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BA 聯賽官方的一則通知引起了不小的波瀾,據媒體人 “球圈趙探長” 透露,CBA 聯盟近期再次向各隊強調,未經俱樂部和 CBA 公司書面同意,注冊國內球員不得私自參與其他商業賽事。此規定其實早已有之,寫在球員合同當中,然而此次再度著重聲明。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街霸、星街戰等商業賽事的報名名單中,眾多 CBA 球星紛紛亮相。王哲林、李祥波、祝銘震等國內主力球員,以及瓊斯、威姆斯這樣的外援,都出現在這些賽事的報名名單中。這些商業賽事憑借著 CBA 球星的參與,吸引了大量球迷關注,賽事熱度飆升。
像 2024 星街戰街球聯賽,還邀請到前 NBA 巨星艾弗森到場助力,總點擊量達到 3.7 億次,線上觀眾高達 2437 萬人次,影響力不容小覷。而去年同曦內線曾凡博就替某野球廠牌打了決賽,雖然發揮不錯,但最終崴腳離場。
但 CBA 官方此番重申禁令,從聯賽角度來看,球員是聯賽的核心資產,保障球員健康和規范其行為至關重要。若球員隨意參加商業賽事,受傷風險大大增加。球員在商業賽事中一旦受傷,可能影響其后續在 CBA 聯賽中的狀態,甚至導致球隊實力受損,進而影響整個聯賽的競爭格局和觀賞性。
對于俱樂部而言,他們投入大量資源培養和引進球員,對球員的使用和管理有著明確規劃。球員私自參加商業賽事,可能打亂俱樂部的備戰計劃,也可能引發球員精力分散等問題。而且,球員參加商業賽事可能存在利益沖突問題,若球員在商業賽事中獲得高額報酬,可能會對 CBA 聯賽的薪資體系和球員價值觀產生沖擊。
當然,對于一年一簽合同的外援,CBA則沒有什么管理的道理。外援流動性大,商業賽事豐厚的報酬對他們頗具吸引力,且部分外援與原俱樂部合同到期后,可能不受 CBA 現有規定過多約束。像威姆斯在 CBA 休賽期,就積極投身商業賽事。
目前看,王哲林等國內球員,即便此前已報名商業賽事,在 CBA 官方此次重申禁令后,最終能否出戰將充滿變數,我們恐怕也很難看到CBA當打之年的球員和野球場的球員們來一場正面交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