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周公布全球貿易稅后,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又宣布將中國商品關稅進一步上調至125%,給出的理由是“中國對世界市場缺乏尊重”。
針對美國關稅變化,中方堅決反制,自4月1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由84%提高至125%。
對此,有網友表示,面對關稅上調,美國酒漲價在所難免,要么失去市場要么降低利潤,美國酒在中國市場的處境再一次變得進退兩難。
事實上,這種大幅度的關稅上調一旦成為常態,美國酒在中國這一如今越來越追求高性價比的消費市場,必然會步履維艱。很多進口商在完成手中庫存酒的消化以后,顯然不會繼續進口美國酒,去繳納如此高的關稅。
對于長期經營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存在團隊的美國葡萄酒公司,特別是其產品、品牌在中國有一定根基的話,放棄這片市場未免太可惜。
有遭遇類似情形的澳大利亞葡萄酒這個前車之鑒,似乎已經給美國葡萄酒品牌們走出了一條富有經驗的前路。
在三年前澳大利亞葡萄酒被征收高達218%的反傾銷關稅之時,奔富、洛神山莊、黃尾袋鼠都是中國市場炙手可熱的葡萄酒流量品牌。
當懲罰性關稅實施起,相當于幾乎把這些澳洲品牌都被擋在國門外,但各大品牌并沒有徹底放棄中國市場。
很多進口商認為,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高于原產地,所以做出了種種嘗試。洛神山莊的品牌方富邑葡萄酒集團很快便與進口商建發酒業合作,推出了南非版洛神山莊,進入既有渠道銷售。
但由于南非葡萄酒的運輸成本要高于澳大利亞,因此南非酒的洛神山莊相比此前的澳洲版本仍出現了小幅度漲價,從不足40元來到了50多元/瓶。
黃尾袋鼠推出了世界版黃尾袋鼠,產品的原產地由澳大利亞變成了智利,包裝變化相當小。
中高端品牌奔富則推行了持續至今的“多國原產地”戰略。在澳洲葡萄酒遭遇反傾銷以后,富邑葡萄酒集團積極與中國的葡萄酒產區合作,在法國、美國收購酒莊,隨后推出了代表著多國原產地,針對年輕消費群體市場的“奔富一號”,三款產品分別來自法國、美國加州、中國寧夏產區。
除了奔富一號,奔富還推出了定位更高的中國葡萄酒CWT521,該產品來自中國五個不同的地塊,其中四個位于香格里拉、一個位于寧夏。
澳洲葡萄酒已于去年3月底被解除關稅,但富邑“本土化”的步伐并未停止,富邑收購了寧夏的望月石酒莊,標志著這家葡萄酒巨頭在中國的投入由輕資產升級為重資產。
在中國擁有酒莊,除了標志著這家巨頭長期經營中國市場的決心,也是規避地緣政治風險的有效方法。
富邑旗下的璞立酒莊也已經先行一步,在幾年前就推出過法國版本的璞立葡萄酒,隨著進口商可能不愿再繼續進口加州璞立,運營商可以直接嘗試用現成的法國璞立取而代之。
一名在葡萄酒行業工作多年,對行業非常了解的酒商表示,當年澳洲葡萄酒品牌的這些動作,其實是為了規避不利因素的一種“權宜之計”,在全球范圍內并不多見,因為葡萄酒的本質是一種農業品,一個好的品牌,其原產地的特點是非常關鍵的。
當然,像黃尾袋鼠、洛神山莊這種大眾品牌,可行性肯定比精品酒高一些。這也正是為何奔富的中國化戰略要更強調本土的產區、地塊、原料的問題。同樣,敖云也是非常強調自身風土的一個外資入華涉足葡萄酒生產的典范。
這樣來看,未來出現智利版本的羅伯特蒙大菲入門款,以及“澳洲樂事”都是可能發生的事。
然而,這位行業人士也指出,首先,美國葡萄酒品牌在中國的認知程度遠不如澳洲高,一些曾經有較高認知度的美國葡萄酒品牌,在這些年其實是在走下坡路,其品牌號召力有限。
“美國大多數在中國有所建樹的葡萄酒,還都以中高端為主,這部分葡萄酒肯定更難把原產地放到其他產區。”該從業者補充道。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美國大多數葡萄酒品牌的核心市場并不在中國,中國市場的缺失對美國酒不構成“生死存亡”的威脅,這與中國市場對澳洲葡萄酒的重要程度截然不同。因此,美國酒莊通過更換產地來維持中國市場的積極性客觀上來說并不高。
文中部分圖片源自Unsplash
LOOKVIN ARTICAL
往期內容回顧
美國的“關稅大棒”...
飲酒者3年減少了500萬...
當葡萄酒遇上爽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