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信部開了一場閉門會議,20 多家車企被訓話,矛頭直擊智駕。這對于整個行業,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講了啥呢?
第一個,不準再拿用戶當做測試小白鼠!
以前有些車企,輕輕松松拉上萬人去搞測試,簡而言之,就是把消費者當做無償的測試人員。
而現在規定,測試規模達到 1000 以上,就要進行公告申報,就是給那些跑得太快,不把人命當回事的車企,當頭棒喝。同時強制收縮市場的智駕戰略。要穩扎穩打。
第二個,不允許模糊宣傳智駕功能。
過去車企們為了賣車,對外宣傳沒有敬畏心,動不動就是什么高階智駕、自動駕駛、全部托管等等。很多買車人信以為真,結果釀成慘劇。
其實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智駕再怎么強,也只能是組合輔助駕駛,開車要以人為主,這個要明確。
而且對各級別功能邊界劃分,極為嚴格,極致扣字眼,比如 L2 級別的系統不能叫“接管”,這個詞只有L3 級別才能用。
以防止一些車企,不當競爭,忽悠消費者,把低端智駕當高端賣。
這樣做就是讓車企少玩一些虛的東西,多搞點兒實實在在的技術驗證,要將安全以及消費者的知情權,擺在最為重要的首位。
第三個,智駕功能開啟,強制設置條件。
比如禁用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功能,不要為了詞匯高大上,充滿未來科技感,而不尊重安全。
禁止車企頻繁升級軟件,如果沒有完全測試好,就上線,有 BUG 造成車主安全問題,那么會立刻追責審查。
還有人臉識別技術的車,不能讓座椅放得太平,這一招確實能夠有效地防止駕駛員在開著輔助駕駛的時候打瞌睡。
脫手60秒必須強制提醒,讓駕駛員對安全不要掉以輕心。
朋友說,會議上,上面還著重點名了一家新勢力,說他們在廣告里,暗示車子能自個兒通過復雜路口,結果這跟實際功能,差得有點兒遠。
至于是誰,大家應該能猜到,猜不到就看評論。
總之,這次會議,就像是一劑猛藥。
主要是敲打惡性競爭,玩文字游戲忽悠消費者的不良風氣。
讓國內新能源車企,好好造車,把心思用在回歸硬技術和安全
本身,不要盡想著依賴“軟件”定義汽車。
快即是慢,慢即是快,這樣智能出行,才會良性發展,距離我們更近一些。
說白了,規范是不讓你吹牛,而不是阻止你牛。真牛的車企,會歡迎這種有規范的制度,只有天天吹牛的才會反對這種規范。
整體來看,2025 年,中國汽車行業已經走進了“決賽圈”,今年會有不少車企倒閉,有的就是渾水摸魚的,有的也在認認真真造車,但都不重要,淘汰只分強弱,這就是市場競爭的殘酷性。
前年,拼硬件,去年,拼服務,今年,拼智駕。
但這場會議,明顯把智駕降速了,對行業的影響來看,這些新規矩,會加速市場洗牌。
大廠、頭部企業,資源較為充足,建立一套合規體系,問題不大。但那些天天琢磨著用新名詞、新概念來造勢,忽悠消費者的車企,可能已經走進了絕路。
今年還會有一大波降價潮,這里面很多車企可能是為了清庫存跑路。
所以大家買車的時候,千萬不要圖便宜,圖降價打折多的車,就像當年很多人貪打折房,最后買到的都是爛尾樓。
市場出清階段,大額消費要格外謹慎,盯住頭部品牌,小勢力就算了。如果不著急,大可以等到決賽結束后再買車,更好一些。
其次這次會議,會促使全國智駕降速,對長遠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安全大于一切,無論未來智駕發展到什么程度,快還是慢,作為駕駛者,都一定只把科技當做輔助。
因為生命只有一次,背后都是家庭和親人。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對生命存有敬畏心,盡可能把危險降到 0,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這是一切的基礎。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于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后閱讀。歡迎跟96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