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依然沒有緩解跡象,即便后續有了緩解,它所造成的全球貿易格局改變也是難以逆轉的。
其實,時代背景早已變了:全球化的紅利逐步收窄,外部需求趨于不確定,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面臨一道關鍵的戰略命題:我們還能繼續依賴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嗎?
即便沒有關稅戰,這個問題也必須得到解答。作為一個巨大的國家,中國不能繼續只做出口導向型、政府投資驅動型的經濟體了。
消費,必須作為出口、投資之外的“第三板塊”,但現在這個板塊太弱了。提出這個戰略并非是指中國要放棄制造業,制造業作為立國之本還是不變的,現在急需的是要增加內部消費貢獻GDP的比例。
所以答案已經明朗:要穿越不確定的外部周期,中國必須更加堅定地走“以內需為主”的道路,而這條路的起點,就是讓老百姓的錢包真正鼓起來。
出口紅利見頂,轉向內需是大勢所趨
過去三十年,中國依靠“世界工廠”的地位,用低成本勞動力和龐大的制造能力撬動了全球市場。
但當貿易戰襲來、供應鏈脫鉤、產業鏈外遷等現象相繼出現,出口這臺舊引擎開始“喘氣”。其實全球消費結構也在改變,歐美國家(尤其是歐洲)的去消費化趨勢正在削弱中國經濟賴以生存的外需市場。
東盟作為替代出口目標,體量還是有限,其消費能力也有限,無法消化大部分產能。
更重要的是,這場關稅戰的本質不僅是貿易摩擦,更是全球力量格局的再塑。在這種結構性風險之下,寄希望于通過外交手段恢復昔日的順風出口局面并不現實。
因此,中國必須“由外轉內”,以強大的國內消費力和內生增長動力來托舉經濟的韌性。
老百姓的“錢包厚度”,決定內需的“含金量”
要擴大內需,不能只是喊口號。這個話題我們已經太熟悉——從初中政治課本就在說擴大內需了。
消費的本質是“有錢愿意花”。如果居民收入不穩、債務高企、社保預期不足,再多的政策鼓勵也只能停留在紙面。
目前中國的消費占GDP比重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仍屬偏低。相較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普遍超過60%的水平,中國居民消費率長期徘徊在40%左右。
這背后不僅是消費觀念的問題,更是收入結構、分配機制和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造成的“消費抑制”。
要真正激發內需潛力,關鍵就是要讓更多普通人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也就是說,只有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了,內需才有根基,市場才有活力。
鼓起錢包,不是發紅包,而是重構分配格局
提高居民收入,不應簡單理解為財政轉移或一次性補貼。那些方式也許短期有效,但治標不治本。
要讓錢包真正“鼓起來”,更需要從制度設計上出發,構建更加公平、可持續的收入分配機制。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優化稅收結構:通過提高個稅起征點、擴大專項扣除范圍,減輕中低收入群體負擔,讓勞動者的努力得到更大回報。
增強社會保障:建立更加全面、可預期的養老和醫療體系,減少“未富先老”所引發的焦慮,讓人敢消費、敢投資。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是就業的主力軍。政策應向他們傾斜,法律應當給予他們受到保護的地位,提供更多融資渠道與稅收支持,從源頭上提升就業與收入。
改革戶籍制度,打通城鄉和區域壁壘:讓更多農村人口和三四線城市居民享受發展紅利,是擴大內需的巨大潛力池。
從“被動應戰”到“主動調整”,打造內循環新格局
擴大內需不是經濟下行期的權宜之計,而是中國經濟從“初級發展模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一躍。
全世界所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都成功進行了經濟結構轉型,擴大了消費占GDP的比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只靠制造業和出口成為發達國家的先例。
這意味著要從“出口優先”的被動應戰,轉為“內需主導”的主動布局。
這一轉變并不容易。它要求圍繞“提升人民收入”和“增強消費信心”做系統性改革。類似于美國當年的“偉大社會”計劃和日本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它是一場涉及全社會收入結構的深刻改革,而不是一些局部政策的修修補補。
唯有如此,中國經濟才能在外部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穩住基本盤,守住增長的底線。
結論:老百姓的錢包,是中國經濟最大的確定性
越是外部環境動蕩,越要回到基本面。而經濟的基本面,不在國企央企,也不在金融大佬,而是在千千萬萬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當普通人敢花錢、愿花錢、能花錢,經濟循環才會順暢,創新才有需求牽引,就業才有穩定預期。
中國的發展奇跡,從未依靠資本泡沫,而是依賴數億人民的勤勞和奮斗。同樣的,中國下一階段的經濟奇跡,也應由人民的消費升級和生活改善來驅動。
是時候,讓老百姓的錢包真正鼓起來了。因為他們才是中國最深厚的市場、最穩固的信心、最值得托付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