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民辦本科高校 溫州商學院 以相當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招聘頂尖人才。而北京大學哲學博士P 在投出近60份簡歷后,入職了這所高校。
有網友說他浪費了北大學歷,為錢放棄了學術理想;
有網友同情他,稱在“文科無用”的環境下,能找到這份工作已屬不易;
還有人居高臨下,認為他上學期間沒做好職業規劃、沒好好發論文,才導致從“985、211”落到民辦高校,社會地位一落千丈。
然而,這位哲學 博士曾對媒體表示 自己并不后悔這個選擇。
“只是抽象地談論北大博士該有怎樣的職業道路,不結合個人的具體情況,是沒有意義的。我也沒有放棄學術理想,只不過不是卷論文、卷學術名利場,我只想靜下心來,寫一點對自己而言有意義的文章。”
其實更為重要的是,溫州商學院不是吃素的,給了這位博士非常豐厚的回報: 稅后三十五六萬元的年薪。
這位認為自己并不虧:
“我在這里10年的收入,抵得上很多公辦普通本科教師20年以上的收入,即使未來有一些未知的風險,現在的收入也可以給我不少底氣。”
他總結:
不要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是北大的、是博士就該如何優越;也別把自己陷入悲慘敘事,認為入職民辦高校就低人一等、很可憐。
“世事無常,一切都在變化,只有對自己的認可是我們在這個時代唯一能抓住的穩定存在。”
這位博士出生于1995年,河南許昌人,本碩都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2023年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投遞了近60份簡歷后,我于2024年7月入職溫州商學院,目前任溫州學研究基地副主任。
這位博士屈尊“下嫁”到溫商,讓我們想到去年登上熱搜的斯坦福海龜博士蘇某(本科就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入職皖北鄉鎮公務員的事情,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辦不到。
而最近也有媒體稱杭州市委黨校3個職位,結果190多位博士投了簡歷,競爭激烈可想而知。
人們肯定說,這就業就到了這光景啊!這2000多萬待業大軍的滔滔洪流,到哪里都會弄得“泥沙俱下”。
就事說事,我們怎么都要說:這位來自許昌的博士的選擇是值了。要知道,前些年有人新聞碩士畢業去端盤子的事情都有,還是985碩士呢。
從他的描述看,海投簡歷,一年后他才選定溫商,證明他的求職一開始也是遇到很多挫折的,最后才選定溫商。
所以說,就業這事,就像談戀愛,合不合適,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
在供過于求、買方市場的情況下,選個活干下來,只要成本收益大抵劃得來,就OK了。
換個角度,當前全國性的教育大躍進和大擴招(表面上可以緩解就業壓力),其實只是將就業壓力往后趕了一下,就像通過發行債務或貨幣來疏解債務或流動性不足,是典型地飲鴆止渴。經濟上,總有一天(債務信用被透支,收益率過高)債務問題總爆發;就業上,總有一天(普遍地高學歷或高學歷的嚴重過剩)會問題總爆發,把年輕人的銳氣、戀愛生娃的朝氣、和對社會的正面期待不停消耗,直至消耗殆盡。
所以我們看到海龜在貶值,985在貶值,211在貶值,本科在貶值,皇帝女兒也愁嫁,所以我們看到非升即走(預聘制、tenure track)......
同濟大學教授張生呼吁:
今年博士尤其是文科博士找工作之難讓人痛心,也許大學應該暫時停止招聘那些所謂的帶頭人或者帽子教授之類,把寶貴的就業機會留給更有希望的年輕的學人。
教育部應該立即暫停勞民傷財干擾大學正常發展的大學評估。
建議大學教授不要延遲退休,而是要盡快退休,把職位留給年輕人。同時也不建議大學通過大量招收博士后來殘酷剝削青年博士,而應給他們直接提供教職。
近年來培養的青年博士,可能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能培養的最好的博士,他們大都受到良好的訓練,還有很多博士在求學期間受惠于國家的支持,到海外名校留學,有的還獲得博士學位,他們基礎好,眼界開闊,而且是在國家最強盛時成長,熱愛祖國,更希望自己能為國家的教育和科研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位張教授用心之切,躍然紙上。
然而教育部除了擴招和延期之外,并無他法。
削除那些評審和精密的量化(指標)管理,等于自廢武功。
(沒有這些,不如直接像特朗普那樣,把教育部給廢了)
就業問題根本就是一個社會學問題,教育是就業難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
經濟結構轉型以及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造成的人口過剩才是問題的痛點。同時這種過剩反過來成為“高密度、高強度管理和控制”的“理由”。
然而,我們誰也不能阻止生產力水平提高到步伐,甚至阻止的企圖都是政治不正確的。
文明只能通過折磨或折騰一部分人來提升整體人的所謂的榮光和驕傲。
這么說,就宿命了,無可救藥的宿命論!
▲古埃及的牛耕圖,寓意是,人類文明的開始就是奴役的開始。
(全文完)
了解變局,了解時代,關注我們
頁底留言功能已開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