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東地區的小國,以色列遍地沙漠,國土面積2.5萬平方公公里,境內資源匱乏,非常依賴進口外部的化石燃料。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年以色列在靠近地中海域的一側發現了大量的天然氣資源。使得以色列徹底擺脫了從國外進口天然氣的歷史,可謂是改變了國運。
豐富的天然氣儲量
從2009年至今,以色列先后發現了多個大型天然氣田,總儲量接近1.1萬億立方米。2009年發現的塔瑪爾氣田位于海法以西80公里,深海水下1700 米左右,天然氣儲量約為3000億立方米。2010年初勘探出的利維坦氣田位于海法以西130公里,深海水下1500米左右,預計天然氣儲備高達6200多億立方米。
塔寧氣田于2012年2月發現,位于海法市以西120公里海域,5500米左右深海里,預計天然氣儲備量達340億立方米。這一發現使塔寧氣田成為目前以色列已發現的第三大氣田。 此外,還有西蒙雄氣田、達利特氣田、多芬氣田等相繼被發現。
根據以色列能源部門的估計,以色列專屬經濟區和領海內的天然氣潛在儲量達到1.5萬億立方米,其中超1.1萬億立方米為技術可采儲量。不過,來自美國地質專家團隊認為,以色列經濟海域內的天然氣儲量有可能達到3.5萬億立方米甚至更多。
無論具體儲量是多少,有了如此充足的天然氣能源,以色列再也不用擔心在能源上被外國卡脖子了。因為天然氣可發電,可供暖、可制作成化肥,也可以轉化為無硫石油。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石油、煤炭的進口。
自這些氣田的天然氣被開采出來后,燃氣發電逐漸替代燃煤發電,到現在,燃氣發電已經占到了以色列發電總量的三分之二。數據顯示,在2011年,以色列的天然氣年產量還有37億立方米,到了2024年底,全年的天然氣產量已高達274億立方米,其中對外出口131億立方米,主要以埃及與約旦為主。如今,以色列還計劃擴建利維坦氣田,并將產量提高至230億立方米/年。
有意思的是,在2005年,以色列曾與埃及簽訂了一份價值25億美元的交易合同,在未來15年內共計從埃及進口2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如今的情況看,這份合同大概已經是終止了。
地緣政治棋局中的能源杠桿
國內市場的狹小也使以色列的天然氣資源可以大量對外出口,成為以色列外交的新支點。對約旦的天然氣供應從2017年的0.45億立方米增至2024年的25億立方米,覆蓋約旦40%能源需求,直接緩和了兩國邊境緊張局勢。
埃及更是將以色列天然氣作為其液化天然氣(LNG)出口歐洲的重要補充。在2019年,以色列與埃及簽訂一份為期10年、合同金額150億美元的協議,向埃方供應640億立方米天然氣。2024年雙邊能源貿易額突破2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以色列的天然氣基礎設施網絡的建設同樣迅猛。2025年投入運營的EastMed海底管道,以2000公里長度連接以色列、塞浦路斯、希臘和意大利,初期年輸送能力100億立方米,相當于歐洲天然氣消費量的2%。從而降低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成為歐洲能源多元化戰略不可或缺的拼圖。這種戰略依存顯著提升了以色列在歐盟事務中的話語權。同步擴建的亞實基倫—阿里什管道,使對埃及出口能力提升至70億立方米/年。
天然氣財富深刻改變了以色列社會形態。以色列將三成的天然氣收益注入主權財富基金,用于教育、醫療和科技創新。2024年,海法大學成立全球首個地中海能源研究中心,吸引殼牌、埃克森美孚等巨頭設立研發基地。能源工程師在以色列高技能人才中的占比從2015年的5%躍升至2024年的18%。
民生改善同樣顯著。居民電價自2019年以來下降37%,工業用氣成本降低52%。在比爾謝巴沙漠,依托廉價天然氣建立的化工集群,已貢獻全國12%的出口額。無可否認,豐富充足的天然氣資源已為以色列開辟了全新的戰略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