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委副書記、市長章程赴觀海衛鎮、古塘街道、宗漢街道實地調研我市“幸福鄰里?家門口系列”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情況,并主持召開專題推進會,研究部署相關工作。他強調,要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愁難盼”問題,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小而美”的民生項目,推動更多優質公共資源延伸到群眾家門口。副市長葉曙明、王建成參加。
去年12月,我市啟動“幸福鄰里?家門口系列”民生實事項目工作,圍繞“15分鐘生活圈”建設核心,充分利用城鄉“金角銀邊”,建設家門口的運動場、舞臺、書房、綠道、停車場(充電站)、養老驛站、兒童驛站等7大領域項目。
上午,章程實地察看了觀海衛鎮昌明村社區多功能運動場、衛東村嬰幼兒照護服務驛站,古塘街道團圈社區餐廳,宗漢街道西二環兩側停車場,詳細了解各領域項目建設情況,聽取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召集相關部門、屬地商討研究解決辦法。調研中,他還仔細詢問居民百姓對“家門口系列”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情況的意見建議,并對各地已建項目發揮的社會效益表示充分肯定。
在下午召開的推進會上,章程認真聽取了我市“幸福鄰里?家門口系列”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情況的匯報,逐一分析存在問題,逐項明確推進舉措。他指出,加快推動“幸福鄰里?家門口系列”民生實事項目落地,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市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各地各部門一定要強化思想認識,聚焦便民利民、普惠特惠、管好用好,把更多公共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他強調,要精準排摸需求,多渠道常態化收集民意,制定項目清單。要科學規劃布局,充分挖掘空間潛力,有效盤活閑置資源。要強化推進機制,加強協作配合,及時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困難問題。要創新建設模式,建立“1+3+X”共建機制,形成協同推進的強大合力。要數智化運維管理,精準評估項目使用率、滿意度,提升公共服務質量。要優化政策保障,簡化民生項目審批流程,落實人員、資金等要素,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努力打造更多群眾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項目。
來源|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景錦 攝影 陳邦強
編輯 | 孫佳韻
審核|黃超威 胡孟才
慈溪·智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