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玩”大了!
美軍本以為用兩個航母戰斗群在遠離海岸線的外圍對胡塞武裝進行圍毆就可以萬無一失了,可是沒想到又出事了,而且這件事可能造成的影響還不小。
這次友軍倒是沒有把“密集陣”對準“超級大黃蜂”,可是自己的艦載機使用的彈藥卻出幺蛾子了。
最近在社交媒體上有幾張圖片的瘋傳讓美軍后背感到了一陣陣的“涼意”!
這些圖片中展示的這款彈藥為美軍艦載機正在使用的GBU-53/B“風暴破壞者”滑翔炸彈,也叫做小直徑炸彈。
按照圖片發布者的配文顯示,這枚炸彈是在也門東南部的沙卜瓦省阿斯蘭地區的一處沙灘上被發現的,可能是由于沙子的緩沖作用或者是炸彈本身的故障,所以這枚炸彈并未爆炸,只是外觀有些許的破損。
在此條消息被發出來之后,有眼尖的網友一眼就認出了炸彈的型號,然后圖片就開始被瘋傳開來。
看到這里也許就會有人問了,不就是一枚沒有爆炸的航空炸彈嗎?這玩意在烏克蘭戰場上多的是,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你別說,老美這次打擊胡賽武裝所使用的這款炸彈還真的有點不太一樣,相比于俄烏戰場上那些通用航彈相比,GBU-53/B可能就是該領域天花板級別的存在了。
GBU-53/B是美國空軍在最近幾年重點開發的尖端武器之一,屬于第二代小直徑精確制導炸彈,它是在GBU-39/B小直徑智能炸彈的基礎上結合戰場實際使用情況而開發的。
該炸彈解決了GBU-39/B彈頭在實戰中易受電磁干擾、無法精確鎖定小型移動目標等諸多技術難題,同時還引入了紅外、激光和毫米波的“三模式”導引頭技術,這是該型炸彈最引以為傲的一個賣點。
利用多種導引模式并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實時切換可以保證炸彈以最小的干擾精確命中目標,并提高了可靠性。
另外,你別看它叫滑翔炸彈,也沒有動力系統,可是它配備了雙向數據鏈,能夠與發射平臺進行雙路信息交換;簡單理解就是在飛行過程中駕駛員可以對炸彈的飛行姿態、軌跡以及打擊的目標進行調整、選擇。
GBU-53/B的第三個優勢是“小而大”!
所謂的“小”就是指其體積相對較小,該炸彈的開發其實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為隱身戰斗機的內置彈倉而考慮的,它的長度為1.8米,總重只有94.7公斤;
當然了,小的劣勢也是很明顯的,那就是戰斗部的體積不大,只有48公斤,在破壞力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好在人家打得夠準,這個劣勢相對而言也就沒有太大的影響了。
而大是指其射程和單機攜帶的數量,根據美國空軍公布的數據顯示,“風暴破壞者”在高空釋放后的最大射程可達到110公里左右,這個距離已經超越了一般中遠程防空導彈的射程了。
在威力方面,“風暴破壞者”戰斗部雖然裝藥不多,可是由于采用了聚能裝藥技術,正常打擊的話對于一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和坦克上裝甲都有不錯的打擊效果。當然了,堅固工事等目標的打擊本來也不是人家的第一作戰目標,這款炸彈研發之初就是為了打移動目標而設計的。
而體積小巧所帶來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一架戰機上可以攜帶多枚導彈,比如有“炸彈卡車”之稱的F-15E戰斗機最多可攜帶28枚,F-35的每個內部彈倉內都可掛4枚,在狂暴模式下,F-35最多能夠攜帶24枚該型炸彈。
至于這款炸彈對于美軍的意義嗎?
雷神公司曾說過:“風暴破壞者”是目前唯一一款能夠讓飛行員在惡劣天氣或者能見度很差的情況下擊中移動目標的武器。
總得來說,這款炸彈是美國空軍手中非常高端的一款武器,也是F-35的制式武器之一;
這一次在也門屬于該型炸彈首次參與實戰,可是沒想到剛剛在戰場上蹦跶沒幾天就把它給搞丟了,而且還是完完整整的丟的,你說老美能不揪心嗎?
按照之前美軍傳出的數據顯示,“風暴破壞者”本身是帶有自毀裝置的,但看來這個功能還是不夠完善啊!
美媒認為,胡塞武裝一旦拿到這枚完好的炸彈,勢必會將其送給伊朗或者俄羅斯,亦或是流入中國,屆時美軍引以為傲的先進武器將不再有秘密可言,并且還會被對手進行仿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