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者 | 李 百
兩個交易日,小米股價下跌了將近10個點,市值蒸發了1200億元,雷軍的個人身家也縮水了280億。不過,相對于財富,米粉們是否還會繼續信任小米汽車,可能才是雷軍眼下最棘手的問題。
一場車禍奪去了3名女大學生的年輕生命,事發兩天后,雷軍終于站了出來,在聲明中強調“不會回避”,并“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字里行間依然透露出雷軍一如既往的真誠和務實。只是,雖然態度還是那么真誠,但畢竟性命攸關,米粉們是否還會一如既往的信任雷軍和他的小米汽車,可能就要打個問號了。
過去的小米一直主打“高性價比”,通過優化供應鏈和技術下放,將高端配置普及到中低價產品中去。去年才上市的小米汽車也不例外,SU7售價在21.59萬元到29.99萬元之間,SU7 ULtra售價52.99萬元,在配置相當的同類新能源車中,小米汽車的性價比優勢都顯而易見。
這種“物美價廉”的市場定位,讓小米盡管造車的歷史最短,還是交出了一份足夠搶眼的成績單。2024年3月上市,到年底交付了13.5萬輛。到今年3月18日,小米共交付了20萬輛。在售價20萬元以上純電車型中可以沖擊前三的成績,讓小米汽車把2025年的交付目標,從原定的30萬輛增加到了35萬輛。
車禍事故發生時,小米決定提高交付目標的時間剛過去11天。在此之前的小米,伴隨著一段時間以來雷軍在各種場合的頻頻亮相,小米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從天而降的車禍對如日中天的小米來說,確實猶如晴天霹靂。
從過往的公開視頻來看,雷軍并沒有忽視對用戶的安全知識普及,只是相對于用戶對小米性能的關注,安全知識被淹沒而已。這也導致,事故發生后,外界基本上不再關注小米的各種優越指標,而是更多質疑小米汽車的安全性。
在安全面前,汽車的外觀和速度確實不值一提,而這恰恰是年輕的小米汽車短期之內難以改變的事實。有位華人博主親自駕駛特斯科測試小米事故路段,結果令人意外。
這位華人博主開特斯拉FSD到事故現場,測試的地點盡量與小米發生事故的路段保持一致。特斯拉和小米汽車有一項指標是一樣的,在智能駕駛上都采用純視覺方案。他第一次采用正常速度行駛,臨近施工區,特斯拉識別后便自動減速,減到50公里時,穩定通過。華人博主接著把時速提高到110公里,在變道、拐彎道、逆行道,限速只有40公里的情況下,依然絲滑無感地通過了整個路段。
測試證明,智能駕駛除了離不開算法和芯片,還離不開數據。特斯拉的純視覺方案,背后是10億公里級別的真實路況數據,他踩著無數的事故不斷優化,才讓特斯拉得以絲滑避障。相比之下,上市才一年的小米能夠提供用于訓練的路況數據還相當有限,這必然影響了小米智駕的訓練效果。
就此而言,小米汽車不是硬件存在安全問題,而是智駕路訓的經驗不足,從而導致了小米智駕在遭遇路障時無法識別。當然,車門鎖死導致無法逃生是另一個層面的安全性問題了。
到底什么原因釀成了這起事故的發生,目前各方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不過,用戶是否還會繼續信任小米汽車已然成了問題。
小米汽車上市后受到米粉的熱烈歡迎,漂亮的外觀和比同類車更高的提速性能成為賣點。在沒有發生這么大的事故之前,米粉們應該都相信小米汽車是安全的。事故發生以后,在雷軍無法證明小米汽車能夠做到絕對安全的情況下,米粉們對小米汽車的安全性必然是心存疑慮的。
事故發生兩天后雷軍真誠地站了出來,但這只是暫時平息了輿論。事故后的小米汽車安全了嗎?接下來能否順利渡過“信任危機”,顯然這才是雷軍和小米更加頭大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