,分設項目建設、科技人才、安全生產等多支服務小分隊,每月開展1次“問需、問難、問計、問商”四問活動,為企業提供政策解答、科技咨詢、法律服務等“一對一”“點對點”精準服務112人次,解決難題98條,逐步形成黨建與發展相互促進的正向循環。
黨建引領改革需要長效機制鞏固。通過制定《“三全”黨建工程實施辦法》《“三全”黨建工程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文件,持續抓好基層黨組織覆蓋從“有形”向“有效”轉變,有力承擔并完成縣域改革事項5項,鎮域改革事項7項,使黨建工作真正嵌入發展命脈、融入治理肌理、植入創新基因,不斷釋放出強大的引領效能。
來源:高郵市送橋鎮
作者: 王安田 任家俊
編輯、制作:李夢葦
審核:王長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