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香氣讓人瞬間放松,仿佛煩惱隨風飄散。”參與心理舒緩體驗的一名學生說。近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其中的“食藥感官聞愈體驗”心理舒緩特色項目吸引學生積極體驗。該項目利用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讓體驗者通過嗅聞肉桂、艾草等植物的香氣,觸摸葉片質感,并親手制作香囊,了解植物精油的舒緩作用。
據悉,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近期舉辦以“品農耕文明·圓五育和美”為主題的2025年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周,來自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廣西農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區內10所高校的師生代表積極參與這一融合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實踐。
活動期間,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的青年廣場化身為“治愈魔方”,學校的十大心理工作室各展所長,用農耕元素設計出別具一格的心理療愈體驗。從“CITY WALK校園生態行”到“植物種養療愈計劃”,從“園藝壓花心理體驗”到“食藥感官聞愈體驗”,每一項活動都緊扣“耕讀潤心”主題,讓學生學會自我調適、感悟生命成長。
“CITY WALK校園生態行”成為活動首日的亮點之一。學生在心理教師的帶領下,沿校園生態步道漫步,通過“五感體驗”感知自然——觸摸樹葉紋理、聆聽鳥鳴、嗅聞草木清香、觀察光影變化,并記錄生態觀察筆記。
在“植物種養療愈計劃”中,學生親手播種綠植,從育苗到澆水全程參與,并通過每日觀察日記記錄植物生長與自身情緒變化。“看著種子發芽,就像看到自己的成長,內心充滿希望。”一名學生分享道。
“園藝壓花藝術工坊”和“曼陀羅情緒療法”結合美學與心理療愈技術。學生利用校園花卉制作壓花書簽、裝飾畫或通過繪制曼陀羅圖案探索潛意識情緒。現場的園藝教師指出:“動手實踐能緩解壓力,藝術表達則幫助學生建立正向情緒反饋。”
在“音樂療愈空間”,學生參與即興鼓圈演奏,用節奏表達情緒;通過DIY果殼風鈴,將煩惱“穿”進風鈴,感受身心放松。“制作過程讓我專注當下,煩惱好像被剪斷了。”現場參與的一名學生感慨。
“田間勞作的踏實感和自然療愈的沉浸感,能幫助青年學子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找到心靈的錨點。”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義崇寬說。學校將耕讀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育人模式。自2023年首次嘗試以來,該校的“耕讀潤心”實踐成果顯著:2024年榮獲全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調研報告二等獎;2025年成立10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高水平工作室,進一步深化課程與實踐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解決個體問題,更要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周負責人表示,學校未來計劃將耕讀心理課程推廣至鄉村學校,聯合高校開發標準化心理育人模塊,為鄉村振興培養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人才。(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歐金昌 通訊員 章琴 蔣蕙璠 曾院珍)
感官療愈活動現場。學校供圖
心弦共鳴活動現場。學校供圖
作者:歐金昌 章琴 蔣蕙璠 曾院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