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們 金色開放獲取
IJEM
1
論壇名稱
極端制造在線論壇——作者分享會(第11期)
“金屬增材制造”主題
2
論壇形式及時間
線上,2025年4月15日(周二)
19:00-21:00
3
論壇主辦單位
《極端制造(英文)》期刊
掃碼觀看直播
https://www.koushare.com/live/details/41975
小編邀您加入
增材制造交流群
報告簡介
宋長輝/Changhui SONG
華南理工大學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00-19:30
1
報告題目
Shape and Property Control of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Its Highly Compatible Applications
激光選區熔化增材制造形性調控及其高適配應用
2
報告摘要
針對激光選區熔化增材制造(SLM)中“工藝-組織-性能-功能”跨尺度一體化調控的科學難題,本報告從裝備創新與工藝開發,提出原位多能場耦合調控、層間改性強韌化工藝和宏-微觀跨尺度結構協同設計的方法體系,突破從熔池動力學行為、逐層堆積過程改性到構件整體性能的跨尺度形性協同控制。為增材制造過程中熱應力致裂紋擴展、力學性能各向異性及功能梯度失配等關鍵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式,并在生物醫療等領域實現高適配性應用。
3
個人簡介
宋長輝,華南理工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廣東省增材制造協會副會長,廣東省特支計劃人才。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基金等國家省部級項目12項,第一/通訊發表SCI論文60余篇,出版教材/專著等5本,授權發明專利60件(30件排名第1),入選IPRDAILY “2024中國30位高校專利轉化運用杰出人才”, 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北京市技術發明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省部級獎勵5次。指導學生入選廣東省大學生年度人物,4次在“互聯網+”“挑戰杯”國賽中獲金、銀等。
盧海飛/Haifei LU
江蘇大學
Jiangsu University
19:30-20:00
1
報告題目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assisted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塑性變形輔助激光增材制造技術研究進展
2
報告摘要
Metal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LAM) technologies have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basic theoretical field. However, performance instability during continuous processing, such as thermal history, residual stress accumulation, and columnar grain epitaxial growth, consistently hinders their broad application in standardized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performance-control-oriented hybrid LAM (HLAM) technolog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which is categorized into two main groups: energy field-assisted LAM (Efed LAM, e.g. ultrasonic, electromagnetic, and heat) technologies and plastic deformation-assisted LAM (PDed LAM, e.g. laser shock peening, rolling, ultrasonic peening, and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These technologies, by leveraging external auxiliary processes, aim to regulat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during metal LAM. This report covers the regulatory effects of plastic deformation on grain refinement, nucle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Furthermore, the role of performance-control-oriented HAM technologies in managing residual stress conversion, metallurgical defect closure, mechanical property improvement, and anisotropy regulation is thoroughly reviewed and discussed. The review concludes with an analysis of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PDed LAM technologies.
3
個人簡介
盧海飛,江蘇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入選江蘇省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024年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增材制造技術分會青年委員、焊接分會青年委員,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增材制造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增材制造前言(英文)》、《江蘇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青年編委會委員等。主要研究方向為激光熱/力復合增材制造技術、固相增材制造技術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特助)、企業技術開發項目等;出版學術專著1部,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Additive Manufactu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等發表高質量論文2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論文4篇,1篇論文入選2024年江蘇省自然科學百篇優秀學術成果;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件;學位論文獲第十二屆上銀機械優秀博士論文佳作獎和2022年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研究成果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果獎一等獎1項(2/8)、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4/10、9/9)、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CIIF創新引領獎”1項(3/5)、江蘇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獎三等獎(2/3)等。
王協彬/Xiebin WANG
山東大學
Shandong University
20:00-20:30
1
報告題目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NiTi-based Shape Memory Alloys
增材制造NiTi形狀記憶合金
2
報告摘要
NiTi基形狀記憶合金表現有形狀記憶效應和超彈性,經過合適的熱-力過程后能夠回復其原來的形狀,是集傳感與驅動為一體的智能材料,在航空航天、生物醫療等領域極具應用前景。然而,NiTi合金表現有加工硬化能力強、焊接性能差等問題,使其成形加工非常困難,導致目前NiTi合金器件一般由絲、板、管、棒等簡單中間制品加工而成,通常結構簡單、功能單一。此外,NiTi合金的相變行為、功能特性對組織變化非常敏感,導致采用傳統方法無法調控其性能,不能精確獲得設計所需的功能。本工作針對NiTi基合金控形控性難題,基于激光增材制造“熱源-材料”交互作用特點,提出將其作為一種冶金手段來調控NiTi合金組織性能,在解決NiTi合金“加工難題”的同時,實現了對其相變行為及功能特性的有效調控,并利用混合粉末進行原位合金化,制備了具有良好力學/功能特性的NiTi-X三元形狀記憶合金。研究結果能為NiTi基合金的結構功能一體化控形控性制造提供基礎。
3
個人簡介
王協彬,現為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增材制造高性能金屬材料改性理論與方法。先后在山東大學完成本科與碩士階段學習,后于 2014 年在比利時魯汶大學獲博士學位,2016 年入職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優青等科研項目 10 余項;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排6)、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三等獎 1 項(排2);授權國家發明專利 10 余項,參編國家標準1項,主編/參編團體標準3項;擔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雜志副編輯(Associate Editor),《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等雜志青年編委,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瑞士自然科學基金、波蘭科學基金等通訊評議人;發表學術論文 50 余篇,包括《Acta Materialia》《Additive Manufacturing》(2篇),《Scripta Materialia》(8篇),《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等,論文被引 3600 余次,H 因子 31。
馮博/Bo FENG
河海大學
Hohai University
20:30-21:00
1
報告題目
Additive Manufactured TiNiCuCo Ultrafine in-situ Microcomposite with High performances
增材制造高性能TiNiCuCo超細原位復合材料
2
報告摘要
薄膜態等小尺寸TiNiCu基形狀記憶合金具有超窄滯后和超高循環穩定性等突出優勢,但其塊體化嚴重受制于鑄態組織粗大、析出相偏聚、脆性高、難加工等瓶頸問題,故應用受限。本報告利用激光粉床熔融技術的極快凝固速率和循環熱效應制備了具有優異成型質量的塊體NiTiCuCo合金構件。非平衡凝固模式形成了顯著細化的層級復合結構,展現出了遠優于鑄態材料的彈熱循環穩定性。原位同步輻射揭示了該優異性能來源于超細層級復合結構下相間匹配與可逆馬氏體相變的強耦合機制。該研究的開展不但填補了塊體NiTiCu基結構件成型制備的空白,對相間微觀耦合行為的理解也可以為增材制造形狀記憶基復合材料的設計和制備提供啟發,以滿足對其他功能特性的應用要求。
3
個人簡介
馮博,河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TiNi形狀記憶合金及其復合材料的高性能設計與增材制造相關研究。已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Acta Materialia》《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Materials & Design》等期刊發表了第一作者身份SCI論文。歷年發表SCI論文10余篇,作為主要參與人先后參與增材制造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兩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重點項目一項。
關于期刊
IJEM
202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xtreme Manufacturing(《極端制造》),簡稱IJEM,致力于發表極端制造領域相關的高質量最新研究成果。自2019年創刊至今,期刊陸續被SCIE、EI、Scopus等20余個國際數據庫收錄。JCR最新影響因子16.1,位列工程/制造學科領域第一。中科院分區工程技術1區,TOP期刊。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二期英文領軍期刊。
期刊網址:
https://iopscience.iop.org/journal/2631-7990
http://ijemnet.com/
期刊投稿:
https://mc04.manuscriptcentral.com/ijem-caep
作者福利
? 金色開放獲取
? 提供綠色通道快速評審原創突破性成果
? 接收后24h內在線
? 免費全球化宣傳推廣
? 免費高質量圖片編輯與規范化文獻校對
專題征稿
Call for Papers
IJEM
動態封面
2024-06
2024-05
2024-04
2024-03
2024-02
2024-01
2023-04
2023-03
2023-02
2023-01
? 更多往期 點此獲取 ?
微信號|IJEM-Editor
掃碼加小編微信
邀您進極端制造群
編輯:梁煜 審核:范珂艷 關利超
本文旨在傳遞、分享最新科研信息。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處理以保障您的權益。感謝一直關注和支持本公眾號的朋友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