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單方面的真誠換不來同等的對待,這場互選的賭約注定變成相互的欺騙。
2025研究生錄取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了,現階段還在進行的是部分院校的調劑工作,雖然筆試和復試階段的討論熱度更高,但筆者作為過來人,倒是覺得調劑環節才是真正的“大戲”,其狗血程度不亞于任何一部電視劇。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當下的高校考研調劑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一方面是信息不夠透明,導致很多學生無法站在絕對公平的同一起跑線上;另一方面則是源于導師與考生之間的相互不信任,讓本該是互相坦誠的抉擇變成了相互的欺騙。
翻閱復試期間的網絡熱帖,不難發現每年都有不少學子吐槽自己被學校、導師放鴿子,就連位列C9的哈工大,也存在類似的情況,明明只有200出頭的名額,卻放出去了近300份調劑的擬錄取通知,結果幾十個學生趕到學校才被通知,調劑名額已經沒有了!
“幸好沒選你”,教授怒斥6個調劑學子失約,網友:看語氣就懂了
這種學校或導師給學生放鴿子的情況早就不罕見了,其實站在學校的角度想法很簡單,就是擔心招不夠學生,萬一有學生放學校鴿子怎么辦?因此只能先一步放學生的鴿子,像哈工大這種明明只有200出頭的名額卻放出近300個擬錄取通知的情況,就是為了確保自己一定能招夠學生。
可這樣的做法,真的考慮過學生的感受嗎?誰又愿意滿懷期待的過去,最終卻是空歡喜一場呢?不過這種情況多了之后,學生們也學聰明了,既然你能這樣放我鴿子,我憑什么還對你抱有真誠呢?于是乎,今年的考研調劑就出現了兩極反轉的情況。
一名一本院校的女教授在網上怒斥,自己學院有6個調劑名額,自己作為導師之一,也是積極主動的跟學生聯系溝通,在郵件里,學生的態度誠懇,言辭熱切,本以為這6個人都能如約選擇這所學校,甚至是選擇自己,可結果卻令女教授被打臉。
這6個人幾乎是全部失約了,5個人壓根就沒來,甚至連郵件都不回復了,還有一個學生來是來了,但也沒有選擇這名女導師的專業,這種被集體放鴿子的感覺肯定不好受,可女教授的怒斥,也必然換不來學生的理解和同情。
一方面是學校和導師鴿學生的情況更加常見,另一方面則是不少網友從細節出發現,這名女教授并沒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真誠友好,有學生翻到這名女教授去年的帖子,才發現原來她不是第一年被放鴿子,去年也一個學生都沒招到。
而且從她回復評論區其他同學的語氣來看,這名導師至少在性格方面算不上和善,且說話的方式也很圓滑,表面上說自己多真誠,實際上不過是鼓勵學生報考,自己根本沒有錄取決策的話語權,這不就是畫大餅嗎?網友們忍不住調侃——“幸虧他們沒選你!”
調劑需要建立更透明的機制,錄取過程也應該更加規范化
在不知不覺中,考研調劑已經演變成了一場師生之間的雙向博弈。調劑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普遍存在,考生為了增加錄取機會,會同時聯系多所學校多位導師;導師們也會建立考生群,儲備多個候選人,調劑制度的缺陷造成了這種雙向"養魚"的現象。
導師的態度決定了其口碑和招生情況,這位女教授就是因為曾經采取高高在上的態度對待考生,才導致去年招不到學生,今年也遭遇了集體爽約,老師的態度不好早已導致她在學術界的口碑崩壞。
與此同時,考生的選擇權更不應被貶低,考研是一場人生重要抉擇,考生有權利也有責任為自己的未來負責,簡單指責考生"不守信",忽視了他們在調劑過程中面臨的現實壓力,師生關系本應建立在平等基礎上,導師不是高高在上的選拔者,考生也不是任人宰割的魚。
當雙方都有顧慮,都不得不做出違背本心的事情時,我們不得不思考:考研調劑制度的不合理之處。現行制度下,考生和導師都處于信息不完全的狀態,考生擔心錯失機會,導師怕招不到人,雙方都采取了多線操作的策略。
調劑需要建立更透明的機制,錄取過程也應該更加規范化,因為調劑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不僅導師要選擇合適的學生,考生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導師。只有雙方都保持理性和尊重,才能實現真正的雙贏。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