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瀕危困境:高原生態的無聲警示
冬蟲夏草,是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蟲上的子座和幼蟲的復合體。主要分布在海拔3500米~5000米的高山灌叢草甸帶和高寒草甸帶,獨特且稀缺。
然而,因為過度采挖、氣候變化及生態環境破壞等諸多因素影響,野生冬蟲夏草密度從20世紀70年代的每平方米百根銳減至百平方米僅存一根,已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物種”,也迫使人類重新審視:如何在市場需求與自然資源保護間找到平衡?
02
科技突圍:高原基因的平原重生
自2007年始,東陽光集團決定開啟冬蟲夏草生態繁育科技攻關,投入260多人的科研團隊與40多億元資金,通過對冬蟲夏草十余年的潛心研發,率先實現了冬蟲夏草生態繁育產業化,并在湖北宜都建成近40萬㎡的冬蟲夏草智能生態繁育基地。
生態繁育基地通過模擬冬蟲夏草在高原生長所需的土壤、光照、紫外線、溫度、濕度、氣壓及食物等相關因素變化規律,高度還原并創造出適宜冬蟲夏草生長的生態環境,成功將雪域秘境“搬”至長江之畔,讓冬蟲夏草按照自身原有的生長發育規律進行生長。
每根東陽光冬蟲夏草在采挖后12小時內,迅速進入鎖鮮階段,經由FD宇航凍干鎖鮮技術或智能生態保鮮技術,既保持了冬蟲夏草飽滿的形態,同時保留了2.7+倍活性成分(SOD活力),避免傳統干燥工藝導致的營養流失,為消費者帶來“好蟲草 鮮著吃”的新滋補體驗。
東陽光的生態繁育基地,不僅攻克了長久以來冬蟲夏草培植難題,使冬蟲夏草年產量從2013年的1.5噸躍升至60噸以上,年產值近百億元,同時,鮮冬蟲夏草也突破了時令上新的季節限制,可全年365天供應。
03
產業領“鮮”:小蟲草撬起大產業
冬蟲夏草從青藏高原“搬”到湖北宜都,不僅能減少原產區的水土流失,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更撬動了宜都當地百億級產業,創造了更多就業崗位,為百姓增收致富。
東陽光還積極推動“牧蟲工程”,將生產用富余的蟲卵投放到野生冬蟲夏草密度低的地方,通過生態繁育技術恢復野生冬蟲夏草產量,將技術反哺藏民,在守護高原生態的同時保障了藏民的采挖收益。
扎根宜都輻射全國,東陽光不僅開發出具有更高活性營養、更新鮮、更放心的原鮮、鎖鮮、萃鮮等冬蟲夏草系列產品,構建了以冬蟲夏草為主,深加工產品、化妝品為輔的大健康產業集群,深度挖掘千億滋補藍海,還推出完善的3S質量標準體系,進一步樹立行業品質標桿。
從瀕危到量產,東陽光的冬蟲夏草生態繁育印證著一個真理:最有利的自然資源保護,不是被動封存,而是用科技搭建生態橋梁。而這根小小的冬蟲夏草,也正以科技創新之力,撬動了更廣闊的大健康事業財富藍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