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市場最近在個股層面是漲少跌多。
但上證指數都8連陽了。
我們都知道,這是國家隊在持續買入造成的。
但這事并非是護盤這么簡單。
一、股市的寬信用通路
央行一直都在打通信用投放通道,但由于需求較弱,現在也沒啥好的項目,所以寬信用的進程比較慢。
以前主要靠房地產和基建投放信用,現在這兩家伙熄火了。
去年924,央行創建了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個工具。
這就標志著股市正式成為央行投放貨幣的通道。
這不,在貿易戰的陰霾下,匯金護盤一出手就2000億了。
然而,匯金買夠了嗎?
大概率是沒有的。
因為現在又在禁止凈賣出了。
去年924之前,我就跟大家分析過,限制凈賣出也意味著限制了機構買入。
市場就容易出現縮量陰跌。
此時,國家隊一邊買入ETF,另一邊通過股指期貨做空對沖。
這就能使得抄底時不至于抬升股價。
這也同時給長期資金創造了建倉的機會。
比如,險資,上市公司回購等等。
現在有一種可能,如果匯金買入不僅僅是護盤,還要承擔信用投放的話。
它就一定有買入量的KPI考核。
具體是多少量,我們不得而知。
一旦量達到KPI標準,隨之而來的就是快速拉升。
未來,隨著長期資金的占比越來越高,A股也會變得越來越有效。
二、限制了誰
限制凈賣出都是針對機構。
如果是針對公募,就會造成滬深300持續縮量陰跌。
如果是針對游資和量化,就會造成小盤股持續縮量陰跌。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很可能更多是限制了游資和量化。
這是一種打擊題材炒作的有效方法。
不過,平時一般不怎么用,因為限制凈賣出總得有個理由。
而這個理由肯定不能是明目張膽的告訴大家國家隊要建倉吧。
最合適的理由就是遇到風險事件,為了維穩股市,限制凈賣出。
那么這就很有意思了。
可能限制凈賣出會持續到關稅談判初見成效時,或者是持續到國內出臺重要政策,亦或是持續到一季報落地。
三、談判即將開始
前期雙方你來我往的加碼關稅戰籌碼,目的還是為了未來的談判。
先放最狠的話,然后隨著談判的開展,相互逐漸讓步。
最近貝森特開始掌權,他釋放了想談判的信號。
中國這邊也換了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
這也釋放了談判的信號。
不過這次談判跟以前不同。
第一,以前的四位首席代表,都是金融貿易專業出身。
李成鋼是法律專業出身,外經貿部期間任法律司處長,進入商務部后,出任條約法律司的副司長、司長。
這標志著不同于之前利益交換模式,這次我們將正面回擊,不做妥協。
第二,以前的代表都在美國有一定的人脈基礎,而李成鋼在商務部擔任部長助理期間,重點耕耘東盟(RCEP)、歐盟(中歐投資協定)與上合組織,也跟聯合國、世貿組織和其他國際機構建立了廣泛的聯系。
這標志著不同于以前孤身對抗美國,這次我們將聯合全球盟友一起反抗。
這場博弈會異常精彩。
四、央行硬扛人民幣升值壓力
最近,美元兌其他貨幣貶值了10%左右,但人民幣盯住美元,一點都不給升值的機會。
這有兩層意思:
1.不希望人民幣波動過大,以免對國內經濟和金融市場造成沖擊;
2.不慣著美國,不讓他們借機化債和平衡貿易逆差。
所以現在不是沒法升值,而是不想立刻就升值。
總之就是要穩。
只有我們穩住了,才能在亂中取勝。
一旦談判有進展,央行可能就會允許人民逐漸升值。
屆時,就會有資金回國。
這就會給股市帶來增量資金。
但也必須要說,這是持久戰。所以要很有耐心!!!
五、基本面大概率在一季度回升
一季度的各項宏觀數據都出現了回暖的跡象。
那么上市公司一季報的業績增速大概率會迎來拐點,未來將迎來戴維斯雙擊。
隨著政策逐漸轉向內需,上市公司業績未來的斜率也會越來越大。
慢牛真正的基礎是業績提升。
沒有業績,光靠拔估值是走不長久了。
最后說一下昨天的盤面。
其實昨天市場并不弱。
但國家隊在盤中有兩次明顯的拉升。
這再次說明,他的目的不僅僅只是想托住市場。
否則他完全可以在市場跌下去后再出手。
國家隊的出手已經暴露出現在A股的拋壓其實很輕,這個位置的韭菜都被割得差不多了。
總之,現在A股處于高度控盤中。
看一看是可以的,但盡量少動。
把幾個寬基指數定投起來一定吃不了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