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叩叩財經獲悉,揚德環能此次北交所上市申請之所以在注冊環節被擱置良久,即與其在通過北交所上市委會議審核后當年即出現的業績“硬傷”有關。在2023年10月,揚德環能順利進入上市注冊環節后,一些經營上的頹勢便在此關鍵時期開始漸漸顯露。當2024年初,揚德環能2023年的全年經營數據一出爐,恐怕連它自己都沒想到,這將導致其此次上市幾乎“流產”。
本文由叩叩財經(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何卓蔚@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在宇星緊固件(嘉興)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宇星股份”)、衡陽市金則利特種合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則利”)先后公布2024年年報后,日前,北京揚德環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揚德環能”)在過去一年中的經營數據也終于正式出爐。
至此,堪稱北交所上市注冊環節中的“三大釘子戶”悉數完成了最新一期的財務數據的更新。
在目前北交所上市待注冊的隊伍中,共有三家企業向證監會提交注冊申請超過一年有余卻依然未能獲得結果,這被外界視為北交所上市“三大釘子戶”的企業即為宇星股份、金則利和揚德環能。
其中尤其以揚德環能為最。
揚德環能已是目前北交所所有在審的擬上市企業中,申報時間最長,卻至今仍未獲得上市結果的公司。
公開信息顯示,揚德環能是在2021年12月31日便在開源證券的保薦下向北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并獲得受理,四十余月時間過去了,揚德環能仍還在堅持等待著證監會的一紙注冊批文。
作為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分布式能源綜合服務商,自 2008 年進入低濃度瓦斯發電領域后,揚德環能便致力于瓦斯清潔能源領域的項目投資運營、 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和技術服務。
按照揚德環能的上市計劃,其欲通過此次北交所上市發行不超過5000萬股以募集1.85億資金投向“瓦斯發電站建設運營”、“研發中心建設”等兩大項目,此外,還計劃動用其中的上億元資金用于還債與補充流動資金。
除了揚德環能之外,目前北交所在審企業已皆是在2023年5月之后才申報的。
雖然揚德環能也早在2023年8月1日召開的北交所上市委2023年第39次審議會議上成功獲得了上市委員們出具的“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并在2023年10月20日向證監會提交上市注冊申報并獲得受理,但又一年半時間過去了,揚德環能還在以“時間”換取著上市的“空間”。
這也使得揚德環能不僅是目前提交申報時間最長的北交所擬上市企業,同樣在北交所上市待注冊的隊伍中,其也是在該環節耗時最久者——除揚德環能外,宇星股份與金則利雖在注冊環節也耗時超過一年未果,但后兩者則皆是在2023年6月底才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并皆在2024年1月才獲準進入注冊流程的。
“三大北交所上市‘釘子戶’能堅持到如今,肯定都是對上市的未來依舊抱有希望的,希望能夠出現‘奇跡’。” 一位來自于滬上某大型券商的資深保薦代表人告訴叩叩財經,“最近一年企業業績的表現將是這些上市困難戶是否能夠擺脫目前上市困境的關鍵?!?/p>
“最近一年業績的羸弱,是近期大部分企業上市鎩羽的主要問題?!鄙鲜鲑Y深保薦代表人補充道,包括揚德環能、宇星股份、金則利在內,其通過北交所上市委審核之后,遲遲未能獲得證監會注冊,其在過會后的業績波動亦是主要原因之一。
正如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所言,據叩叩財經獲悉,揚德環能此次北交所上市申請之所以在注冊環節被擱置良久,即與其在通過北交所上市委會議審核后當年即出現的業績“硬傷”有關。
據揚德環能向北交所提交的上市申報材料顯示,其此次上市選擇上市標準為“預計市值不低于2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2500萬元 且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8%”。
在2023年之前,揚德環能無論是營收數額還是扣非凈利潤規模,在同期一眾申報北交所上市的企業中,都算是可圈可點的。
公開數據顯示,在2020年至2022年中,揚德環能營業收入分別錄得3億、3.32億和3.42億,實現了持續增長,對應的扣非凈利潤也分別達到了6567.4萬、7105.1萬和7132.3萬。
如果以2022年為其上市報告期的“最近一年”,那么揚德環能當年7000余萬的扣非凈利潤和9.32%的凈資產收益率也使得其完全滿足其選擇的北交所上市標準。
時間進入2023年,在上半年中,揚德環能的盈利能力依舊保持穩定,扣非凈利潤也繼續保持著增長態勢,同比增長約6.49%,達到近3495.6萬。
正是有了上述財務數據的優異表現,揚德環能能在2023年8月獲得北交所上市委員們的首肯,也在意料之中。
但在2023年10月,揚德環能順利進入上市注冊環節后,一些經營上的頹勢便在此關鍵時期開始漸漸顯露。
當2024年初,揚德環能2023年的全年經營數據一出爐,恐怕連它自己都沒想到,這將導致其上市幾乎“流產”。
據叩叩財經曾獲得的經審核后的揚德環能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其在2023年中營業收入約2.9億,同比下滑15.16%,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12.71%,錄得6313.8萬。
從揚德環能的營收額度和利潤數據上看,在2023年中,雖然下滑幅度并不算很大,且依舊保持了較大的絕對規模,但最為致命的卻是,在這一年中,隨著凈利潤的下滑,其當期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跌至7.57%。
這顯然就讓揚德環能在2024年中不再滿足其選擇的北交所上市條件,即“預計市值不低于2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2500萬元,且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8%”。
幸運的是,縱然與選擇的上市條件“相悖”,但監管層還是“人性化”地給予了揚德環能北交所上市以“緩刑”——揚德環能能在2024年中“收復失地”,重新回到滿足北交所上市條件的范疇之內,那么其上市或還將存有一線生機。
2024年上半年,揚德環能的經營表現依舊僅能稱之為“差強人意”。
在2024年前六個月中,其扣非凈利潤雖同比增長了9.65%達到了3828.2萬元,但若保持此增長幅度,其2024年全年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是仍難有超過8%的把握。
于是,揚德環能北交所上市能否得以為繼,關鍵的答案就落在了揚德環能2024年年報的數據更新結果上。
總算,揚德環能拼盡全力在2024年中給其投資者們交出了一份還算合格的經營“答卷”。
據揚德環能最新公布的2024年財務數據顯示,在該“最近一年”中,營業收入重回增長軌道,錄得3.28億元,對應的扣非凈利潤達到8062.3萬元,同比增幅27.69%,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一年中,其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終于順利“擦線”小幅超過了8%,達到了8.91%。
“對揚德環能北交所上市推進來說,目前的情況也只能說是暫時安全,其短期內要獲得其所想要的成功注冊批文恐怕依舊還有些許難度。”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坦言,在業績上,揚德環能還需在2025年中繼續向監管層和市場證明其將持續“回暖”,此外,在企業的創新性指標上,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1)最漫長的北交所上市路
從2021年底提交北交所上市申請,至今已三年有余卻仍未果,揚德環能此次上市之路堪稱坎坷。
如果說在進入注冊環節后,業績的波動成為了影響揚德環能上市進程推進的關鍵所在,那么在2023年之前,業績突出且融資規模不大的揚德環能,其上市審核的進展緣何也同樣緩慢呢?
足足用了一年零8個月,揚德環能才順利完成北交所的三輪問詢獲得走上上市委會議的機會。
在此期間,其實際控制人的突發狀況,幾乎將其籌謀多年的上市夢毀于一旦。
早前曾就職于北京市司法局任辦公室干部的黃朝華為如今揚德環能的實際控制人。
據揚德環能披露,在此次上市之前,黃朝華直接持有揚德環能3.79%的股權,并通過其持股95.82%的北京揚德生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揚德生態”)間接控制著揚德環能27.68%的股權,合計共控制揚德環能31.47%的股權,為揚德環能實際控制人。
2022年7月22日,就在北交所對揚德環能此次北交所上市下發第三輪問詢函不久,安徽省巢湖市監察委員會突然宣布對揚德環能實控人黃朝華進行立案調查,并于同年7月28日至9月17日期間對黃朝華采取留置措施。
實際控制人遭立案調查并突被留置,這一突發狀況直接導致揚德環能在北交所的IPO進程進入中止審核狀態。
如果黃朝華最終被認定違法并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那么迎接揚德環能北交所上市的將是直接“終止”的命運。
好在最終還是虛驚一場。
2022年9月17日,安徽省巢湖市監察委員會依法解除對黃朝華的留置措施,并宣布對黃朝華的調查工作已經結束,并依法對黃朝華有關問題做出不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的決定。
這也才讓揚德環能的上市計劃能夠得以繼續推進。
關關難過,關關過。
化解了實控人的違法風險后,如今,揚德環能又在2024年中暫時度過了上市業績風險。
但正如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所言,重新剛剛“擦線”滿足上市標準的揚德環能,能否最終獲得上市注冊批文,如今依舊還是未知數,不確定風險仍存。
按照揚德環能2024年財務數據測算,其當期扣非凈利潤約為8062.3萬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8.91%,距離其選擇的上市標準,多了僅不到一個百分點。
也即是說,若揚德環能2024年扣非凈利潤再少800萬左右,至7238.87萬,那么其便將不滿足北交所上市條件。
這并不算多的幾百萬“超標”利潤,若揚德環能在2025年中稍有不慎,出現了業績下跌,其也將很大可能再度出現不滿足上市條件的“硬傷”。
除了業績的不確定性,揚德環能的“創新性”指標也并不算突出。
2024年3月中旬,證監會在《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簡稱《意見》)中明確提出,“交易所應當堅守板塊定位,嚴格執行審核標準,對申報項目依法作出明確判斷”。
介于此,2024年10月,北交所發布發行上市審核動態創新性評價??月鋵崱兑庖姟废嚓P要求。
在相關創新性評價???,北交所表示,截至2024 年 6 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249 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 92.37%,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48.19%;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為3174.67 萬元,最近三年平均研發強度(剔除未盈利企業)為 5.97%,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為16.44%;平均每家公司擁有 90 名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17.52%;平均每家公司擁有 22 項發明專利。
“申報在北交所發行上市的,發行人報告期內應當具備基本的創新投入或產出,充分披露其創新特征,結合客觀依據論證是否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及轉型升級等創新方式,增強核心競爭力,促進業績增長,提升抗風險能力”,北交所在上述最新公布的創新性評價??兄赋觥?/p>
何謂合格的擬北交所上市的創新型企業,北交所給出了三大創新性量化指標。
北交所規定,發行人申報在北交所發行上市的,原則上應當滿足以下基本要求之一:
一是通過持續開展研發投入,維持創新能力和競爭優勢。
主要表現為資金、人力等資源投入,具體如:研發強度較高,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在3%以上;或者研發投入金額較大,最近三年平均研發投入金額在 1000 萬元以上;或者研發投入增長較快,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復合增長率達到10%以上,最近一年研發投入金額達到1500 萬元以上。
此外,企業在研發人力資源方面應有相應體現,具體來看,最近一年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或者研發人員不少于 10 人。
二是通過獨立或合作研發形成知識產權成果并應用于公司主營業務。具體來看,通常擁有Ⅰ類知識產權 3 項以上或軟件著作權 50項以上。
三是積極參與標準研究制定并形成一定成果,通常參與制定過2 項以上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
揚德環能在研發投入上不僅遠不及北交所公布的平均水平,也較北交所給出的第一類創新性量化指標甚遠。
在2022年至2024年中,揚德環能的研發投入分別僅只有641.33萬、676.7萬、817.3萬,占當期營收比分別也僅有1.87%、2.33%、2.49%。
2024年中,揚德環能研發人員也只有29人,占當期員工總數也僅有4.56%。
揚德環能這捉襟見肘的研發投入和研發人員數量,甚至都難以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
揚德環能稱自己在2022 年 12 月 30 日取得證書編號為 GR202211007770 的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有效期為三年。
但根據目前實施的由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在2016年印發修訂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顯示,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須滿足的條件之一即為若企業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那么“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需不低于3%。此外,還需“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
那么,即便在2022年底僥幸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的頭銜,如今再過半年多時間,有效期將至,揚德環能是否存在難以再次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風險呢?
2)“三大釘子戶”誰將率先出局?
在揚德環能公布2024年年報之后,北交所注冊環節“三大釘子戶”的上市“底牌”都逐一揭曉。
其中兩家都幸運獲得了“安全牌”。
和揚德環能類似,宇星股份的最新業績也讓其投資者們暫時松了一口氣——宇星股份原本在2023年中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的業績總算回暖(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擦線”闖關標準,宇星股份上市“難產”追蹤:北交所三大注冊“釘子戶”中率先出爐2024年報,融資“骨折”之下,放手一搏能否如愿?》)。
2023年,在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宇星股份當年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也一度跌至8.36%,距離其選擇的上市標準的要求,也僅一步之遙。
據宇星股份2024年年報數據顯示,在這過去的一年中,其營業收入約4.48億,同比增長19.2%,對應的扣非凈利潤約為4237.2萬,同比增長24.82%。
更為重要的是,在2024年中,宇星股份的毛利率從2023年的17.94%增長至18.67%,這也是自其2020年毛利率持續下滑四年之后的首度回暖。
要知道,當初宇星股份在北交所上市委會議審核之時,其毛利率是否會出現持續下滑的問題即是上市委員們對其是否滿足北交所上市而提出的主要質疑之一。
為了早日成功實現上市,宇星股份甚至不惜大幅削減自己此次上市的融資規模,以期為成功獲得監管層的首肯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按照2024年1月,宇星股份向證監會提交的相關注冊材料顯示,其此次上市的募集計劃為通過發行不超過1680萬股新股以募集2.9億資金投向“年產35000 噸高強度緊固件投資項目”。
2024年10月31日,彼時雖然其最近一期中報即2024年半年報數據表現優異,宇星股份的注冊申請依然未獲得證監會放行,于是,宇星股份當機立斷,宣布修改上市融資計劃。
根據宇星股份調整后的上市融資計劃顯示,其擬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縮減為不超過 1000 萬股,預計融資規模從此前的2.9億大幅縮減至1.25億,僅相當于原計劃規模的四成左右。
金則利就沒有揚德環能和宇星股份這般幸運了。
在2024年前半年中,利潤曾一度同比增長超過30%的金則利,在最后時刻卻給了投資者們一個大大的“驚嚇”(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北交所上市提交注冊一年未果 金則利迎來近四年最差“年報”:業績持續下滑趨勢仍待扭轉,一波三折闖關路能否等來滿意結局?》)。
據金則利2024年年報顯示,其在2024年中錄得營業收入2.53億元,同比增幅縮小至1.59%,對應的扣非凈利潤僅有2202.1萬,同比下滑幅度達19.51%。
這也是金則利自2022年掛牌新三板交易以來收獲的最差年報業績。
不過,因金則利2023年業績還算差強人意,其與2024年相關數據結合后,尚能滿足“最近兩年凈利潤均不低于1500萬元且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這也算暫且保住了金則利此次上市不至于被立即“終止”的地位。
但持續羸弱的盈利能力,顯然已不足以成為支撐金則利順利獲得北交所上市注冊的籌碼。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