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海工業智能中心
“人工智能領域的下一個挑戰是,實現‘具身通用人工智能’。”
這句話出自圖靈獎得主、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長姚期智。短短兩年間,“具身智能”已從學術概念進化為產業風暴眼,在2025年達到了市場競逐的沸點。
資本嗅覺最能感知價值流向。
據MarketsandMarkets研究,全球具身智能市場規模正以45.6%的驚人年復合增長率狂奔,從2023年的18億美元直指2028年的138億美元關口。
在時代更替之際,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作為成果轉化示范區、產城融合試驗場,正式成為上海市南部科創中心及智能制造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名片”。
2025年4月28日,由北京甲子光年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主辦,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聯合承辦的「AI共潮生——2025甲子引力X科技產業新風向」大會即將上海工業智能中心拉開帷幕,其中一個核心議題,就是具身智能。
「甲子引力」是「甲子光年」重磅打造的中國科技產業頂級質感會議IP,旨在站在當下中國時點,聚焦“科技產業化、產業科技化” 議題,建立共識,巔峰論道,定調未來,促進連接,傳達中國科技產業融合之路的方法論和最強音。
在今天這樣一個具身智能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時代背景下,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具身智能有如此之高的關注度,「甲子光年」又為什么選擇在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舉辦「甲子引力」大會?這場大會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看點?
1.具身智能:從圖靈預言到人機共生的跨越
1950年,艾倫·圖靈在《計算機器與智能》中埋下一顆種子:真正的智能機器應具備“與環境交互、自主決策與執行”的能力。
這個被稱作“具身智能”的設想,如同封印在論文中的未來圖景,在隨后70余年間始終游走于學術殿堂與科幻想象的夾縫中。
轉機出現在大模型掀起的新一輪智能革命。
當AI突破虛擬世界的邊界,具身智能終于掙脫概念桎梏——2024年谷歌DeepMind推出提升機器人決策速度14%的新模型,英偉達斥資押注人形機器人公司FigureAI并成立GEAR實驗室,這些動作昭示著技術巨頭正將“鋼鐵軀體”植入“硅基大腦”。
這場覺醒背后是交互范式的顛覆。
如今的具身智能已非簡單執行指令的機械臂,而是融合多模態感知、動態環境理解與自主決策的“類生命體”:它們能辨識別醫療場景中的細微體征波動,可捕捉教育互動中的認知盲區,甚至在家居環境中預判主人尚未言明的需求。
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認為:“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未來,它將使機器更加人性化,更能夠理解和適應人類的世界。”她的觀點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同。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可以預見,具身智能將會在醫療、教育、家居等多個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巨頭們紛紛下場投入這場博弈,這是技術的較量,也是對未來世界的一場探索與定義。
所以在這樣一個具身智能火熱的今天,「甲子光年」站在技術潮頭,希望與行業一起探討具身智能最前沿的技術動態,以及共同探索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
于是,就有了4月28日在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的這場「AI共潮生——2025甲子引力X科技產業新風向」大會。
2.為什么是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
智能機器人是AGI具身智能的理想載體之一,這一點毋庸置疑。
在工業4.0的浪潮中,智能機器人正在具身智能的加持下,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響力,成為制造業的新變革者。它們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在重塑生產流程和工作環境。
作為工業4.0時代的先鋒,智能機器人正引領著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從汽車制造到電子產品組裝,從食品加工到制藥行業,智能機器人的應用正在不斷擴展,它們正在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推動著工業的創新和發展。
根據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暨具身智能峰會上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2029年,該市場規模有望擴大至750億元,占據全球市場的32.7%,到2035年有望達到3000億元。
廣闊的市場規模之下,一些變革正在發生。
作為上海市四大人工智能創新融合載體之一,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聚焦人工智能發展四智產業,其區域內聚集了“機器人天團”。比如我們熟知的節卡機器人、非夕科技、颯智智能、鈦虎機器人、鯨魚機器人、海神機器人、智世機器人、橋田智能、微億智造等等。這些代表企業在今年更是乘勢而起、動作頻頻。
換句話說,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是目前中國最適合承辦具身智能相關產業活動的“風水寶地”。
智能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技術的深入,智能機器人正在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推動工業的創新和發展。
那么,具身智能將如何重塑人機交互的未來?具身智能與人類認知:模仿還是超越?智能機器人又有哪些最新的亮眼表現?
2025年4月28日,「甲子光年」將在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的上海工業智能中心召開「AI共潮生——2025甲子引力X科技產業新風向」大會。
本次大會將匯聚全球知名行業領袖、產業大咖、技術極客和科技新貴,關注全球AI產業發展奇點,共同定調未來科技產業趨勢,激發科技產業融合的創新實踐。
在本次大會的圓桌對話環節,「甲子光年」與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共同邀請了節卡機器人董事長兼CEO李明洋、微億智造董事長兼CEO張志琦、梅卡曼德機器人創始人兼CEO邵天蘭、非夕科技副總裁胡曉平、達武創投聯合創始人 荊濤等一眾具身智能產業鏈領軍者,與觀眾一起探討,在AI大模型加持下,具身智能的“寒武紀大爆發”。
3.大會還有哪些看點?
看點1:2025人工智能產業發展30個判斷
4月28日上午,甲子光年創始人、CEO張一甲將重磅發布甲子光年智庫趨勢報告:《AI共潮生:2025人工智能產業發展30個判斷》。立足2024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核心動態,給出2025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30個明確判斷。
看點2:頂級大咖巔峰對話,探討中國AI如何重塑全球AI價值坐標系
報告發布環節之后,由甲子光年創始人、CEO張一甲主持的巔峰對話環節,邀請面壁智能聯合創始人&CEO李大海、云深處科技創始人&CEO朱秋國、北京并行科技董事長陳健、黑芝麻智能創始人單記章四位行業領軍者,共同探討“中國AI如何重塑全球AI價值坐標系”的話題。
看點3:算力與Agent,AI產業兩個關鍵議題
除具身智能圓桌對話外,4月28日下午,「甲子光年」還設置了另外兩場干貨滿滿的圓桌對話,話題分別聚焦算力與Agent這兩個2025年AI產業同樣高度關注的關鍵議題。
圓桌對話【算力】
在該環節中,甲子光年邀請希捷科技中國區市場營銷負責人 俞康、西云算力CEO 莊寧、趨境科技CEO 艾智遠、Zilliz 合伙人兼研發 VP 欒小凡、真知創投董事總經理 陳超等嘉賓,共同探討《數據筑基·算力革新:協同存儲與異構,解鎖AI時代新質生產力》的話題。
圓桌對話【Agent】
在該環節中,甲子光年邀請e簽寶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政企事業群總裁張晉、容聯云副總裁,諸葛智能創始人孔淼、未來式智能創始人兼CEO楊勁松、易點天下技術中心副總經理張奧迪、flowith聯合創始人兼COO吳熠宸、維度AI創始人兼CEO楊宇梁等嘉賓,一起交流《AI Agent商業化的“破壁之戰”——萬億級市場爆發前夜》的議題。
最后我們想說的是,「AI共潮生——2025甲子引力X科技產業新風向」大會,不僅是一場科技盛會,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在這里,我們將見證智能科技如何改變世界,如何塑造未來。
4月28日,上海工業智能中心,我們不見不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