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來寶勝
我記事起,每年農歷端陽前半個月,農婦帶著小娃黑明白夜忙碌,在“蜈蚣蟲”里摘下雪白的蠶繭裝入口袋,三三兩兩一路送到供銷社換回票子。春繭是一年三季最上乘的蠶繭,賣的價錢最好。上半年的零花錢有指望,養蠶人喜上眉梢。
印象中,農家主婦和半大的兒娃子女娃子都會養蠶。小山村瘠薄的土地,種糧食只能填飽肚子,家庭經濟收入全靠喂幾頭豬,養幾張蠶,賣點木料和雜糧山貨。養蠶收入占了大部分,當然格外重視。
養蠶是細法活。領回的蠶種芝麻粒大小的黑色顆粒,封在幾層細紗布里,周邊以小木框固定,四五寸見方,一板兒是一張蠶種。蠶種看似平凡無奇,卻孕育著無限生機和收獲的希望。把蠶種領回來拆開,掐幾片兒嫩閃閃的桑葉剪碎,蠶種顆粒均勻撒入碎桑葉。此時剛過清明咋暖還寒,要保溫加速孵化。孵化蠶卵一般是在小篩子下放一盆溫水,或放在土灶臺上利用余溫,蓋上干毛巾保溫,溫度把握不好會悶死蠶種。三兩天后,蠶蟲兒破殼而出,趴在碎桑葉里蠕動進食。我總是好奇,芝麻粒大小的蠶卵竟能孵化蠶蟲,吃桑葉不斷長大。養蠶工具少不了蠶簸,每家最少幾十個。蠶簸是薄木板制做的四方形,三四寸深淺,有的是純竹子編的圓形簸子。蠶簸使用前,以漂白粉或石灰水清洗,放在太陽下曬干消毒殺菌。少了這道手腳,幼蠶易患病害死掉。
養蠶是辛苦活。孵化的蠶蟲一天天長大,每過七八天休眠一兩天,褪去外層薄皮。從孵化到成熟先后四次休眠蛻皮,通稱起四眠。四眠之前,蠶蟲進食桑葉“文靜秀氣”,一個婦女勞力抽空提著著籠子采摘桑葉就夠了。四眠后的蠶蟲胃口大開,很是“貪吃”。站在蠶簸跟前,沙~沙~沙~,蠶蟲咬噬桑葉的聲音充溢耳膜。一片碩大的桑葉不到一個時辰被咬噬干凈,剩下葉柄和葉絡。蠶兒仰起頭急忙尋找下一片葉子,趕緊騰空一張蠶簸鋪上桑葉,把蠶兒一把把提起來放到鋪滿桑葉的蠶簸,倒掉原有蠶簸里的桑葉殘渣和蠶屎,如此循環往復。四眠到成熟上架前后十來八天,全家老少各盡所能,人人參與,個個動手。男勞力到田坎地頭打桑葉,連枝條帶葉子一次性剪了背回家,主婦帶著碎娃照看蠶簸,隨時更換蠶簸上桑葉。午季莊稼黃熟遇到蠶子上架,農人忙得像馬瞎子,臨到半夜打個盹。天沒亮摸黑下地打桑葉,碎娃困得叫不醒,勉強起來睜不開雙眼,連連打著呵欠。陰雨天采回的桑葉濕漉漉的,用干毛巾擦干后才能喂蠶。
蠶老一時,麥黃一晌。當蠶蟲身體開始變得隱約發亮,該挑選出來上架了。蠶架的制作極為簡單,麥草或稻草割成尺把長均勻攤鋪在地上一根草繩上,稻草上放一根繩,扯住兩根繩子的兩頭用力擰攪,翻抖整理,形似巨型千足蜈蚣的架做好了,農家人形象地稱為“蜈蚣蟲”。身體發亮的蠶蟲被捉出來放進撮瓢,均勻撒放于“蜈蚣蟲”上。上架的熟蠶不再進食,仰起頭吐出細絲,兩天之后,蠶蟲吐出的細絲有了繭子的外形,拇指蛋大小,薄如蟬羽的繭子里,依稀可見蠶蟲不斷把蠶繭做厚,即所謂“作繭自縛”。直到蠶繭變白變厚,依稀聽見蠶蟲吐絲的聲音。七八天之后,蠶蟲停止吐絲,化身為蛹,要盡快摘了蠶繭賣掉,遲緩幾天蠶蛹羽化飛蛾咬破蠶繭,有破口的蠶繭淪為賤價的次品,賣不上價錢。從生物學角度看,“春蠶到死絲方盡”應是春蠶化蛹絲方盡吧,其生命周期終結是羽化產卵之后。
孵化蠶卵到做成蠶繭出售,稍有不順,白忙活幾十天,搭上勞力不算,蠶種錢、蠶藥錢的老本兒都收不回來。養蠶格外小心,見到養蠶人要說順暢好聽的話,碎娃無意犯了口忌,少不了家長一頓日訣。蠶蟲太血耗(脆弱),養蠶的房子要干凈干燥,不能有異味。老鼠在土墻根的石縫洞穴里探頭探腦,覬覦著蠶簸,趁著天黑成片咬死蠶蟲。農人捉貓關在屋里防著老鼠,一季蠶子順暢地養下來,少不了家貓一份功勞。一旦蠶子起過四眠變得懶洋洋不吃桑葉了,養蠶人開始發急,他們知道蠶蟲會很快死掉,將要到手的好收成流失,唉聲嘆氣,直說年成不順,脆弱的農婦和女娃直掉眼淚。死掉的蠶蟲裹了石灰粉曬干賣給藥鋪,是中藥里的僵蠶,賣僵蠶只能換回一星點兒零錢。
養蠶的農家女子心靈手巧,勤勞的雙手繪就對生活的夢想。家里有小媳婦大姑娘的人家,留上幾捧蠶繭煮了抽絲,搓成粗細不等的絲線,以五色顏料浸染。農閑間隙,絲線在女子手中的針尖上跳動,落在枕套、鞋墊和方巾,形成常見的刺繡品。農家女子一絲不茍地挑針繡花,天然去雕飾的臉龐透著質樸嫻靜之美。她們做的蠶絲繡品層次有致,栩栩如生,令人愛不釋手,百看不厭。一旦農家女子托人把自己親手做的最好的刺繡針線送給小伙,一定是芳心暗許、情定終身了。
勤快的農家人一年最少養兩季蠶子,低山桑葉好,還養一季夏蠶。賣蠶繭是主打收入,蠶蟲拉的糞便呈黑綠色,曬干成為黑色小顆粒叫蠶沙,蠶沙裝入枕芯做成蠶沙枕頭,夏日用蠶沙枕頭清熱解毒,爽心明目。蠶沙幾分錢一斤,數量大能賣十來八塊的,一年吃鹽錢是夠了。養春蠶剪下的桑樹細枝條,小娃們把枝條剝皮曬干,每斤幾毛錢。
自小和父母、幾個妹子一起養蠶,無師自通地學會伺弄蠶子。有時戲稱,自己謀生無門時,重操舊業養蠶也夠糊口。農家娃從小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鍛煉了體魄,收獲了經驗和快樂,雖然苦,卻不知何為憂愁,那段經歷實屬人生幸事。(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