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山東臺兒莊4月8日電 題:古運河畔埋忠骨:硝煙雖已散 抗戰精神永不朽
記者 沙見龍
草木吐新綠,鮮花祭英雄。4月8日,臺兒莊大戰勝利87周年紀念活動在山東臺兒莊舉行。
1938年春,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臺兒莊發生大規模會戰。是役消滅日軍1萬多人,是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
4月8日,臺兒莊大戰勝利87周年紀念活動在山東臺兒莊舉行。圖為在臺兒莊大戰無名英雄墓前,各界人士敬獻花籃。沙見龍 攝
當天,在活動現場,參戰將士胄裔及各界人士素裝正顏,佇立無名英雄墓前。春風伴著鳥鳴聲輕撫而過,紛飛的楊絮潔白如雪,紅緞鮮花、青松翠柏間彌漫濃濃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魯南大捷,中外震驚……尋古探幽,當思愛國之義……”肅穆的誦讀祭文聲,在揚聲系統的作用下顯得更加蒼涼悲壯,久久回蕩在運河畔。
4月8日,臺兒莊大戰勝利87周年紀念活動在山東臺兒莊舉行。圖為當地小學生齊聲誦讀祭文。沙見龍 攝
“爺爺生前曾說,此役乃抗戰以來最痛快之勝利,臺兒莊永為抗戰精神之象征。”臺兒莊大戰總指揮李宗仁的孫女李繼玲在參加活動時表示,盡管她與爺爺未曾謀面,但在父親的講述中深入了解爺爺參與的各項戰斗。
“在為國抗爭的各項戰斗中,他始終堅守寸土不讓的信念。”如今,李繼玲特別緬懷爺爺李宗仁為臺兒莊這片土地所付出的一切,“‘每一寸山河都值得以命相搏’是他為我們家族留下的信念”。
每每踏上這片先輩曾戰斗過的土地,參戰將領曾澤生的孫女曾學鋒都有不一樣的感觸。她表示:“我們不能忘記艱苦卓絕的抗戰歷程和為國犧牲的民族英雄。紀念活動也不僅僅是回顧歷史,更是對先輩們英雄精神的傳承。”
4月8日,臺兒莊大戰勝利87周年紀念活動在山東臺兒莊舉行。圖為來自白俄羅斯的相關代表,向參與臺兒莊大戰的英烈們鞠躬致敬、敬獻花籃。沙見龍 攝
白俄羅斯布列斯特要塞紀念館副館長葉蓮娜·米久科娃·弗拉基米爾羅夫娜出席活動并向在臺兒莊大戰中犧牲的中國軍民表達了深深的敬意。
她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波及范圍給世界和人類帶來巨大傷害,“這證明了戰爭的荒謬本質,也表明在當今世界必須堅決抵抗任何形式的侵略和種族滅絕”。
雖然中國軍隊取得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但曾因運河而興的臺兒莊,戰后卻“無墻不飲彈,無土不沃血”。在古城內,遺骸發掘處、彈孔墻等在四季輪回中靜靜地向世人“講述”那段悲壯歲月。
1993年,臺兒莊大戰紀念館建成開館,用以紀念和展示臺兒莊大戰歷史,現有館藏文物史料10000余件,累計接待中外游客6000多萬人次,也成為一個幫助青少年自主樹立人生榜樣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館長孔令欣向記者表示,多年來,紀念館舉辦了各種紀念活動,激勵后人不忘歷史,讓人們從抗戰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近年來,該館也注重征集重要抗戰文物、革命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講好中國抗戰故事。
87年光陰如梭,于2008年原貌重建的臺兒莊古城,成為中國首座二戰紀念城市,而今也愈發繁華。漫步古城,北方大院、徽派建筑等傍水而立,使這里儼然成為一座旅游和尋夢之城。
湯湯運河,見證了歷史,也見證著往來人們對英雄們的崇敬和瞻仰。古城內,眾多青年學生肅立大戰各遺址處認真聆聽歷史。春日的陽光灑在他們身上,似在為這份傳承鍍上希望的光輝。(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