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我國訪問越南的消息上了新聞的熱搜,大家紛紛開始關注中越兩國之間的交流。
如今我國針對越南是伸出了援手,在美國開啟貿易戰各國自危的時期,中國的幫助顯然是雪中送炭。
雙方更是直接簽下了眾多的協議,這下越南的心里算是有底了。
那么雙方到底談了什么?如今在美國貿易戰的情況下中越的會面有什么重大意義?
中越之間
實際上早在越南新領導人蘇林上位之后就已經做出了講話,中越之間的友好關系是不會動搖的。
但是作為一個小國,越南又不得不在大國之間搖擺來保證自己的利益。
前期越南方面對于美國的市場非常關注,最起碼在拜登時期,越南還是希望能夠在中美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這被他們稱為是竹子外交。
但是美國的霸權主義是所有人都清楚的,尤其是在特朗普這一次上任后,開始變本加厲的針對這些國家。
不僅是針對多國開啟了猛加關稅的政策,同時也拿出了自己的要求,讓各個小國按照自己的要求去辦事,美國要是滿意了才能減少關稅。
而面對著美國這樣的高壓態勢,越南方面選擇了服軟,首先是直接表示對美國不收關稅了。
這頭也低的太明顯了,即便是低到了這個份上美國還是不滿意,還希望越南能夠拿出更多的利益來交換。
這也體現出了美國貪得無厭的態度,其實在當下的情況下,美國不僅僅是針對越南訛詐,還有很多國家有的國家態度比較軟,而有些國家則持強硬的態度,不會低頭。
我國就屬于后者,之所以我們會選擇強硬也正是因為我們有這個底氣,在人民的建設之下,我國的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飛速上升。
如今的我國已經成為了第二大經濟體系,所以美國為了扳倒我國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
但是這樣做也會導致很多很多向著中國的方向傾斜,如今已經有很多的國家站了出來表示要跟中國站在一起。
同時我國的布局也在持續的展開,尤其是東南亞地區,那么說到這個地區越南肯定是不得不提起來的。
畢竟這些年來越南在東盟中的影響力正在持續上升,也成為了東盟中的重要力量。
所以在這這樣的局面之下,我國開啟了訪問越南的行程。
訪問越南的成果
中國這次訪問對于越南來說是意義非凡,越南領導人蘇林更是表現得非常開心。
眼下的越南因為關稅問題收到嚴重打擊,前期因為過度依賴美國市場,在特朗普的操作下越南被推向了風口浪尖之上。
而中國這次的訪問正是為了將其從懸崖上拉回來,我們可以看到此次的訪問雙方簽訂了很多的協議。
而越南方面也表達了自己的訴求,首先是希望能夠在鐵路建設方面持續的加強。
實際上兩國之間早就已經有了火車的聯通,而這次越南是想要把重點放在國內的火車建設方面,把國內的鐵路建設好了才能更加方便接下來的發展。
眼下中國和東南亞之間其他國家也有著密切的鐵路建設往來,可以說是影響力非常廣的存在。
另一方面就是在科技領域越南的需求,我們知道越南在一些高新科技的領域上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的。
而其本身又沒有良好的條件來發展這些領域只能依靠著其他國家的幫助。
還有一點就是在貿易方面,這個也是越南非常關心的問題,中國的市場廣大,正符合越南這樣的國家的胃口。
那么對于越南方面的訴求我們當然也做出了回應,在鐵路方面我們當然可以和越南達成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
這對于兩國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具體的標準等問題雙方還是需要詳細的商量。
而在科技方面越南的訴求我們也知道主要是體現在芯片方面。
芯片是一個國家科技發展的未來,越南目前就處在被嚴重卡脖子的局面上。
曾經越南方面派出專人訪問美國,在談話中提出了希望能夠在美國的幫助下發展芯片。
但是美國方面的態度卻不是很好,畢竟芯片已經被美國作為了一個武器牢牢地握在手里,肯定是不愿意交出來的。
那么越南方面的訴求中國也說了將會在以后得時間里加大和越南的合作。
這也讓越南放心了,畢竟在科技方面中國現在是越南唯一的希望。
那么在貿易方面雙方也達成了共識,中國可以和越南之間加強貿易之間的合作。
在如今美國的大棒之下越南選擇了低頭,可是低頭并沒有換來和平,反而是變本加厲。
為了能夠繼續發展越南只能向中國靠攏,需要注意的是,不僅僅是越南,這只是一個開始。
如果美國繼續這么玩下去,到最后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聯起手來,到時候難受的還是美國自己。
同時也希望越南方面能夠和我國繼續加強合作,越南也該看清楚形勢了,把希望放在美國身上是沒有任何結果的。
參考資料:
東南亞三國行首日|中越兩黨兩國領導人密集會談,簽署45份雙邊合作——2025-04-15 08:48·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