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預熱了小半個月的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終于結(jié)束眾籌,正式開售。相較于999元的眾籌價,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正式售價稍有上漲,來到1199元。和上一代產(chǎn)品類似,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采用了模塊化設計,允許用戶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替換不同的鏡框款式,框架每款售價199元,可以說相當實惠。
雷科技發(fā)現(xiàn),從功能上看,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較上一代的升級并不大,同樣是音頻方案的智能眼鏡。但在設計方面,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在上一代的基礎上,做出了不少的改進。
圖片來源:米家
首先,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較上一代產(chǎn)品大幅減重,最輕的款式只有27.9g重。作為對比,小雷平時使用的雷鳥V3單鏡框就有39克,帶鏡片更是直逼50g。
其次,智能眼鏡容易損壞的鉸鏈部分,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也改用了「鋼琴超彈鉸鏈」,可以有效降低眼鏡「夾頭」的不適感。鏡腿經(jīng)過了重新設計,最薄處只有5毫米,不會出現(xiàn)傳統(tǒng)智能眼鏡那種「卡耳朵」的情況。
再加上12小時的連續(xù)播放時間、小愛同學和雙設備音頻切換,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可以說是音頻智能眼鏡的「完全體」。但問題在于,滿分的智能音頻眼鏡的體驗上限,能超越一個80分的智能拍攝眼鏡嗎?
純音頻眼鏡并非「一無是處」
可能有人覺得「智能音頻眼鏡」和「智能可拍眼鏡」之間有著難以逾越的體驗差距,從硬件功能上,這句話不無道理:畢竟智能可拍眼鏡能對智能音頻眼鏡實現(xiàn)100%的功能覆蓋,但再先進的音頻眼鏡也不能像可拍眼鏡那樣拍照錄像、更不用說調(diào)用視覺模型實現(xiàn)AI交互了。
但作為一個「智能可拍眼鏡」用戶,小雷必須承認,和全天16小時的超長佩戴時間相比,我用智能眼鏡拍照拍視頻的時間與次數(shù)幾乎可以忽略。在雷鳥V3的評測中小雷說過,這款眼鏡不是那種專門用來視頻創(chuàng)作的眼鏡(除非你愿意戴眼鏡時在脖子后面掛一條線充電),而是用來記錄生活片段的眼鏡。
圖片來源:雷科技
拋開電量不談,每次讀取眼鏡素材時我都要打開App、打開傳輸模式、連接眼鏡的熱點,這套流程本身也相當煩瑣。而在電量和體驗的雙重影響下,我只有在「這個畫面必須用眼鏡才能拍」時才選擇用眼鏡拍視頻。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雷鳥V3都是以「藍牙模式」(耳機模式)工作的。
但「兩分鐘播放=1%電量」的耗電速度意味著我不可能長期用雷鳥V3來聽音樂,實際上,我也只有在外出吃飯但忘記帶耳機時,以及打電話時才會把藍牙音頻切換到眼鏡上。
也就是說,盡管智能可拍眼鏡在功能上和智能音頻眼鏡有本質(zhì)上的差距;但在日常使用中,兩者的差距其實并不明顯;甚至在「扮演藍牙耳機」這件事上,智能音頻眼鏡因架構(gòu)更省電,反而做的更好。
從這個角度看,米家選擇繼續(xù)在智能音頻眼鏡上發(fā)力,而不是貿(mào)然進軍智能可拍眼鏡,在我看來并不是被動妥協(xié),而是主動選擇。
「不像智能眼鏡」才是好智能眼鏡?
在小紅書、微博等平臺,認為現(xiàn)階段「音頻眼鏡優(yōu)于可拍眼鏡」的網(wǎng)友并不少。在小紅書上搜索「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可以找到不少眾籌用戶的好評。小雷和其中幾位個人博主聊了聊,發(fā)現(xiàn)大家選擇米家這款眼鏡的原因「出奇的一致」:這款眼鏡看起來不像智能眼鏡。
圖片來源:雷科技
有用戶表示傳統(tǒng)智能眼鏡(可拍及可視眼鏡)為了容納更大的電池,選擇無節(jié)制地加粗鏡腿;但為了減重,又必須從鏡框上「偷重量」,讓眼鏡看起來「前細后粗」,一點都不像正常的眼鏡。也有用戶表示可拍眼鏡會讓人覺得自己在偷拍,反正現(xiàn)階段眼鏡的用處還是拿來聽歌,那倒不如買個純音頻的智能眼鏡。
再加上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在智能眼鏡品類中屬于低價一類,相比智能可拍眼鏡甚至是智能可視眼鏡,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的試錯成本會低很多——大不了就不用AI功能,單純把它當眼鏡+耳機來用。
而從這些真實用戶的反饋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就當前智能眼鏡發(fā)展的情況來看,低價和低調(diào)才是智能眼鏡打動用戶的「必殺技」。
想嘗鮮智能眼鏡,如何選購?
小雷還沒有拿到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暫時無法對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的產(chǎn)品性能做真實的評價。但如果你想在2025這個智能眼鏡爆發(fā)的時間點,用智能眼鏡「看」到數(shù)碼可穿戴的未來,小雷依舊能為你提供一些值得參考的購買建議。
首先,如果你本身就佩戴眼鏡、長期戴耳機,且對智能眼鏡沒有太深入的了解,只是想試試智能眼鏡這個品類,那米家智能音頻眼鏡2或界環(huán)的音頻眼鏡會是你最好的選擇。從功能上,智能音頻眼鏡更像是眼鏡和耳機的「整合」——它不會給你帶來額外的功能,但能優(yōu)化你的整體體驗。
圖片來源:米家
但如果你本身不戴眼鏡,沒有「升級眼鏡新功能」的需求,那我反而建議你體驗智能可拍眼鏡甚至是智能可視眼鏡。本身不戴眼鏡意味著短續(xù)航時間不會對你的視力帶來任何影響,而拍攝、顯示功能在這種情況下也更為重要:
對于一個戴眼鏡的用戶來說,從非智能眼鏡「升級」到音頻眼鏡,升級成本大致可以理解為「新眼鏡價格減(非智能眼鏡、耳機價格總和)」,畢竟我們本身就要戴眼鏡。
但對于一個不戴眼鏡的用戶來說,購買智能音頻眼鏡意味著你在非必要的情況下為了一副耳機額外買了一副眼鏡。相比之下,購買智能可拍、可視眼鏡意味著眼鏡本身「非必要花費」的比例其實是降低的。
而且不戴眼鏡的用戶不需要給眼鏡配戴度數(shù)的鏡片,用眼鏡自帶的平光鏡片即可。即使真的不喜歡,出二手時的沉沒成本也更低。
圖片來源:雷科技
另外,如果你有用拍Vlog的習慣,那不用說了:無論你本身戴不戴眼鏡,智能可拍眼鏡都會是你最好的選擇。對Vlog創(chuàng)作來說,智能眼鏡能帶來無法取代的全新第一視角,光是能做到這一點,智能可拍眼鏡都已經(jīng)值回票價了。
寫在最后:
智能眼鏡市場愈發(fā)熱鬧,除了小米已推出音頻眼鏡外,阿里、字節(jié)都被傳即將下場,給本就熱鬧的“百鏡大戰(zhàn)”再添一把火。但從行業(yè)的角度看,智能眼鏡的用戶認知還停留在相當淺層的階段。換句話說,智能眼鏡仍是一個「藍海市場」——智能眼鏡行業(yè)「玩家」有很多,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該做什么的品牌仍是極少數(shù)。
在這一時間點,品牌更應該考慮的還是「自己的產(chǎn)品能為用戶帶來什么價值」,而不是某款產(chǎn)品能不能搶占智能眼鏡的生態(tài)位。只有當產(chǎn)品體驗與性價比都不再僅僅是噱頭后,智能眼鏡才可能迎來真正的大眾市場,這場「大佬分羹」的市場爭奪戰(zhàn)才會真正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